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缅树鼩冷驯化条件下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及白色脂肪组织是否会褐变,实验首次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对中缅树鼩脂肪组织代谢活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实验,首次成功获取中缅树鼩的最佳注射浓度为110~160μCi,此时能够获得最有效的示踪剂辐射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冷驯化0 d、28 d、49 d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的PET/CT扫描成像差异显著。冷驯化28 d时颈部、肩胛、腋下等褐色脂肪组织的平均SU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至49 d时分别增加了10.4倍、9.8倍、13.65倍。冷驯化28 d中缅树鼩腹股沟、腹部大网膜、肠系膜等白色脂肪组织的平均SU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至49 d时分别增加了5.5倍、2.56倍、5.17倍。结果说明,在冷驯化下,中缅树鼩通过增强褐色脂肪组织产热活性,以提高产热应对冷胁迫。冷驯化使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增加了18F-FDG的吸收值,意味着此时树鼩白色脂肪组织中可能褐变产生了米色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2.
利用粪便样品检测性腺类固醇激素代谢水平在很多物种中已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爬行动物中相应的研究还较少。2011年5-10月对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的10只(5雄5雌)鳄蜥进行粪便采样,采用乙醇加热法提取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成功检测鳄蜥粪便中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雄性个体睾酮水平在6月份有明显升高,提示6月份可能是鳄蜥的主要发情期;在进入冬眠前的10月份,鳄蜥怀孕个体的孕酮水平明显升高,与5月份的孕酮水平差异显著(LSD:P<0.05);雌性怀孕和非怀孕个体雌二醇水平无季节性变化,因此认为雌二醇有可能在鳄蜥繁殖周期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不同区域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体重、肥满度、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是否存在地理差异,对中国分部的中缅树鼩进行了采样,样本来自于云南省(河口、昆明、勐腊、大理、腾冲和片马)、贵州省(兴义)、四川省(西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和乐业)和海南省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繁殖的F1代个体,对其体重、胴体重、体长、内脏器官和消化道的长度、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地区中缅树鼩的体重、胴体重和肥满度较大,而昆明地区的较小;海南和大新地区中缅树鼩的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重量较大,昆明地区的较小,身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大新地区中缅树鼩的消化道总长度显著大于其他种群,片马地区的最小,片马和腾冲地区中缅树鼩的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显著大于其他种群,实验室繁殖个体较小,消化道各指标也出现了地区差异。以上所有结果说明,不同地区的中缅树鼩在体重、肥满度、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方面出现了地理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和其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中华乌塘鳢野生和养殖群体血清中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和皮质醇含量以及卵巢、精巢和贮精囊中17α-羟孕酮(17α-P)、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差异.测定结果表明,雄性野生中华乌塘鳢群体血清中E2、T和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性养殖群体(P<0.01),但两者的皮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中华乌塘鳢血清中E2、T、P和皮质醇的含量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群体卵巢中的17α-P、PGE2和PGF2α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野生群体精巢中的PGE2和PGF2α含量也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但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野生群体贮精囊PGE2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17α-P含量则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PGF2α含量两者没有差异(P>0.05).中华乌塘鳢雌性养殖群体血清中E2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研究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去势 4~ 5月龄雌性SD大鼠为更年期模型 ,选取“肾俞”、“脾俞”两个穴位 ,电针治疗 7天后 ,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 ,睾酮 (T)以及孕激素 (P)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 ,电针雌性大鼠“肾俞”、“脾俞”穴可使老年大鼠血清中雌二醇的水平升高 ,睾酮的水平降低 ;对青年大鼠血清中孕酮、雌二醇、睾酮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 :电针刺激“肾俞”、“脾俞”双穴对大鼠体内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有调节作用 ,可以使老年大鼠体内雌二醇水平升高 ,从而缓解了更年期症状 .  相似文献   

6.
鸡的脂肪肝很少研究,有关内分泌变化的尤其少见,本实验选用产蛋鸡研究其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规律与脂类代谢的关系。用比色法测定了脂总脂和胆固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雌二醇、睾酮、二碘甲原氨酸(T_3)和甲状腺素(T_4)。 实验结束作病理解剖学检查,发现可用加喂KI和高能低蛋白饲料得到了复制,具有典型的脂肪肝症状。 血脂和胆固醇含量各周之间差异显著,呈明显上升趋势,第42天实验结束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1841.26mg/100ml和114.69mg/100ml。 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上升,睾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实验开始时分别为89.31pg/ml和5.1ng/100ml,第28天时分别为516.45pg/ml和1.8ng/100ml;睾酮含量在各周之间没有试显著差异,呈下降趋势。 血清T_3在各周之间也有显著差异,由于喂饲大量KI,有一个较大上升波动,第28天后急剧下降为0.21ng/100ml,与血脂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血清T_4含量在第28天前各周波动不显著,第35天达到峰值,第42天时下降为1.76ng/ml。在个体测定中,T_4含量有一个明显上升趋势,这也与喂饲KI有关。  相似文献   

7.
肝脏和BAT是小型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产热器官。中缅树Qu肝脏、BAT重量及肝脏和BAT总RNA含量在冷驯化过程中出现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冷驯化4h-7d肝脏总R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均不显著,但冷驯化14d时显著上升;BAT总RNA含量从1h到8h有下降趋势,从24h开始显著上升并持续至14d。在冷驯化过程中,中缅树Qu肝脏RNA含量较BAT的增加快,但BAT RNA含量的增幅较肝脏大。表明中缅树Qu肝脏对急性冷暴露的反应要比BAT快,但其BAT的拉产热能力强于肝脏。文章的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能够诱导中缅树Qu BAT和肝脏重量和总RNA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适应性产热增加,能够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黄鳝血液中若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雌雄黄鳝血液中血浆总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糖、血清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的含量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碱酯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力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分布于横断山区中缅树鼩的肥满度进行测定,探讨中缅树鼩肥满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56只体重相近的中缅树鼩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对照组(自由取食,control);分别禁食12h(F12h)组、24h(F24h)组和36h(F36h)组;以及禁食36h后重喂食12h(R12h)组、48h(R48h)组和7d(R7d)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动物的体重和体长.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 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结果发现:中缅树鼩雌雄个体肥满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中缅树鼩不同季节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肥满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最高,秋季较高,春季较低,夏季最低.禁食和重喂食极显著影响中缅树鼩的肥满度,禁食后肥满度降低,禁食24h时达到极显著水平,禁食36h时最小,重喂食7d后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中缅树鼩肥满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模式与其生存的食物波动大、高海拔低纬度和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横断山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热应激对肉牛血清离子、酶类、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了30头川南山地黄牛杂交牛,分别在春季和夏季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夏季肉牛舍的温湿指数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肉牛在夏季遭受着较严重的热应激;在热应激状态下,肉牛血清中的Na~+,Cl~-,K~+浓度显著低于非热应激(P0.05),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肉牛在热应激时血清中的T3浓度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浓度发生了极显著变化(P0.01);免疫球蛋白A和甘油三酯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浓度在两种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应激对肉牛血清中的Ca2+,碱性磷酸酶,甲状腺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的浓度并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有氧运动对大鼠血清瘦素(1eptin)的时相性影响及与脂蛋白代谢的关系.将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C)和有氧运动后即刻组(T0)2、4h组(T1)、48h组(T2)、72h组(T3)进行比较.与C组相比,有氧运动后,血清瘦素含量在T1、T2、T3组显著下降,血清HDL-C均显著升高,血清LDL-C均显著下降;通过对各组中的Leptin与HDL-C、LDL-C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C、T0、T1和T3无显著相关性,而T2组Leptin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引起大鼠血清瘦素发生时相性下降,同时使脂蛋白代谢向有益方向改变,且可持续数天,是预防代谢综合症的较佳方案;血清瘦素与血清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源性肥胖对SD大鼠生殖能力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6周龄的SD雌性大鼠,采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饲喂2周,根据体质量选择肥胖倾向的大鼠20只作为肥胖组(OG组),同周龄的另2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NG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普通饲料饲喂6周后,与雄鼠合笼交配1周,继续喂养直至孕鼠分娩。观察交配前的体质量和Lee’S指数,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瘦素(1eptin)和雌二醇(E2)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平均子鼠数量和平均鼠出生体质量。结果饲喂6周后OG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高于NG组(P〈0.叭);OG组大鼠妊娠率明显低于NG组(P〈0.01);OG组大鼠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NG组(P〈0.01);OG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较NG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的SD大鼠食源性肥胖模型,其生殖能力降低,可能与leptin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老年人冠心病56例及高血压病35例血浆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显示,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TC、LDL-C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冠心病患者HDL-C及HDL-C/TC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P<0.01),高血压组的HDL-C/TC也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组织有胆固醇堆积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个体化诊疗中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NSTEMI患者86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定量法检测血脂指标,ELISA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心肌钙蛋白水平.结果单一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诊断NSTEMI的灵敏度分别为84.88%,95.35%,特异性分别为90.70%,87.21%;两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升至97.67%,98.8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AUC明显大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G,LDL-C、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TG,LDL-C之间呈明显正向直线相关性(r=0.553、0.377,P=0.000、0.002);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02,P=0.000).心肌钙蛋白含量与TG,LDL-C之间呈明显正向直线相关性(r=0.637、0.481,P=0.000、0.001);心肌钙蛋白含量与HDL-C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402,P=0.000).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明显提升NSTEMI个体化诊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血脂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大豆磷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豆磷脂的降血脂作用,大鼠在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灌服大豆磷脂0.75g.kg^-1.d^-1-3.00g.kg^-1.d^-1,并于实验前,实验15d和21d时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表明,大鼠在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灌服大豆磷脂3.00g.kg^-1.d^-115d时,血清H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L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21d时,0.75g.kg^-1.d^-1-3.00g.kg^-1.d^-1大豆磷脂均能使血清TC浓度降低(P<0.05),降幅28.8%-49.6%,说明大豆磷脂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比较P407( 泊洛沙姆) 和脂肪乳剂的小鼠高血脂模型的特点。方法采用灌胃法给予小鼠脂肪乳剂,腹腔注射法给予小鼠P407,之后测血清中的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结果脂肪乳剂造模后小鼠TC、LDL-C 显著升高,TG 显著降低,HDL-C 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407-1d 组的小鼠TC、TG、LDL-C 显著升高,HDL-C 显著下降,符合临床典型高血脂的特征。结论用P407 建立小鼠高血脂模型更快速,更接近临床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尿液、粪便及胸腺分泌物对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通过Y-迷宫对中缅树鼩尿液、粪便和胸腺分泌物三种气味源的选择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种气味源与对照作为刺激源时,中缅树鼩均显著选择尿液和胸腺分泌物(P0.05);在习惯性实验中中缅树鼩对同性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持续下降,对陌生个体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显著增加(P0.05);尿液、胸腺分泌物在雌雄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中缅树鼩对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雄性胸腺分泌物较雌性更受关注(P0.05),但雌性尿液比雄性更受关注(P0.05)。以上所有结果说明,中缅树鼩的尿液和胸腺分泌物中包含个体信息并用以识别个体,这两种气味源中所包含的化学信号对中缅树鼩个体间的交流极为重要,而粪便可能仅为单纯的排泄生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在大鼠高脂饲料中添加膨润土以提高高脂饲料的硬度及可食性,探讨其与传统高脂饲料配方相比,对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普通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各20只。动物自由摄食饮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实验前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喂养8W后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长、脂肪重量(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计算其脂体比和Lee’s 指数。结果 1、膨润土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饲料组相比增高不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中HDL-C有降低的趋势,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降低的趋势更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高脂饲料组比较,膨润土高脂饲料组TC水平显著增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大鼠身长、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脂体比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附睾脂肪重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后,均能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优于普通高脂饲料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血清瘦素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体内的变化及其意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了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水平,选取OHS组23例、肥胖OSA组40例、非肥胖OSA组14例、单纯肥胖组6例和正常对照组10例。比较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血清瘦素水平和多导睡眠参数,分析肥胖各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对瘦素与其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其对OHS的诊断预测。结果表明OHS组BMI、颈围明显高于其他组。OHS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其他各组,且各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血清瘦素水平与BMI、颈围、腰围、臀围、Pa CO_2、动脉血HCO_3~-呈正相关,与Pa O_2呈负相关。BMI、颈围、腰围和血清瘦素水平对OHS具有诊断预测作用。可见OHS组血清瘦素水平较肥胖OSA组、单纯肥胖组明显升高,除了肥胖因素外,OHS本身也可成为血清瘦素水平升高的原因,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OHS的诊断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Leptin, a 16 kDa polypeptide mainly secreted by white adipose tissue, has important func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food intake and energy expenditure[1]. High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in the circulation suppresses food- intake, in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and therefore decreases the body weight; Accordingly, low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in the circulationstimulates food intake, decreases energy expenditure andincreases the body weight[1]. Normally, leptin level in thecirculation correlates with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