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含有SCN~-离子的NH_3-NH_4Cl缓冲溶液或含有Cl~-离子的强酸性溶液中,Cu~(2 )在铂电极示波极谱图(dE/dt~ E)上有灵敏切口,可用来指示络合滴定及沉淀滴定的终点。用该法测定了铜铝合金中的铜,滴定结果符合容量分析的要求。改用d~2E/dt~2~E及d~3E/dt~3~E曲线上的切口时,灵敏度更高,较低含量的铜也可准确滴定。定性地比较了几种卤素离了对铜切口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GeCl4与ArLi和Ar′Li(Ar″Li与Ar′Li 1∶1的混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GeAr2Cl2,GeArCl3和GeAr″2Cl2,测定了GeAr2Cl2和GeAr″2Cl2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19F NMR表征.  相似文献   

3.
穗花杉双黄酮罗伯斯特双黄酮质谱裂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方法对穗花杉双黄酮和罗伯斯特双黄酮的质谱行为进行研究,讨论C3′—C8″与C3′—C6″连接的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特征与质谱裂解行为之间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2种C—C连接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在相同的质谱条件下均可以在C环发生0,4键断裂,生成质荷比m/z=375的碎片离子。此离子峰为C—C连接的双黄酮类化合物共有的特征离子峰;但是由于C—C连接位置的不同,这一对同分异构体的裂解途径也存在着明显差异。C3′—C6″连接的罗伯斯特双黄酮,由于空间构型的影响,在质谱条件下,C4′位的羟基更易于与C5″或者C7″位上的羟基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丰度响应值较高的碎片离子m/z为519和309。这2个碎片离子是罗伯斯特双黄酮的特征碎片离子,可用于区分穗花杉双黄酮和罗伯斯特双黄酮。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以Sr~(89)作指示剂用硫酸钠标准溶液放射性滴定锶的方法。为了降低硫酸锶的溶解度,在50%乙醇水溶液中进行滴定。钙对锶的滴定没有干扰,在PH1—5时用沉淀BaCrO_4和PbCrO_4的办法消除了钡和铅的干扰,铝和铗分别在PH2—4.3和PH4—4.5时不干扰。用本法测定天青石中的锶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酸性溶液中铜催化Na_2S_2O_3还原磷钼酸为钼蓝的反应,可利用以制订测定微量铜的动力学分析法。测定铜的浓度范围是:0.08—0.70微克/毫升(1.2×10~(-6)M-10×10~(-6)M),铜的浓度在此范围内与反应速度成直线关系。用该方法测定铜,个别测定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测定试样与测绘工作曲线时,室温相差在1.5℃以内,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测定铜时,溶液中各反应组份的起始浓度是:在25毫升溶液中含10~(-2)M H_2SO_4 4.0毫升,1.00%磷钼酸2.0毫升及0.100M Na_2S_2O_3 1.0毫升。 我们研究了各种常见离子对该方法测定铜的影响。Na~.、K~.、NH_4~.、Ca~(..)、Mg~(..)、Zn~(..)、Mn~(..)、Co~(..)、Ni~(..)、Cd~(..)含量达1毫克/25毫升;Al~(...)、Cr~(...)、Bi~(...)含量在100微克/25毫升以下时,对测定铜没有干扰。WO_4~″、BO_3~′″含量在4×10~(-2)M时亦不致有干扰。Fe~(..)、Fe~(...)、F′、PO_4~′″、AsO_4~′″和VO_3′对铜的测定则有显著的干扰。 VO_3′存在时显著加强铜的催化作用。当它存在时,在适当条件下当铜的含量在0.02—0.26微克/毫升(3×10~(-7)—40×10~(-7)M)时,反应速度与铜的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玻璃形成区、离子电导性、激活能和红外光谱方面比较了CuX-Cu_2O-P_2O_5和AgX-Ag_2O-P_2O_5(X=I、Br、Cl)系统的性质。发现两者的形成范围均为Cu_2O(Ag_2O)/P_2O_5<3;玻璃网络基本相似;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和CuX(AgX)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有一个极值在形成区内(或在形成区的边界上)。在各组分含量相同时,Cu~+离子玻璃的T_2比Ag~+离子玻璃的高。在银快离子玻璃系统中,当用Cu~+置代Ag~+时,玻璃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PMBP,HA)及1,10—菲绕啉(B)从高氯酸及醋酸钠构成的缓冲溶液中(PH14,μ=0.1),对全部烯土离子(包括Y~(3+),不包括Pm~(3+))的协同萃取。此体系可表示为Ln~(3+)(10~(-4)M)/HClO_4,NaAc(μ=0.1)/PMBP—Phen—ChCl_3。用斜率法确定协萃合物组成为LnA_3B,并求出各烯土离子的协萃平衡常数logK_(s.e.), 以logk_(s.e.)对原子序数Z作图,表现出四分组效应。相邻烯土之间以  相似文献   

8.
在氢氧化钾中,处理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乙酰肼6和二硫化碳,接着肼解得到3[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亚甲基]-4-氨基-1,2,4-三唑-5-硫醇,同时还制备了另一个化合物2[3′(4″-吡啶基)-4′-苯基-1,2,4-三唑-5′-硫亚甲基]-1,3,4-(口恶)二唑-5-硫醇.文中还讨论了不同化合物生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饱和磁化强度体状Fe_(16)N_2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固气反应原理研究了γF(N),α′Fe(N)和α″Fe16N2相的制备方法及其磁性·利用粒度为6μm的铁粉在NH3/[NH3+H2]之比为3%~10%的气氛中于640℃反应6h后,不同淬火介质获得不同的淬火产物·水淬可获得几乎纯净的γFe(N)相·液氮淬火可获得95%的α′Fe(N)相,并推算出α′Fe(N)相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56Am2·kg-1·利用95%α′Fe(N)相的粉末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和时间对回火产物的影响·在150℃回火处理1.5h后获得50%的体状α″Fe16N2化合物,并推算出α″Fe16N2化...  相似文献   

10.
以富硼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组分为(Ca,Mg)xSi12-3xAl3xOxN16-x(x=0.3,0.6,1.0,1.4和1.8)的(Ca,Mg) α′-Sialon/BN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X检测手段研究了x值对合成产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α′-Sialon含量随着x值的增大逐渐增加,当x=1.4时,α′-Sialon含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x值,产物中α′-Sialon减少,而Al N增多,并出现一定量的15R(Si Al4O2N4).当x≥1.4时,α′-Sialon晶粒为长柱状.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七水溶性成分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多羟基吡嗪衍生物。该化合物经MS ,NMR ,1H 1HCOSY ,13C 1HCOSY ,HMBC等鉴定其结构为 2 (1′ ,2′,3′,4′ 四羟基丁基 ) 6 (2″ ,3″ ,4″ 三羟基丁基 ) 吡嗪。将分离样品与化学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对照 ,进一步证明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二苯醚(DPE)、3,3′—二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m—CH3—DPODPS)和对苯二甲酰氯(1代)为单体,在无水AlCl3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下,于1,2—二氯乙烷(DCE)中进行低温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共聚物,用IR,DSC,WAXD,TGA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CH3—DPODPS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升高,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则逐渐减小,溶解性能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用光谱法研究了酮型,烃型和醇型三个系列双(4′—苯并—15—冠—5)与碱金属苦味酸盐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格络作用.△λ_(max)数据表明,这些双(4′—苯并—15—冠—5)与Na~+的络合作用很弱,与相应的单苯并—15—冠—5类似,但对K~+、Rb~+则有较大的络合能力。三个系列双(4′—苯并—15—冠—s)与离子半径较大的碱金属离子络合时,倾向于生成冠醚环与离子化学计量为2:1 的夹心络合物。生成这种2:l络合物的络合能力大小的顺序分别是3>2>1和K~+>Rb~+>CS~+.络合能力小的酮型双(4′—苯并—15—冠—5)(1)与离子半径大大的CS~+并不生成2:1络合物;相反,醇型双(4′—苯并—15—冠—5)(3)则不但容易与K~+、Rb~+,而且还可以与Cs~+生成2:1络合物。在所有考查过的双冠醚中,以3a对KPi的络合能力最大,它在Cr/K~+摩尔比为2:1时就已生成2:1夹心络合物。这可能是由于3a在浓度很小的条件下,分子内的二个羟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之故。有多数体况下当双冠醚与较大的碱金属离子相作用时,在较大的Cr/M~+比的范围内,1:1 和2:1两种组成的络合物同时存在于同一体系中.在高Cr/M~+比时,除了生成分子内2:1夹心络合物外,分子间2:1夹心络合物的生成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用乙酸锌、4-羧酸-2,2′:6′,2″-联三吡啶和草酸在水热法条件下反应生成新的配合物1,结构式为[Zn_3(tpy)_2(C_2O_4)_2(H_2O)_4]·(H_2O)(tpy=4-羧酸-2,2′:6′,2″-联三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2/m点群,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8197(13),b=23.462(3),c=10.0674(14),α=90°,β=113.49°,γ=90°.配合物1是三核配合物.中心锌离子Zn1是六配位,其中3个Zn1-N键长分别是2.186(4)、2.083(3)、2.172(5),3个Zn1-O键长分别是2.230(3)、2.027(3)、2.048(4).锌离子Zn2是对称六配位,键长分别是2.1223(3)、2.0597(5)、2.1416(4).配合物1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对配合物1进行荧光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XAFS技术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材料结构随Co含量(x)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Co掺杂ZnO(x=0.02,0.05)时Co2 离子完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Zn2 离子,并且造成了Co2 离子周围局域结构的膨胀.当Co的含量x增加到0.10或更高时,只有一部分的Co2 离子进入晶格,剩余的Co2 和Co3 析出晶格形成Co3O4相.  相似文献   

16.
利用XAFS技术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材料结构随Co含量(x)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含量的Co掺杂ZnO(x=0.02,0.05)时Co2 离子完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Zn2 离子,并且造成了Co2 离子周围局域结构的膨胀.当Co的含量x增加到0.10或更高时,只有一部分的Co2 离子进入晶格,剩余的Co2 和Co3 析出晶格形成Co3O4相.  相似文献   

17.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5-(4′-氯苯基)-2-呋喃甲酸与取代的芳甲酰肼通过环合剂POCl3作用可一步得到2-芳基-5-[5′-(4″-氯代苯基)-2′-呋喃基]-1,3,4-二唑.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硅胶G为吸附剂,选用二十三种不同的展开溶剂,对铀(Ⅵ)、钍、锆和稀土—三氟乙酰丙酮螯合物的薄层层析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适当的PH值介质中(一般PH 4~6)合成了金属—TFA螯合物;并用环己烷进行革取。实验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乙酰丙酮(2:1),环己烷—乙酰丙酮(4:1),二氯甲烷—乙酰丙酮(6:1)为展开剂时,能成功地分离Ce(TFA)_3—La(TFA)_3,Ce(TFA)_3—Pr(TFA)_3,Th(TFA)_4—Ce(TFA)_3—Y(TFA)_3,Sc(TFA)_3—Ce(TFA)_3—La(TFA)_3,Th(TFA)_4—UO_2(TFA)_2—La(TFA)_3,Sc(TFA)_3—Th(TFA)_4—Ce(TFA)_3—Zr(TFA)_4和Sc(TFA)_3—Th(TFA)_4—Ce(TFA)_4—Ho(TFA)_3等多种混合物。  相似文献   

19.
(1)用EDTA络合干扰元素,以砷酸盐沉淀间接容量法测定绿柱石中铍的含量,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但EDTA用量必须事先确定,并以过量2.5—3毫升(15%)为宜,否则不能获得准确秸果。 (2)此法较一般常用方法快,但洗滌沉淀所吸附的砷酸根较难且费时,还待进一步改进。 (3)本法精密度较好但重现性较差,可能由于控制沉淀时溶液的PH值及沉淀吸附砷酸根程度不同,洗滌不尽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一个新型的锌配合物{[Zn2(ttp-COO)(MoO4)(OH)]·2H2O}n(ttp为4′-(4-苯甲酸)-2,2′:6′,2″-三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799 92(4)nm,b=1.215 35(6)nm,c=1.279 28(6)nm,α=82.234 0(10)°,β=72.168 0(10)°,γ=80.657 0(10)°,V=1.163 40(10)nm~3,Z=2,最后一致性因子R1=0.033 5,wR2=0.094 2。在配合物中,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锌原子,其中Zn1(Ⅱ)与配体提供的3个氮原子、钼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及水分子结合,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形,Zn2(Ⅱ)与配体中羧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钼酸根离子的2个氧原子,以及μ2-OH基团结合,成四面体构型。本文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和热重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