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气象厅1979年4月发表的“异常气象报告”的解说,80年代世界不断出现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恰遇自然因素的高温期,但也包含有温室效应气体增加的影响.温室效应对80年代的气温上升有多大程度的作用,各研究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美国哈佛大学在本年6月中旬,展开了“解释地球温暖化”的研讨会,得出如下三种见解。1.HANSEN说(温室效应和气侯变化有密切的因果关系);2.KARL说(从观测的资料看,只是有限度的关连);3.PRINN说(取两说的中间,是温室效应最合理的假说).HANSEN是著名的温室效应论者,他的主张有三个依据,(1)现在的气侯,以99%的概率正在温暖化;(2)温暖化以很高的概率与温室效应相关连;(3)90年代初期干旱的频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及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中二氧化碳及其他微量气体浓度增加而产生的温室效应,与酸雨及臭氧层破坏并列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可引起全球气温的增高和海平面的上升。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浓度增加一倍,地表温度将升高0.3~4.0℃,海平面上升0.2~1.4米,继而将影响到农业、水资源等一系列方面。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4.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53年组织了大批科学技术人员到河北、山西两省农村中,从深入生产过程,长期系统地了解实际情况入手,然后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经过在山西省农村中八个月的工作,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农业科学工作者必须熟习生产情况,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经常紧密联系生产,深入生产过程,注意其发展变化,这是农业科学工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室效应,早为人们重视,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不少成果。近来,大气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其他微量气体对未来全球气温升高所起的重要作用。据估计,1980年这些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已达二氧化碳的一半以上. 从1880年到1980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大约275ppm增加到339ppm.而其他的微量气体也有  相似文献   

6.
两个有关地球大气难题——臭氧的耗尽和温室效应,从多种方面相互联系着。在平流层中产生的破坏臭氧或干扰臭氧光化学反应的物质,大大加强了温室效应。相反,温室效应,尤其是CO_2的作用,使平流层的温度降低,减小了在平流层的中、高层臭氧消耗速度。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最显著的一个因素——大气中的CO_2,其来源就是消耗量还在不断上升的化石燃料,但并非所有产生的CO_2都滞留在大气中。在大气与海洋之中,有几乎相等的CO_2含量,这是由CO_2分压在大气和表层水面的平衡控制的,而在海水中CO_2的分压是由其中CO_2的总量(CO_2,HCO_3~-CO_3~-)  相似文献   

7.
关于全球变暖起因的长期争论有了最终的结论:来自空间的宇宙射线确实通过改变低层大气中云的形成方式而对地球变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理论与被广泛接受的“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并不矛盾.如果温室效应是惟一的加热机制,那么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变热的速率应该是相同的———然而卫星探测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上世纪地面温度升高了0 .6℃,而最低层8千米高度的大气层的温度几乎没有升高.一些研究者提出,宇宙射线水平变化是引起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关键.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太空的极高能量的粒子将电子从原子中激发出来,形…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一研究人员宣称,他已通过测定证实:由于“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增加所导致地球绝缘层的缘故,地球正逐渐变暖。他说,目前地球所能容纳的辐射量比他在1975年开始进行测量时增加了0.1%。他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这些结论来自于对射入和逸回地球大气层辐射量的直接测定。至此为止,所有意欲表明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3,(10):38-39
在生物技术大量运用于农业和改造农业的今天,传统农业并没有落伍,这是从传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与高科技生物技术农业相比较得出的结论。因为今天的生物技术改造农业在某些方面陷入了困境。 比如,人们在获取食物与人类自身及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是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在<京都议定书>所约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中,CO2约占总量的64%,且其降解时间长,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因此,控制CO2的排放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室化”国际会议,经过与会国的激烈争论,在达成针对不同国家的削减CO_2排放指标协议后,会议艰难收场。从会议全过程不难看出“限制排放”已刻不容缓,而造成温室效应的真正成因更让人扑朔迷离。然而,同自然界的很多谜团一样,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广泛开展,人们终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会因此而淹没。这当然是十分可怕的,但是有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二氧化碳(CO_2)浓度增加和气温上升将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许因此会带来空前的繁荣。再说,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温室气体增长绝不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科学机构曾断言:大气中CO_2浓度的迅速上升不久将导致史无前例的全球性气候转热,这种气候灾祸会带来各种不利的后果。然而,对CO_2“温室效应”的深入研究表明,这种理论是徒有虚名,其实不然,用它所作的预测同自然界的实际情况恰巧背道而驶。几十年来所做过的数百次可靠的农业试验无可置疑地证实:大气CO_2浓度的增加对农业是一大恩赐,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幅度地提高。所以,它带给人类的应是一个福音,而决非是大众报刊经常诅咒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据7月19日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太平洋弹丸岛国图瓦卢的近万居民随时面临水淹岛国的灭顶之灾。为了不至于在小岛覆灭之后沦为“坐在船上”的国家,图瓦卢政府官员日前正积极游说澳大利亚当局,“借”他们一个荒凉之岛充当新国土。  相似文献   

16.
汤佩松 《科学通报》1956,1(3):49-49
从总的方面说,植物生理学的规划是为了满足两个要求:从本门科学看,要求能在短期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看,要求密切配合农业生产规划。需要解释的是:接近先进水平的标准和配合农业生产的意义。对接近国际科学先进水平的最低要求,我认为应做到在本门科学内的任何部分,有必要时我们能立即重复世界上任何学者的最近工作,并能对他的工作的意义加以评论,虽然在看法上可以不同。对密切  相似文献   

17.
Phil.  DE 蓝艳 《世界科学》1991,13(7):27-28
土壤是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一氧化二氮(N_2O) 三种温室气体的来源地之一.尽管土壤在人类出现以前就释放出这些气体,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如森林的砍伐和垦殖加速了这些气体的释放速度.如果我们要了解温室效应并搞清对于温室效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就得知道更多关于人类活动对土壤与大气间这些气体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技术预见的研究与实践--以APEC技术预见中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预见方法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兴起从大的背景来讲 ,技术预见的产生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世界各方面对科技活动关注的反应。全世界范围都意识到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的发展 ,知识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998年世界银行提出一个报告 ,谈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加拿大和韩国的比较后 ,得出知识决定贫富的结论 ,认为知识差距可能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报告还认为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和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 ,婴儿死亡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大降低 ,因为知识也决定生死。社会资源投入的局限性社会…  相似文献   

19.
②全球变暖     
从2002年至2007年,全球600名科学家对有关全球变暖的成千上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变暖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温室与阳伞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并部分返还地面,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玻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