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奇──试探隋炀帝诗歌的一种风格李菁隋炀帝的诗集中有一些好诗,尤其有一些好的写景抒怀诗,这是为当代学界同仁所普遍认识并已着手研究的。在此,笔者拟就杨帝这部分诗的风格略抒一管之见。炀帝的写景抒怀诗有一种共同的风格,这就是清奇。所谓清奇,有清新奇丽两个层...  相似文献   

2.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贺哑谜诗上面掩盖的面纱,显露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赠答诗在整个六朝大为盛行,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近八百首之多。依据赠答主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赠答诗所做的目的、赠答诗的内容及其风格对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对六朝赠答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傅玄乐府诗风格多样,既有汉乐府的古质厚朴,又有建安诸子的健劲慷慨,也有文人诗的清丽婉妙。这种多样化风格的形成,既关科作者的文学思想、个人气质,也关乎时代风气的影响。傅玄健劲慷慨的风格源于他个人气质与建安诸子的接近;对汉乐府的模拟源于魏末晋初儒学与诗教说的复兴;清丽婉妙的风格则是受益于汉末以来乐府的文人化传统。傅玄乐府诗虽然风格多样,但并不能完全相互溶汇,究其原因,在于其模拟性格过于浓重。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诗歌创作较前期风格迥异。题材上以描写湖光山色的景物诗为主,也更多地注重对艺术的锤炼。这些诗风格趋于含蓄深沉,意境空灵,清雅脱俗;也有不少涉及佛理与禅义的内容,引禅入诗,以诗说禅,诗意恬淡自然,辨理精深,有禅诗风格。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诗语言风格通俗浅近,较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口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择取标诗中九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略加考释群正,以补辞书与专著之所未备。  相似文献   

7.
王维是我国名的古典诗人之一,他在诗哥上的成就很大。尤其是山水田诗融入了禅田、禅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灵的禅意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风格问题、音韵节奏问题几方面论述,认为诗是不可能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如果不能够充分体现原诗的意味与风格,在节奏与韵律等方面也不能与原诗对等,就不是对原诗的翻译,而只是根据原诗进行的再创作或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诗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家南龙翼不仅编辑了朝鲜汉诗诗歌总集《箕雅》,更运用他的选诗标准,在《壶谷诗评》中对李杜优劣进行了审美观照,并对朝鲜唐诗学起到了桥梁作用,更提出了79格的诗歌风格理论,不仅揭示出朝鲜古典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此处诗品是指诗的品性风格。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品出于人品。”这就是所谓“诗如其人”。一般说来,诗人的作品风格多与诗人的人品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山诗尤其是如此,它完全是诗人自我性情的真诚表露,可以说,文山诗的风格与文山先生的性情品格基  相似文献   

11.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一朵红红的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科技信息》2008,(9):204-204
本文以文体学理论为基础,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诗的语音,格律,语言,意象的分析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以达到对作者和其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以诗为词”不仅是创作方法的更新,而且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以诗为词”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词的“本色”认识。当时的“本色”应该是属于“女性特色”的风格判断,而不仅仅是音乐性特征的认定。正是基于以词这种风格的认定,出现了词学批评中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历来为世人传诵,而她的诗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与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而这种差异是由于诗庄词媚观念、宋代理学和李清照个人的主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北宋初期江西词人在宋词上体现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晏殊雍容华贵的气度;欧阳修深沉浑厚的词境:晏几道温雅清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美学上的定型作用。由于他们坚持诗庄词媚、选择南唐词风和偶然的以诗为词,发展了“婉约为正宗”的美学观,开启了宋词的雅化之路和豪放风格,界定了后期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论邓恩诗歌《别离辞:莫伤悲》的玄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离辞:莫伤悲》是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玄学派诗人邓恩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以高度凝练的意象和奇妙的比喻而闻名于世。18-19世纪的诗人和批评家对邓恩的创作一直评价不高,但随着20世纪现代派的兴起,邓恩及玄学派的创作风格重新得到了肯定。《别离辞:莫伤悲》也作为玄学派的代表作品,被收入许多文选之中。文章以邓恩在该诗中的科学意象和奇妙比喻为着眼点,以陌生化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邓恩创作的玄学风格,尤其是陌生化意象所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揭示了该诗所要表达的精神之爱。  相似文献   

16.
童玲  赵菁菁 《科技信息》2010,(3):138-139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齐梁诗歌,为唐代文人的表达提供了借鉴的营养,《玉台新咏》所收的闺怨诗歌体现出的风格与追求,对唐代闺怨诗的影响贯穿有唐一代。唐代闺怨诗与《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因缘包括承与变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唐代闺怨诗的题材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唐代闺怨诗对《玉台新咏》中闺怨诗的意象的传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继承与突破。唐代闺怨诗在充分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以发展、壮大,与前代闺怨诗相比,又有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苏轼词的主体风格,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从苏轼改变词风,提高词品,用词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制度入手,提出了“以诗为词”一说,同时对文学史上曾有过的关于“以诗为词”的阐释,大胆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有共同之点,但亦有相异之处:高适的诗重在战斗场面的描写和理想的抒发,风格豪放、悲壮,使人生慷慨之感;岑参的诗擅长景色描绘、风格俊逸、奇峭,更富浪漫主义气息,这种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是同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诗体是诗成为一种学体裁的重要标志,正是丰富多彩的诗体才使汉语诗歌源远流长。诗体,即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如果从“怎么写”上来规范诗的体式,诗的体式指诗的外形律,主要包括音乐形式和视觉形式。古代汉诗的诗体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的演变过程。古代汉诗的诗体概念既指类,也指风格,诗体的分类既按照内容分,也按照语言形式分,诗的外形律越来越受到重视,“诗体”一词越来越被用来指称诗“怎么写”的“体规范”,也没有完全摒弃按诗“写什么”来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