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大学生群体的变化谈高校德育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因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收费制、毕业生就业问题、网络的影响、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及心理疾病问题等因素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提出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路,一、树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二、进一步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素育人的大德育环境;三、更新和优化德育方法和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2.
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深入开展,既需要有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中德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更需要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德育的正确导向。只有在正确导向的指引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才能在育人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是在新形势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构建起来的新的德育格局和育人模式。通过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教育改革,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按照育人群体、育人过程和育人方位这三个要素,构建了"以思想教育为引领、以社会实践为抓手、以服务育人为根本、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的四维育人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搞好这项工作,对强化德育功能,发展德育成果,培育现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作用等途径,不断促进大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6.
吕蕾  江志刚  张帅 《科技信息》2009,(10):68-6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以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基础,本文以南通大学学生思想道德调研为例,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党建为核心,巩固、扩大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丰富、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一步集成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以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为基础,本文以南通大学学生思想道德调研为例,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党建为核心,巩固、扩大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丰富、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一步集成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网络化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八十多年过去了,<古田会议决议>对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具有重大启示:一是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确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二是树立"政治教育为主导"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把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三是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尹芃芃 《科技资讯》2009,(18):221-221
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文化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学校园文化在塑遣大学生良好个性方面发挥了独特教育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个性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大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我们应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的需要,在德育教育策略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定位.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理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加强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确保德育管理制度和手段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深入进行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推进德育创新.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对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不够;不善于自我激励;人际交往存在种种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成人成才。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大学生情商教育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只有把情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贯穿情商教育,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情商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由于道德与情商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加上大学生德育与情商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内容和方法的互补性。所以高校德育课堂中的情商教育渗透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主体性德育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德为首,是我国长期形成的育人之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实施主体性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主体性德育可以从德育队伍全员化,营造良好的主体性德育的氛围;科学设置和调控德育目标,及时丰富和拓展德育内容;优化师生情感,确立民主平等关系;实践探究体验,促进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来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防教育是大学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也有提升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诸多潜在功能。因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并不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唯一目的,高校国防教育具有综合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核心理念,而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将人的生命纳入德育的视野之中,实施生命关怀教育.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需要.德育的本质是育人,生命成为德育的栽体.因此,以生命关怀为实质的德育就是关注生命的存在,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升华生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肖毅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26-128
德育是育人之本.当代大学生应当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大学德育教育理应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双重铸就.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左凯旋高校德育是根据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身心施以影响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日常教育和全校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现代诚信教育观念的完善和自身诚信实践的加强,基础德育、人文素养、诚信实践教育的加强,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大环境的形成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秦正安 《科技资讯》2010,(14):196-196
学校活动式德育课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针对目前中小学德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二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力求实践活动有实效性;三是拓宽活动育人的渠道,整合活动课课程资源;四是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增强指导活动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作用的发挥,从本质而言,取决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思政课建设和育人环境的优劣,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进第二课堂建设、不断挖掘艺术资源的德育因素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高校德育在目标定位、内容、方法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提高德育地位、重建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和改革德育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德育在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