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我们听说一个十分健康的孩子因为流感突然死亡时,总会想到"运气不好""极其不幸",毕竟多数人不会因为流感病毒遭遇严重的健康危机。但是,假如这不是因为运气呢?假如,这种致命的感染其实是因为基因呢?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个观点。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是由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家、遗传学家让·劳  相似文献   

2.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5):80-80
●2月13日新华网报道,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和马里兰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从老鼠皮下毛囊中获取的成体干细胞首次成功克隆出小鼠。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对多种药物有耐药性的微生物菌种是如何伪装自己以躲避人体抗传染免疫系统的。该菌种是引发世界范围内肺炎和其它传染病的主要原因。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DNA排列重组和分子“指纹”技术,发现引起肺炎的链球菌将其被膜改变成其它细菌的被膜,以躲避人体的免疫系统。洛克菲勒生物实验室主任亚历山大·汤姆斯称:“这一伪装方法是许多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传染病对类似青霉素等抗菌素具有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也许可以根据我们所掌握的  相似文献   

4.
(一) 1996年岁末,美籍华裔科学家、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博士,因最先发现可能治愈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1996年被美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时事、政治刊物《时代》周刊评为风云人物。该刊物每年都要评选出一位当年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物,将其特写照片登在杂志封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11,(16):83-83
[科技日报]针对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治疗研究工作,一直受阻于缺少一种有关这种疾病的小型动物模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现在,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首个丙肝病毒感染的具有全功能免疫系统的小鼠模型,该模型将使科学家能对阻止丙肝病毒进入细胞的分子以及用于治疗丙肝的疫苗进行测试。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领导该研究的洛克菲勒大学丙肝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普洛斯表示,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无法研究丙  相似文献   

6.
正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离不开其成员间相互独立,而又彼此团结的关系,而每名家族成员的生活,又离不开对艺术、文化的不倦追求。西方国家的收藏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而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对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洛克菲勒家族可谓如雷贯耳。洛克菲勒家族曾纵横商界、政界、慈善界和艺术界,令任何美国家族都望尘莫及。根据福布斯美国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该家族健在的成员有200人左右,拥有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2月5日,60岁的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宣誓就职,成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第四任国防部长。这位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美国防长与所有前任不同的是,他拥有一份骄人的教育背景和学术履历:1976年获得耶鲁大学物理学和中世纪历史专业学士学位;1979年获得牛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两年的粒子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1982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始研究国际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洛克菲勒巧借第三者力量 美国十大巨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起初,财力、人力十分有限,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可他自然不是亚利加尼德集团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对手。洛克菲勒的同伙人佛拉格勒颇有心计,建议道:“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时候才用铁路,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上经常没生意可做,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  相似文献   

9.
美国豪门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之一大卫·洛克菲勒,不久以前访问英国的时候,曾在伦敦的电视节目中露面,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是一场无聊当有趣的对话,但是却颇值得“立此存照”。“有钱可怕吗?”记者问道。“不、一点也不。”洛克菲勒回答。“有钱不是一种讨厌的负累吗?记者又问。“不,有钱并不坏。”洛克菲勒不费思索地回答。“有线有什么坏处吗?”记者再问。洛克菲勒说,坏处是有的;但是他认为,好处比坏处多。……真是问得出奇,答得干脆。看来,那位英国电视台的记者如果不是伪装天真的话,至少是没有读过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否则他就绝不会提出这种愚蠢得可笑的问题。狄更斯在谈到美国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0.
希望从体质和思想上改造中国人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的故事极富传奇,充满矛盾,起伏跌宕。近日,由世界知名慈善机构洛克菲勒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畅想未来百年健康"全球健康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该基金会  相似文献   

11.
《广西科学》2008,15(1):96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藻类体内发现了6个生物钟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的进化。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给单细胞生物衣藻注入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培养出的衣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会根据生物钟的活动而发光,还发现了多个衣藻的发光周期,他们分析后确定衣藻体  相似文献   

12.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贾弗里·弗利德曼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肥胖与脂肪细胞有关。由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命名为“莱普钦”(希腊语“苗条”之意)的激素,担负着调节体内脂肪量的任务。这是一种由167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蛋白质,具有抑制肥胖的作用。 “苗条”激素有抑制食欲的功能。在进食时,依靠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脂防细胞产生“苗条”激素。这种激素随着血液最终到达大脑,并作用于丘脑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华威大学的研究日渐升温.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华威大学成功的原因以及值得我国高校发展的借鉴之处.通过分析华威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持续不断地创新是其成功的内在"基因".破解这些"基因"的密码,有利于我们从中获得真正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亿万富翁从政已成为今天美国政治上的“最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洛克菲勒家族的“政治明星”纳尔逊·阿尔德里奇·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feller)了。这个当今美国最有权势的大财阀,凭借着他石油帝国的家世,早在1940年便涉足宦海,先后在罗斯福政府、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亲自参与拟订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洛克菲勒财团创造了攫取更大利润的有利条件。但野心勃勃的“三朝元老”纳尔逊·洛克菲勒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力图把他石油王朝的办公厅搬到白宫去,亲自执掌国家大权,以便更好地扩大其家族的利益。虽然四年一度的、六十年代第二次美国  相似文献   

15.
纳尔逊·洛克菲勒已在上月4日当选为美国纽约州州长,这是美国政局中一件惹人注意的事情。纽约州是美国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州。纽约州州长的职位往往是通向美国总统宝座的跳板。历史上有过不少例子,最近的象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当选为总统之前,就是纽约州州长。所以,还在这次选举揭晓之前,美国许多报刊已有传说:如果洛克菲勒当选纽约州长,下届总统也将是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说实在的,洛克菲勒的真心思,也就是想在1960年竞选当总统,做纽约州长只不过是为那时竞选积累政治资本。据10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透露,纳尔逊·洛克菲勒曾经向一个朋友表示:他感到他“必须经过竞选来当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11,(11):33-33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古代DNA中心”主管波拿亚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克劳斯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破解了黑死病基因密码。  相似文献   

17.
1 CRP概述 1.1 CRP的生物合成与结构 CRP被视为机体在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后而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1—2】。1930年,由洛克菲勒大学的Tillett和Francis博士首先发现,由于能使肺炎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沉淀而得名。CR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总分子量11,800Da。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与金泽大学的一个研究组证实由于保持黑发的色素干细胞的基因损伤不断加重,人才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不断变白,该研究有助于推动抗老化以及再生医疗药物的研究。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又从蒸气机跳到计算机,物换星移,风云变幻,世界首富的桂冠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手中传给了当今的软件巨子比尔·盖茨。专家预言21世纪科学技术仍将是主导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将各领风骚。其中尤其是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其自身产业的特点,有坚实可靠的后备研究力量,不象网络经济那样具有泡沫性,前景非常乐观,极具发展前途,生物基因股将是未来纳斯达克晴雨表上最具生机的主力军。许多国家政府也都在加大其在生物前沿研究领域中的投资力度。 在主物领域,有一项伟大的科学工程…  相似文献   

20.
威廉·特拉格(William Trager)是国际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和原虫学家。他在1941年发表的“特拉格鹇疟原虫培养技术”(Trager's Technic for P. lophurae)被认为是现代疟原虫培养法的开端。 1976年特拉格与詹森(J.B.Jensen)合作研究恶性疟原虫(P.folciparum)体外连续培养成功。这一成就很快就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疟原虫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它第一次使我们从事对人疟原虫的许多方面的研究摆脱了对人体的感染或夜猴的依赖。联合国卫生组织为此于1977年在特拉格教授所在的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他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