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静 《奇闻怪事》2007,(5):12-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随之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从如何理解公平、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出发,提出教育公平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及原因加以论述,进一步提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历史是人类不断探求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历史,是教育机会均等与不均等交互冲突的历史。本文拟对当前教育改革中如何建构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教育平等关系的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何劲松 《科技信息》2009,(18):58-59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今时代,物质需求与精神需要两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主线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教育机会均等从民主中裂变的进程。面对"差别是教育的起点"的社会必然,从教育的内部环节、教育的组成要素去刺激教育机会均等的最优化,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时代优越性担当了重建教育机会均等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教育机会不均等主要由4方面引起(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二)阶层结构差异;(三)性别差异;(四)教育腐败.立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及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教育机会均等内在的演进逻辑,我们认为,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目标的过程中,我国尚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方关于教育平等的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探讨西方关于教育平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教育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平等与社会平等的关系。阐明西方关于教育民主化、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诸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含义。教育平等的理论基础不同,平等的含义也不同,教育平等理论的受益者也不同。教育不是“社会均衡器”,即使“教育民主化”大旗高扬的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现实当中的不平等现象依然俯拾即是,教育平等思想倡导者的乐观宣言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平等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我们的不懈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晶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18-124
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一直努力追求实现的美好理想。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动已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力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其中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核心。教育机会均等表现在个体入学机会均等、接受教育机会均等和最终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动态的表现为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分层:文献回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几十年来西方和港台学者在教育与社会分层课题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教育是社会层化过程的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再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社会分层特别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又反过来影响一个社会的教育机会分配和教育机会均等。最后,联系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机会均等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历来追求的目标。就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会均等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致,内容不断伸展的时候,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农村学生在入学、就业、竞争、成功、教育条件诸方面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应出台向贫困地区倾斜的相应教育政策,建立优先教育贫困发展区,设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免费义务教育,建立贫困地区社区学习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培训,强化自救措施,促进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局性的问题,它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文章浅析了教育公平的内涵、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全局性的问题,它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文章浅析了教育公平的内涵、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平等权的国际标准是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大众化高等教育中诸多不平等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所决定的。国家应当坚持教育平等原则,完善高等教育立法,采取多种途径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贫困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社会和政府应对贫困问题予以高度关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就业支持政策和教育机会均等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被认为是和谐社会理论在教育上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人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公平之本。最近几年,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都用相当的财力来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取得可喜成效。但是,在目前,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校际、班际差距进一步拉大;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之间,差距明显。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状,探讨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教育正义以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为基础,超越了机会均等,主张一切最基本的教育利益或教育资源都要平等地分配,而且必须满足所有处境不利的最大利益。因此,义务教育补偿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是社会和教育的自我升华。  相似文献   

15.
美日教育助学制度之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日本的教育助学制度以“教育成本分担”和“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理念。在长期发展中,美国的助学制度形成了最完善、最复杂的体系;而日本奖贷相结合的助学制度极具特色,尤其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专门管理机构。美国和日本在助学制度、资金管理模式以及贷款偿还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助学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加剧,比如,体制不完善、权力失衡、机会不均等、规则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等,导致了公众心理的失谐,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实现我国公众心理从失谐到和谐,应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坚持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贯彻机会均等的理念,形成机会均等、规则合理、公平正义的社会;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平衡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加强公众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童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梳理:我国女童研究重点从机会均等发展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面,进而深入到性别公平的层面;研究视角也从整体优化女童教育的外部环境,深入到了根据女童自身发展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培养能力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其着重点是西部农村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事实上,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乃至东部地区边远农村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是我国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根本原则。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而言的一种入学方式,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和原因,并指出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领域供需矛盾出现新的变化是教育不公的直接诱因,但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教育公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入手才能真正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这应该在教育理论界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顿·胡森提出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为分析高考移民现象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高考移民现象普遍存在有其客观需求。在教育机会均等的大背景下,对于高考移民现象予以合理的引导,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