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科学家研究人兽嵌合胚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异种器官移植,即将动物的组织器官移植到人类病患身上,挽救生命。当然,这种移植了动物组织器官的人类也属于嵌合体。其实,异种移植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其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这其中曾充斥过勇敢与狂热、欺骗与无知,最后才渐渐走上了科学的正途。  相似文献   

2.
<正>当科学家费劲脑汁地在实验室创造嵌合体之时,很多人类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嵌合体。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携带着他人的细胞,甚至有另一套遗传物质,因为这些嵌合现象一般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生活,也并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为人所知。这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  相似文献   

3.
如果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话,它一定在围绕着其他恒星运转.而这个“地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有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让我们在一起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不过我们还是继续猜想,假如今天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人类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4.
<正>嵌合体,英文为Chimera,直译也可以称为"奇美拉"。它原本是希腊神话中自的一种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这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白的愿望。在生物学上,它主要指动物白的2个受精卵融合在一起,长成一个个体的现象。对于"嵌合体"这个专业名词,也许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但如果聊起"妈妈生下与自己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宝宝"或"孩子与亲生父亲的DNA  相似文献   

5.
刘金华  孙洪磊  高福 《科学通报》2024,(10):1315-1319
<正>21世纪短短的20年间,人类已经历了两次大流行传染病,即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流感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另外发生了5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给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situations).大流行传染病的频繁出现警示我们,人兽共患性病毒是引发大流行疫病的重要病原.动物源性流感病毒在历史上导致了至少5次流感大流行,尤其是最近几年,动物流感病毒频繁跨种感染人类的现象让人们担忧其可能催生下一次人类流感大流行[1].  相似文献   

6.
超越人类基因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了编码人类的所有DNA,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怎样利用它了。也许一些最早的成果将出自称为蛋白组学(proteomics)的这一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7.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几乎可以灭绝人类的大瘟疫,但每次人类都会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瘟疫,幸存下来。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已经发达到瘟疫一出现在两三个月内就可以查找到病原菌的今天,每一次人类都离不开用隔离这个手段来战胜传染性疾病。由此对人类文化和伦理也提出了一个长期的问题或挑战:怎样处理患病者和未患病者这两个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猪年话猪趣     
悠久的家史 猪全身是宝,它对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原来,大约360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首次出现了猪的踪影。那时,人类的祖先还没有出现哩!考证起来,猪比人类的祖先还要早3000多万年。  相似文献   

9.
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0.
可怕的雷电     
雷声震耳,动地惊天。无论是地面的建筑物和大树,还是天上的航天器,都可能在它“轰隆隆”的巨响中遭到破坏,人和牲畜在它的面前更是“在劫难逃”——遭到雷击,不死也得蜕一层皮。面对这种威力巨大、出现迅速的天气现象,人们惊恐地用“雷霆万钧”、“迅雷不及掩耳”等来形容。令人畏惧的雷电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又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为人类活动于宇宙空间作据点的宇宙基地计划,尚属开创阶段。而从这个计划出发,将怎样跨出它的下一步,却已在开始探讨之中了。什么建设月面基地啊,载人登陆火星啊,揭示宇宙不可思议处的一系列探查计划啊……等等,当前在克服资金困难方面出现了活跃的朕兆,人们正在为它高兴。宇宙基地在物资储备方面的作用——面对宇宙基地计划现实化所进行的工作,到九十年代初,如所预期的那样完成基地建设以后,将如何进一步扩大人类在宇宙间的活动呢?据说将进一步建设月面基地或者进行试验性的火星间载人飞行……,是吗?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科幻系列又来了!(本刊曾连载过这一系列的《奥林奇那星》和《嵌合体,早上好》) 这一次,读者将跟随勇敢的女宇航员瑶腊来到一片神奇的沼泽。在那里,人类科学家对目标X的探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3.
在不对受体去髓处理的情况下, 用重组腺病毒AdCTLA4-FasL结合供者骨髓移植诱导混合嵌合体和同种皮肤移植耐受, 结果显示, 获得了持久宏嵌合体(macrochimerism)(140 d时, 供体细胞>20%). 同时, 这种嵌合体促进了稳定的供体特异性耐受, 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B6受体小鼠中长期存活(平均存活时间(the mean survival time, MST)大于200 d), 而来源于ICR小鼠的第三者皮肤移植物被该嵌合体小鼠正常排斥. 用该方法处理的B6小鼠在接受皮肤移植14 d后, 辅助性T淋巴细胞前体(HTLp)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前体(CTLp)的频数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表明AdCTLA4-FasL能够迅速促进全面的外周耐受, 从而有利于供体骨髓细胞植入. 接受皮肤移植140 d后, 供体皮肤仅在形成长期嵌合体的受体小鼠中继续存活, 这些小鼠体内供体特异性的HTLp和CTLp的频数减少, 提示长期的皮肤移植物耐受与稳定的混合嵌合体有关, 中枢性T细胞删除可能是耐受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域辽阔,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踞于地球之巅,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的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它的存在和发展,对高原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为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如这个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它形成以后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它为什么有  相似文献   

15.
马的故事     
<正>马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是怎样改变人类历史的?大约5000万年前,在北美洲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身高不到60厘米、性情羞怯的素食奇蹄哺乳动物。它就是现在所称的"始祖马"。到了150万年前,始祖马就已经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知的马的模样了。大约90万年前,从北美洲到欧、亚、非三大洲的草地上都分布着马。它们最终与人类相遇,并与人类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方面的证据,在全球各地的考古记录中都有发现。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春节,迫使大家都闭门在家的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毒?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给它编制了一张"身份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信息。姓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简称为"新冠病毒"。冠状病毒是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目前有15个"兄弟",其中有7个可以感染人类。在这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中,新冠病毒的年龄最小,它的6个"哥哥"分别是:  相似文献   

17.
心在云上     
正"云"作为一个科技用语,人们对它已经很熟悉了,比如云计算、云服务等等。按照某些业界人士的说法,一切数据都可以放在云上,给人类带来便利。假如有一天,人类自己也被放入云端,那会怎样呢?在科幻文学中,人类将意识上传,以虚拟存在的身份生活下去并不是新鲜的概念。这篇《心在云上》结合热门的"云"概念,给故事增添了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18.
胡世华 《科学通报》1965,10(10):862-862
关于控制论的发展,我们将在下面分三步来叙述:一、控制论是怎样适应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在怎样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二、它在形成之后是怎样发展、怎样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三、控制论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有成效地在实际生活中发生作用,做出有现实意义的机器的简单情况。从控制论发展的短暂历史中,我们再一次看到,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人类认识运动的两个飞跃的规律对于控制论来说也毫不例外。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控制论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由物质变精神的飞跃;在六十年代,控制论做出机器、开始有成效地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主要是精神变  相似文献   

19.
光伏幕墙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需求导致了能源短缺,光伏幕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能,是当前新兴的前沿科技,它的出现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文章综合阐述了光伏幕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外星智慧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几乎与科幻小说的历史一样古老。总体来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外星生物与人近似,因为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很难为智慧生物再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方案;另外一种则认为它们应该完全不像人,因为人体是千百万次进化选择的偶然结果,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其他世界的智慧也会具有人形。当然这些还是基于生物学的讨论,更前卫的观点则认为;脆弱的有机躯体只是生物进化链条中的一环,智慧的载体早晚会为无机材料所取代。最远离现有科学体系的观点则是:智慧的最高形式很可能不再需要物质载体,而将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著名科幻大师A.C.克拉克在其(2001:太空奥德赛》中曾以大量篇幅对此进行了讨论。 那么当人类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外星智慧遭遇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会不会像威廉·戈尔丁(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科幻短篇《大蚂蚁》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会因恐惧和厌恶对方那与人类相距甚远的形象而对这种善良的生命无所顾忌地杀戮呢?在《嵌合体,早上好!》中,似乎上演了同样的悲喜剧情:“嵌合体”是一种与人类毫无共性的智能,其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由于这种距离的存在,导致了人类开始时的误杀;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和互助,双方终于实现了交流……具体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