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未来将进化成什么样?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认为提前对人类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是一种轻率的行为。因为科学家甚至连人类未来一千年怎样适应环境变化都无法准确预测,更别提上百万年了。但有人不这么认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推断,人类至少还能再存在5亿年。根据过去的进化理论和目前人类发展趋势,科学家给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5种道路。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8-123
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不在于人类中心主义,而在于人类错误理解了自然的本性及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着的"自组织控制系统,人类应该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它,否则在"自然选择"动力驱使下,它可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抛弃人类。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的可持续实现可以成为评判人类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破坏生态系统健康将损害当前及未来人类整体利益,是不道德的。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利用其服务功能,才能保证未来人类被自然选中存活下来,不被自然淘汰。这是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一种社会层面的规范伦理,基于"经验论"的功利主义构成其元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技术伦理与形而上学--试论尤纳斯《责任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79年,尤纳斯(1903—1993)发表了他的《责任原理》一书。20多年来,书中提出的惊世骇俗的观点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咱,亦引起不少争论。按照尤纳斯的看法,在现代技术社会,人类的群体行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已不单纯是改善人类生活、促使人类进步的工具,技术造成的“厄运”已经威胁整个人类与自然。人类征服自然的目的已不再是保护自身免遭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伦理学以人的行为为对象。行为涉及的范围,特别是行为的性质的变化要求伦理学做出相应的回答。为此,尤纳斯认为传统的伦理学已不能适应人类今天面对的新的情况,康德的只问动机不问后果的动机伦理亦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责任”为中心的道德标准。责任的对象则包括自然界与未来人类。更甚之,尤纳斯认为人类有义务恪守这一原理,因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以自己的简单存在呼唤成年人的保护那样。尤纳斯提出的具体要求似乎是明确的,理论上却含有一系列哲学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简单的真实描写,哪怕是对世界末日的描写,如何引伸出改变这一状况的道德要求?人类为什么要继续存在?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自身尊严与价值?如果自然界有其自身价值,其价值目的又是什么?这样的话,怎样解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则必须借助于某种形式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甚至神学。尤纳斯的责任伦理实际上是带有信仰性质的本体伦理。最后还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单靠哲学家与伦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显然还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基因技术引发了新一轮对生命问题的关注,人类可能需要重新提倡一种新的生命伦理,以回应基因技术向人类生命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伦理思想,其中"反"这一范畴,以"相应相成"的动态平衡关系,表明人类未来生命形态的存在可能性;以"生命自化"的运动内在动力,辨别技术干预生命的合理性边界;以"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启发生命伦理在基因技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复归其根"的生命本根与本质,揭示生命价值真正指向,为新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的可能与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与网络世界的哲学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往的哲学人类学只研究人类个体而研究人类整体。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沿成果证明了人类有整体性的生命,当每一个人都具有别人不可替供的功能即特定化时,人类将越来越完善,以不在场形式存在的网络尤其是Internet是整个人类生命的最高体现。这才是探索人类的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6.
“仁者大医”都是源于胸怀慈诚,而成于技艺精湛。他们的责任、努力,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博学、创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而且,这种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创造者都难以相比的,因为他们今后将创造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奇迹;这份责任也是任何艺术家们美艳绝伦之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因为他们维护与重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至尊至贵的万物之灵——人类的生命!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蒋戈利博士正是这样的一当代仁者大医。几十年来,凭着精勤睿智,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2):109-113
通过对19世纪科学及生命哲学的总结与反思,柏格森提出了创造进化论。以创造主体是否具有绵延与道德,创造进化论将世界分割成生命与物质。人的生命具有道德属性,自由意识是道德生命的本质,只有具备自由意识的生命才拥有生命冲动,它占据了绵延;占据了绵延的生命冲动过程造就了道德生命的绵延过程。由此,柏格森建立了生命与伦理道德的关联,认为道德生命发展是在自然演进基础上的漫长过程,人类实现"自我"的努力就是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自我的实现。这启示后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以道德情感基础的整体观、扩大其道德责任、扩充其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类的超越与境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在三个向度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是人类自我意识与责任向全球空间的扩展,对狭隘的地域性、民族性“人类自我”的超越;是人类自我意识晌度的觉醒与延伸,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终极眷注与关切;是人类自我向人之本源和本根的追寻,对“工具自然”价值理念的超越;是对人之完美形象,生存之理想境界的时空设定与展现。  相似文献   

9.
张季 《科学大观园》2005,(14):43-44
日前,科学家们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那么,未来探索生命奥秘的前景如何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何林斯博士,作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军人物,近日对有关生命奥秘的八个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技术文化中,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弗兰肯斯坦因其创造生命的行为成为极具争议的科学人物,其悲剧命运具有深刻的劝诫意义。解析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旨在认识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的风险和异化,弘扬尊重生命的主题,反思科学家行为的责任维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崇拜是由科学崇拜、技术崇拜、金钱崇拜和黑客崇拜转化而来的崇拜形式.打破盲目的信息崇拜,适应信息时代的生存,就要正确认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恰当定位信息的功能,培养人的信息素养,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实质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很可能会认为近代科学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而本文认为近代科学思维的实质是知性思维,它恰恰是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辩证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尽管计算机模拟实现了人类认知功能的物化,也为揭示人类认知活动机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学术界对认知功能的计算机模拟仍存在不同评价。为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认知模拟作了辩证分析,在肯定其具有三项意义的同时,也指出其无法克服的诸多局限。笔者认为,客观评价认知功能的计算机模拟,有助于认知科学家在理论研究中尽早揭示和了解人类认知的规律与机制,在应用研究中能牢牢把握智能模拟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技术生成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技术是生成的。本文在分析人的目的性和自然规律性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技术的生成机制即人的目的性与自然规律性整合的机制,并阐明了这种探讨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病毒与人类共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与对抗、共存与依赖的关系.以积极进取中的必要妥协策略来对待病毒是人类的理性抉择,由此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相应的人类生存观念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把事物划分为现象与本体,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的方式。康德划清二者之区别,为人类思想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探讨了它在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间的争论、解放人类思想、划定人的认识界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尔库塞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入手,把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范畴限制在社会领域,否认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否认马克思主义自然界的优先性地位的思想是马尔库塞自然辩证观的错误所在,而强调劳动的中介性、人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在批判马尔库塞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缺陷时不能否认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但辩证法却常常被人的"美好动机"误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辩证法的革命意义没有得到彰显,辩证法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被"悬搁",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容忽视的是,在"人本"、"实践"等等旗帜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仍然继续着被误用的命运.本文结合<辩证理性批判>,对人本的、理想化的辩证法进行反思,同时分析了<辨证理性批判>中的客观辨证逻辑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关系,旨在从时代的问题出发,重新理解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技术的形而上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世纪欧洲传承了古罗马的技术实用精神,创造出可观的技术成就,给黑暗的中世纪以光明。其间渗透着对技术的怀疑;经院哲学唯名论思想中,有对技术的渴望和谨慎的肯定;而基督教和《圣经》中蕴涵的自然观,反映出《圣经》主张人可以支配自然,为技术活动提供了宗教依据;中世纪的中后期则明显地表现出对技术的肯定态度,孕育出一种新的技术乐观主义。但无论怎样,中世纪还是主张把技术置于神性之下。  相似文献   

20.
从存在论视角看,作为一种特殊在者的到场,人造生命则存在以特定方式呈现的结果.人造生命得以出场的根源蕴含在对生命的特定理解、科学的认知取向和技术的操作特征之中.现代生命观将生命"物化"为生命体,生命科学按照人的理解对生命进行"图像",生物技术则根据人的要求"订造"生命的产出.经过生命观的"物化"、生命科学的"图像"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