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借用自动控制理论中主导极点的概念,指出在静态时,谐振变量决定于代表谐振持性的主导极点,而滤波变量则由于滤波极点的作用,近似为直流(忽略纹波);在动态时,控制频率的变化相对开关频率的变化为慢变化,慢变化仅仅引起样点的变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推导出混合串并联型谐振变换器小信号电路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和处理深圳东部电厂SFC无源滤波器谐振问题,指出滤波器在设计时必须避免谐振和保证滤波效果。方法:比较分析计算两个LNG电厂的SFC滤波器和系统的谐振频率及其运行波形。结果:深圳东部电厂SFC滤波器和高压厂用变压器的谐振频率非常接近滤波频率,容易发生谐振,经改造后正常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用于判断高阶线性系统主导极点的条件.现有论著中所提出的条件并不充分,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应增补下列条件: a.主导极点的自然振荡频率心应满足条件 3①j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电力系统多变量Nyquist图相角变化率与其反馈模型开环和闭环极点间的关系,藉助相角变化率的极值点确定系统机械振荡频率的主要集结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电机与各频率集结区域间的关联特性,为选择PSS的安装位置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机电系统(MEMS)又称微系统或微电子机械系统,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微型器件或系统。MEMS集光刻、腐蚀、LIGA、硅和非硅表面微加工、精密机械加工等技术于一体,其尺寸在微米量级。利用微加工技术生产的微传感器以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工作稳定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微传感器通常采用静电激励与电容检测方法检测信号,即利用谐振梁振动时的位移变化导致电极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使电极之间的电容值产生变化,检测到的电容变化频率即为谐振梁振动的频率。为解决微传感器电容检测信号微弱、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十字型微谐振梁。为研究微谐振梁的多场耦合效应,在考虑范德华力、电场力的情况下建立了谐振子的多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林滋泰德-庞加莱法求解获得其非线性振动的动态位移,分析了多物理场参数对于谐振子振动位移平均值以及电容变化量的影响规律。运用微纳加工手段制作出十字型微谐振梁,采用静电激励-电容检测方法进行了谐振频率和振动位移导致的电容变化量测试。结果表明:十字型谐振梁增大了极板面积,电容变化量增加,其信号强度更强。当面积增大75%时,电容变化量为原来的4.2倍,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求得各个全极点有源带通节的谐振频率和Q值的方法,以获得窄带带通滤波器通带内理论上良好的幅频和相频特性。进一步分析了实现有源带通节时由于运算放大器非理想特性而产生的相对理论特性的偏离,给出并比较了多种有源带通节的幅频特性和群时延公式及曲线。最后以立体声附加信道调频广播中附加信道解码的中心频率为67kHz的带通滤波器为例进行讨论,给出了该滤波器在上述应用中的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7.
粗细端不等长阶梯形变幅杆谐振频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粗细端不等长阶梯形变幅杆的谐振频率,分析了谐振频率的降低系数β随面积比的对数lnN2变化的规律,发现粗细端不等长变幅杆与等长变幅杆谐振频率系数随面积比对数的变化关系相似,并且在lnN2>2.40时与局部共振现象吻合.这为阶梯形变幅杆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气泡动力学出发,建立了双气泡在外加声场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对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气泡之间相互作用后,气泡的运动方程、谐振频率、谐振时半径的变化情况明显与单个气泡不同,这些参数不只与气泡各自的初始半径,外加声压强度,液体的黏滞性等因素有关,还与它们之间距离和相对另一气泡的初始半径有关.研究发现:气泡的谐振频率与它们之间距离有关,随着气泡之间距离的增大,其谐振频率在不断减小.但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某一值时,其谐振频率趋于一定值.这也可以理解为当气泡相对较远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影响可以忽略,此时的谐振频率即为单泡的谐振频率.对于谐振时它们的半径变化而言,两气泡之间的作用是相互抑制的,但气泡的初始半径的不同,这种抑制作用的强、弱不同.气泡初始半径相同的气泡,相互抑制作用较弱,数值计算表现出半径相同时其谐振半径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半径不同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一种当谐振系统中引入摄动以后,量测其谐振频率微小偏移的方法。这 是量测空腔谐振器和慢波系统耦合阻抗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所用的方法基于自动频率微调的原理,即利用一套鉴频系统使反射速调管的振荡频 率自动地跟踪到被测腔的谐振频率。然后利用一高精度外差式频率计来测定该振荡系统 的振荡频率和经摄动后的频率偏移 计算和实验表明,用本文所述方法,当被测腔固有品质数为500~1000时,在S 波段可以分辨的最小频偏相对值达10-5~5×10-6跟踪误差约为2%。  相似文献   

10.
双层材料微梁是一种常见的高灵敏度微梁传感结构,温度变化会使微梁发生弯曲形变并改变微梁的谐振频率.研究了微梁谐振频率与其构成材料的杨氏模量E和热膨胀系数a的关系、以氮化硅上沉积了不同厚度金膜的双层微梁结构为对象,通过在原子力显微镜AFM上的实验获得了295~325K范围内微梁的弯曲形变和谐振频率分别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构成微梁两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引起微梁的非线性形变和谐振频率的非线性偏移,且主要在温度变化范围小于5K时起作用;在295~325K时两种材料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微梁谐振频率的线性偏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微梁应用建议,以保证在环境温度有变化的应用场合下双层材料微梁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康雷  赵乾  赵晓鹏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0):1271-1275
采用波导法研究了开口谐振环(split resonator rings,SRRs)负磁导率材料X波段(8-12 GHz)的微波反射行为.通过电路板刻蚀技术制备了六边形SRRs为单元的二维及三维样品.实验表明:二维负磁导率材料样品反射率曲线形成反射峰,其峰值点对应频率与材料谐振频率一致,反射率变化达到10 dB,在谐振频率两侧较窄的区域反射微弱;三维样品反射率曲线形成反射峰,其峰值点位置与材料谐振频率一致,调节晶格常数时材料反射行为变化较大;负磁导率材料反射相位随频率增大,二维样品在谐振频率处反射相位存在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导极点定域设计法的基本原理,通过限制闭环主导极点在复平面左半面的双曲线域内,来选择二次型指标中的加权阵Q,并给出了ρ→∞时闭环系统极点与控制加权阵R选择的无关性。根据这一特点,给出了确定Riccati方程迭代法起始矩阵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二次型最优调节器的设计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程序框图,为二次型最优调节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算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模谐振器设计一个结构新颖紧凑的超宽带(UWB)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通带为3.9~11.6 GHz,通带最低频率(FBW)达99%.两个衰减极点分别产生在靠近通带的两边,提高了通带频率的选择性.另外两个衰减极点产生在通带高频端的阻带内,抑制双模谐振器二次谐振产生的谐振模式,很好地改进了阻带性能.仿真和测量结果表明,通带内插入损耗低于1.0 dB(3.9~11.6 GHz),高阻带内插入损耗大于15.0 dB (12.0~19.5 GHz),整个通带内群延迟小于0.5 ns.仿真和测量结果很好地吻合,表明此超宽带滤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晶体超声波谐振子泛音的存在,谐振频率点并不唯一。而超声波测量系统频率的选择至关重要。为确定用于流量测量的超声波传感器的谐振频率,设计了实验测试方案,即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给发射传感器输入幅度相同、频率不同的方波激励信号,用示波器观测接收传感器输出信号,记录接收探头随频率递增时,幅度较大极值点所对应的频率。然后,以数据拟合的方法寻求晶体超声波谐振子各谐振频率点分布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这些幅度较大极值点寻求的谐振频率点分布的拟合线,基本符合一般极值点对应频率的分布规律,反过来证明了研究所得的该种传感器谐振频率点分布规律的正确性,这为流量测量中超声波频率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LLC谐振变换器在工作时,谐振元器件参数可能会出现波动,影响LLC谐振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特性。在定频占空比控制方式下,上述现象造成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谐振频率与开关频率不一致,同时降低LLC谐振变换器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LLC谐振频率追踪控制方法,此控制方法克服了不能在轻载条件下跟踪谐振频率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抵抗谐振元件参数变化的扰动,而且具有算法简单和采样环节简便易于实现的优点。最后给出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m个输入m个输出的可观且可控的多变量线性系统,且可观指数vi与可控指数μi均为r,本文给出极其类似于单变量系统的频率及时域的各种表达式及其等价变换计算方法。在通过最小二乘辨识模型和经由状态估计与状态反馈进行极点任意配置的多变量系统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面,本文给出标准表达式将使推导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7.
以氮气为工质进行了热声谐振管的自激振荡实验,通过实验对热声谐振管的起振温度差、自激振荡频率和压力振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声谐振管的自激振荡频率随着驻波管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驻波管长为2.27m时,振荡频率为65.8Hz;当驻波管长为3.77m时,振荡频率为42.1Hz;热声谐振管的振幅随着回热器两端温度差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中达到最大压力振幅为充气压力的4.95%;回热器两端的起振温度差受到充气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频率滤波的博里叶分析出发,讨论了空间滤波实验中光栅像频率的变化。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在4f系统的输入面上放置一堆黑白光栅,当滤去频谱面上的±1级频谱时,输出面上光栅像的频率并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半主动压电可控悬臂梁有限元模型,进一步采用精细时程积分法求解各节点的挠度和转角.以分支电路中电感和电阻值为设计变量,梁有限元模型动端点处节点位移振幅为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电路中的电感和电阻,得到不同激励频率下分支电路的最优参数值.优化结果表明,当电感和电阻为最优值时,动端点的振幅都比其他情况下的振幅小;当激励频率和分支电路谐振频率相等时,动端点振幅并不是最小的,即最优电感比谐振频率下的电感值小.  相似文献   

20.
谐振频率及阻抗匹配是压电换能器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基于压电陶瓷圆环Pb Zr_(0.48)Ti_(0.52)O_3(PZT)和磁致伸缩材料铽镝铁Tb_(0.3)Dy_(0.7)Fe_(1.92)(TDF)构成"环-环"磁电复合振子,实验研究磁场作用下,由磁电复合振子的有效介电常数变化引起的电容型磁阻抗以及磁控谐振频率偏移效应.实验结果显示,谐振频率和反谐振频率下的磁阻抗可达18%、32%;当磁场为800 m T时,谐振及反谐振频率的最大偏移量约为9 k Hz.利用复合材料的磁-力-电耦合效应,对电容型磁阻抗及磁控谐振频率偏移进行了理论分析.本研究为解决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的漂移问题及阻抗匹配提供了实验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