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渭 《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4
本文以陨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为依据,运用天体化学和太阳系演化学说的基本原理,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进而提出探讨星云凝聚模型和地球原始成分模型的新思路.1 星云凝聚的可能方式凝聚作用包括由气相到固相,和由气相经过液相再到固相的过程.已知星云的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大闰 《科学通报》1989,34(14):1082-1082
太阳是目前仅有足够空间分辨率的恒星。日震学提供一种探测太阳内部结构与运动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太阳成为检验恒星演化和对流理论最理想的试验场。此外,研究太阳对流区结构对揭示太阳磁场起源和太阳活动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成功的太阳对流区的模型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1)原始太阳经过大约45亿年的演化后,必须具有其目前的光度和半径;(2)它必须给出与观测一致的太阳振荡频率;(3)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形成于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清镇和Yamato691(EH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了研究。这两个陨石均存在富FeO硅酸盐和少量富Ca,Al包体。绝大部分富FeO硅酸盐为低Ca辉石,并主要以晶悄状产于细粒基质,仅有少量产于球粒。在清镇陨石中,富FeO硅酸盐晶屑常包裹大量尘状贫Ni富Cr的金属,它们形成于FeO组分的 还原作用;作为对比,在Yamato691陨石中,仅有少数晶屑包裹尘状金属,这种差异与清镇陨石较Yamato961更还原的形成条件一致。富Ca,Al包体具有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类似组分相同的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研究认为:(1)富FeO硅酸盐晶屑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氧化区域,然后迁移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形成区域;(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的类似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源区。  相似文献   

4.
扩散—反应置限分形凝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散—反应置限分形凝聚模型徐志君朱启鹏吴锋民(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14)自然界存在着众多的非平衡不可逆聚集生长现象,如薄膜分形晶化、大气中尘埃的集聚、晶体的枝蔓生长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长成具有随机分形特征的聚集体。著名的DLA模型[1]...  相似文献   

5.
陨石绝大多数是太阳星云小行星区物质演化的产物,火星、月球陨石极为罕见。从天而降的陨石,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这些天外来客神秘面纱的层层揭开.它的科学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为研究太阳系早期的历史提供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许敖敖 《科学通报》1993,38(23):2156-2156
1 引言观测显示耀斑的发生与暗条活动密切相关。而Van Tend和Kuperus以及以后不少作者则从理论上探讨了暗条作为活动区电流,它的演化和运动与耀斑过程的物理联系。然而,由于高质量观测资料的取得极其困难和耀斑过程的复杂性,观测和理论之间缺少定量的分析和比较。我们曾基于4个极其难得的耀斑观测资料,建立了耀斑爆发与暗条电流强度、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观测和理论两个方面加强了耀斑-暗条电流模型的地位。 1981年5月13日大双带耀斑是21周太阳峰年期间著名的耀斑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观测  相似文献   

7.
邓胜华 《科学通报》1994,39(3):211-211
QCD理论预言,当温度或密度足够高时,强作用物质系统将经历相变而成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Lee曾多次强调,QGP既可由夸克退禁闭而形成,也可由真空中的集体激发来产生.在通过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形成QGP的流体力学模型讨论中,这两种生成QGP的物理机制都已被采用.关于退禁闭相变已有大量文献讨论,但对于真空激发尚缺乏具体的研究.我们的工作表明,由Friedberg和Lee提出的非拓朴孤子袋模型可以给出由真空激发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0,(3):52-52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超新星爆炸后残留的余烬,尽管这是超新星爆炸数千年后的残留物,但这种火球状的星云却保持着太阳1万多倍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不仅对于日地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作为独一无二的天然等离子体实验室,有助于理解宇宙中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螺度作为描述矢量场属性的基本参量,在理解太阳物理研究的核心课题——太阳磁场的起源和磁场能量的释放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螺度的基本概念(包括磁螺度、电流螺度、运动学螺度等),以及我国太阳物理学家在螺度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太阳物理中螺度研究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来福 《科学通报》1990,35(14):1106-1106
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收获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种群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年龄结构在收获过程中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在分年龄收获下生物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是制定分年龄收获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自1973年以来已陆续展开。早期的工作都是研究线性种群模型的分年龄收获。考虑到线性模型的局限性,近年来已试图将分年龄收  相似文献   

11.
俞志尧 《科学通报》1992,37(4):338-338
Mira变星拱星包层有着复杂的结构。现在有许多工作是研究Mira变星拱星包层的。对于Mira变星拱星包层结构的研究更引人注目。 从长基线干涉仪观测,可得到一些M型超巨星拱星包层脉泽源的特征速度区的分布图。我们在解释这些特征速度区分布图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即膨胀的多壳模型,分别对大犬座VY CMa和天鹅座NML Cyg OH 1612MH_2脉泽特征速度区分布图进行了分析、统计和  相似文献   

12.
王慧  马淑英  Ridley A J 《科学通报》2009,54(17):2548-2555
利用密西根大学空间环境模拟中心的SWMF (space weather modeling framework)模型对亚暴事件首次进行预测模拟, 并结合Geotail和Cluster卫星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该亚暴事件发生在2004年9月28日22:08 UT时刻, 由美国宇航局IMAGE卫星极光观测仪器记录. SWMF能够有效地耦合磁层、内磁层和电离层区域, 由太阳风行星际磁场驱动. 研究表明, SWMF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亚暴期间磁尾磁场和电离层电流大尺度的变化, 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参数从ACE卫星到模型外边界的时间延迟方法的准确性对模型结果有较大影响, 最后对亚暴的触发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模型需要改进之处 .  相似文献   

13.
正宇宙中最大的星系之一似乎少了黑暗核心。天文学家正在宇宙失物招领处寻找他们认为应该存在的最大、最可怕的黑洞之一。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什么收获。星系就好比是灯火通明的一座座大城市,在它们的中心潜藏着一个饥肠辘辘、随时准备吞噬一切的恶魔,那就是质量相当于几百万甚至几十亿个太阳的超大黑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看法哪怕还算不上定律,至少也已经成了天文学界的某种共识。  相似文献   

14.
张力 《科学通报》1990,35(3):185-185
近年来,人们已获得了大量较为精确的宇宙线核和电子的观测数据,这为宇宙线传播模型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数据。按照目前流行的宇宙线起源加速机制(如激波加速、费米加速等)都假定核和电子有相同形状的能谱,一般采用的源谱形式是q(E)=AE~(-(γ_0)),其中A是常数,E是能量,γ_0是源谱指数,如果用单泄漏箱模型处理观测到的核和电子成分,可有核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洪明 《科学通报》1997,42(9):947-950
早期成岩作用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至浅埋藏过程中在沉积颗粒、孔隙水及沉积环境水介质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可以在沉积物中形成地球化学层序带,自上而下可依次出现氧化带(OX带)、硫化物还原带(SR带)和甲烷带(ME带)等. 对这些带的部分作用机理的认识已日趋深入,并进而出现了较为成功的早期成岩作用方面的模型.这些模型多以底层水的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沉积物的孔隙率、沉积速率,以及溶质的扩散系数及有机质的反应速率(后两者可为孔隙水温度的函数)等为已知参数,计算出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在沉积物中随深度的分布,从而区分出氧化带和硫化物还原带.但是,现有的模型只能用来计算一次性的沉积事件,即只能用来计算一个沉积层;而对于有多次性的沉积事件发生,从而形成多个沉积层,并且这些沉积层之间相互存在影响的情形,现有的模型无法应用.而多层沉积的情况在实际中又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本文在现有的单层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华 《科学通报》1992,37(21):1924-1924
Schick对半参数模型给出了一个构造渐近有效估计的方法,但通常对具体的模型很难验证Schick所给的条件,本文对模型  相似文献   

17.
Arrhenius  G  朱政 《世界科学》1989,11(3):28-30
一、前言由于没留下地球生长过程的原始记录,所以人们至今仍无法搞清这个行星的第一个八亿年历史。这一时期,地球基本上还处于初期阶段。不过近年来,对于地球和月球其它方面的研究,对于周围环境空间的探索,对于大气化学成份、性质变化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地质学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间接证据。虽然今天还不能唯一确定当时各方面条件,但是人们能根据这些新信息使用一种叫自构成的模型来研究地球的原始状况。二、地球生成时期的温度与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在生成时期,形成某一行星的微星碰撞末速度是该行星半径及密度平方根的线性函数。由于月球的大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地核,所以对月球来说,这个速度大约是2.4Km/s,对于地球来说,这个速度约为11.2Km/s。除了质量较大的微星,一般较小的抛体都在穿越大气层时降低了速度。这样,任何行星初始团的主体部分都会在碰撞中经历由动能转化为热能、地震、声能及靶喷出物动能的瞬间变化。充分融化硅酸盐所需动能,相当于抛体具有1Km/s这样数量级的末速度。因此在地球生成初期,其内核以外物质的挥发都发生在微星与之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熔化和蒸发把挥放性物质有效地转移到大气中。这个设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为它是经过今夭月球上物质状况证明了  相似文献   

18.
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丑洁明  董文杰  叶笃正 《科学通报》2006,51(14):1735-1736
将气候变化研究和农业经济研究相结合, 构建了一个经济-气候新模型, 用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 提出在经济模型C-D生产函数中添加气候变化因子, 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模型, 作为连接气候变化因素和经济变化因素的桥梁, 并对该模型的性能及合理性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泥石流流变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裕宜  费祥俊 《科学通报》1999,44(11):1211-1215
应用野外现场泥石流体和浆体的观测实验资料,根据不同类型粘性泥石流的流变特性对无量纲线性粘碰混合模型的2个参数进行修正,求得高浓度泥石流体的流变模型,2个参数的修正是指:(i)对线性浓度指数进行了高粘性介质的修正;(ii)对极限浓度进行颗粒组在不均匀的体积浓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甲烷碳同位素分布数理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平 《科学通报》1997,42(24):2636-2638
对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及源岩成岩演化的研究表明,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源岩中沉积有机质的埋深存在统计学上的线性关系。本文以成岩反应动力学、同位素瑞利分馏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甲烷碳同位素值演化的内在规律,建立起一个数理模型来描述甲烷碳同位素值的演化规律,并用辽河盆地的实际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标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