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称性破缺与宇宙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寻求内在的对称与和谐是宇宙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但对称性破缺,作为宇宙设计的辅助原则,则是隐含对称性的间接表现形式。粒子物理的希格斯机制表明,“自发破缺”也可能为规范对称性理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试论作为系统发展的判据的对称破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自组织理论,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以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和探讨了系统的发展问题。在自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对称破缺概念。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曾极力强调过对称破缺概念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也可以把耗散结构看成是一种对称破缺的结构”。([9],p.14)对称破缺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贝纳德花纹,贝罗索夫-扎鲍廷斯基化学反应实验等等,都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探讨对称破缺的机制,从对称破缺的角度研究发展,对进一步丰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将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从日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到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建立到负∑反超子的发现,古往今来的科学家们都有这样一个信条:即自然界是和谐对称的整体。这种和谐对称的属性范围非常广泛,但不管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界这种和谐、统一的性质。只要发现对称性出现破缺,往往意味着认识上的深化,或者预示着将有新的发现。人们不仅把美同对称联系在一起,还把事物变化的规律同基本的对称性联系起来,这就是性质上的对称性。对称性的种种表象都是从这种基本的对称性衍生出来的。无论是古代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熵、信息、有序和混沌、对称和对称破缺等范畴的规定、历史发展和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了热力学熵、信息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演化熵”的概念,并用“演化熵”的概念说明了世界不会“热寂”。作者还考察了以上各概念的联系与统一,用“对称统一律”统一了上述概念,同时提出了对称统一律的表述方式,并试图用数学模式解决对称统一律的表达方式。最后用概念的统一性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提出的"时间晶体"(time crystal)具有不断周期重复的动力学行为。2017年,这种时间晶体首次在实验室中实现。最近,两种新时间晶体的发现暗示它是材料的普遍特性。我们可借助空间晶体来理解时间晶体。空间晶体(如钻石)破缺空间对称性,因此不是晶格中所有位置都等价。如果平移钻石的晶格任意距离,它将不会与原始晶格重叠;但如果将晶格平移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它们将会重叠,破缺的平移对称性具有周期性。时间晶体破缺"时间平移"对称性。如果你在时间上平移任意时间,系统将会变化;如果移动整数倍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2008年,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因发现"CP对称性破缺的起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在战后日本本土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均出身于日本著名的名古屋学派,而其导师坂田昌一教授,则以坚持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指导科学研究而著称,其思想在我国科学界和哲学界拥有广泛影响。本文试图考察小林和益川发现"对称性破缺起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背景,进而揭示当代科技的前沿探索同哲学思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51
现代宇宙学研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暗能量。如果这种暗能量随宇宙的膨胀而演化,并与电磁场发生Chern-Simons(陈省身-西蒙斯)相互作用,就有可能破坏电荷-宇称-时间反演(CPT)对称性成立的条件,这会使光子的偏振方向在传播中发生改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冯波等与中科院高能所及德国理论物理研究所合作,设计出了一种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检验CPT对称性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分析了美国WMAP卫星和Boomerang南极气球实验发表的最新数据,发现了存在CPT对称性破缺的迹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将大大加深人类对自然界对称性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了解宇宙暗能量的本质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说明:就科学规律的描述而言,人们所析取的研究系统越复杂,偶然性在规律性中的作用越积极,越显著,规律性所描述的有序性越高级,有序性中功能有序相对结构有序显得越突出、对称性的破缺越深刻,就宇宙中自然系统的存在而言,系统的有序性越高级,系统得以实现的几率越小,偶然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生命起源的对称性破缺来自宇宙中手性力的影响.Salam相变假说提出弱中性流宇称不守恒,通过Z0子的交换结合长程库仑力,作用于原子和分子产生宇称破缺能差,并预言在~250K会发生氨基酸由D型→L型的构型相变.本文通过差分绝热量热法、量子磁强计直流磁化率测定、X四圆晶体衍射、低温固相核磁共振1H谱、低温晶体旋光角等,证明了D和L丙氨酸(缬氨酸)在~250K确实存在二级相变,并得到在临界温度点宇称破缺能差的放大值为6×10-5eV/分子@K.本文肯定了二级相变的重要意义,但否定了会发生D→L的构型相变,提出了与Salam假说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称性与人对自然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回顾人们对对称性的认识论价值的逐渐认同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对称性与非对称、与最小作用原理的关系等,表明了作者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独到看法,从而凸现出探讨与对称相关的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是由实体性要素和人文性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具有地缘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包容性、多样性、集聚性、大众性等特点。伴随休闲时代的即将到采,城市发展在注重城市文化的实体性要素的同时。必须对城市文化的人文性要素予以更多的重视;必须坚持地缘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风险观念视野下的科技观立足于对“技术公害”等现实问题的反思,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复杂矛盾。这对于我们超越传统科技观,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诸多的局限性。本文意在表明,我们应当把化解风险危机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作为新型科学技术发展的契机,切实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23-26,58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和“语言作为存在的家”,二者都以语言为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但究其实质还是有所不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解决认识支点问题的必然选择,这是寻求认识客观性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符号系统的精致分析,无疑容易踏上语言的迷途,而惟有将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对之进行形而上的审视,才能使语言还乡。  相似文献   

14.
明中后期,作为与阳明心学并存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做学问的理路。他们逐渐以"实用"为指向,以面向生产、生活为研究旨趣,总结扬弃以往实践经验、设计开发新型实用技术,直接促成了明朝技术科学的大发展。其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样一股"实用"之风,是经济、政治、社会、中西汇通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产物。我们从明代此阶段技术科学兴衰发展的因果分析中,可以尝试着找到回应"李约瑟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工业主体和受众研究是文化工业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中心环节。在此问题上,形成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消极受众"说和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积极受众"说的对立。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工业兴起背景下受众主体特征的考察,从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相比较的视角,得出文化工业下受众实质的定位,指明文化工业对受众造成的双重影响及在二者的博弈中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知识创新信息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把知识创新看作是创新信息的运动过程,从创新信息的概念及其时代特征的分析入手,对创新信息的运动机制、运动方式及运动模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好机遇,加速西部信息化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在知识与信息的经济、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时代背影下,我国西部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尽快取得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首先应该把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作为第一重要的,也是第一关键的战略目标。在分析了影响西部信息化发展速度的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速西部未来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性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工程风险是指影响工程活动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集合。工程风险的原因存在于对工程风险的认知,对工程主客体的判断,工程主体的工程思维,工程活动中的自然、政治、经济、技术因素,以及工程风险管理方法之中。工程风险的规避机制包括经济、法律、管理、伦理等机制,伦理机制尤为重要。规避工程风险的伦理机制应综合多种伦理原则,建立起一种涵盖工程师个人、工程共同体和整个社会的应对工程风险的伦理。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从历史的视角回顾了20世纪数理逻辑的面貌,并展望了21世纪或者21世纪早期数理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础科学》2001,(9):58-59
八月的北京,骄阳如火.在总后勤部某会议中心,2001年军队科技进步奖的评审答辩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向评委们介绍了她在脑内发现的一个学习记忆新区.新颖有据的构思设想,丰富翔实的实验结果,明确可靠的结论,漂亮的多媒体演示,征服了在座的每个评委.全体评委们一致投票通过该项成果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