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喷油泵、高压油管和油器组成的喷油系统是柴油机的“心脏”部件,燃油喷射的工作质量与气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及其燃烧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技术经济指标,传统的油系统存在着高低速性能能兼顾的矛盾,采用可变预行程机构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运用新开发的喷油过程模拟计算软件对德国Elsbertt公司生产的采用可变预行程机构的382Tc柴油机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可变预行程能较好地解决柴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研究对电控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进行柴油机电控系统标定的方法。获取了供油量和供油提前角脉谱 ,使 6 110型柴油机的性能总体上得到了改善。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对原机改动小 ,实用性强的特点 ,研究表明可变预行程泵电控系统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应用它可为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改善提供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495Q柴油机为例,论述了通过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在速度特性上的合理匹配,降低柴油机低速烟度和燃油消耗率的方法和措施。指出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存在着两种匹配关系,即数量匹配和质量匹配,在匹配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质量匹配,还要进行数量匹配的研究,并注重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全面提高柴油机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柴油机喷油过程中的出油阀校正问题进行了多方案的试验研究,探讨了出油阀校正的机理和出油阀校正对喷油过程的影响。指出了采用出油阀校正的限制因素是柴油机的低速烟度和机械加工工艺水平,采用合适的出油阀结构型式可放宽对机械加工精度的要求,使成批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1132Z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匹配问题,采用场效应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油束夹角、喷孔直径、喷孔数对柴油机喷雾混合过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优化的喷油嘴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场效应的计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指导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以改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为目标,提出一种柔性可调的靴形喷油规律。利用Amesim软件建立包括共轨腔、增压泵和喷油器的超高压共轨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可调靴形喷油规律曲线的实现方法。分析靴形喷油规律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超高压共轨系统中增压泵的电磁阀开闭时刻可以实现靴形喷油规律的柔性可调;靴形喷油规律在燃烧排放性能比传统矩形喷油规律表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优越性;适当增大靴形喷油规律的喷油提前角有助于改善燃烧;靴形喷油规律匹配较大的预喷油量和预喷提前角可以提高燃油与缸内空气的混合程度,具有较好的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采用分段调节实现预喷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主副喷油泵及双通道喷嘴分段调节实现预喷油的研究. 调节副喷油与主喷油间隔角为 8℃ A~10℃ A 时,实现了初始喷油率低、后期喷油率高的双峰喷油规律. 1 E150 C 型柴油机性能试验表明,采用分段调节式喷油,油耗率降低 4 g/(k W ·h), N Ox 排放下降了 44% .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船用中速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减少有害物排放,研制开发一种柴油机中压共轨液力增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以润滑油作为工作介质对燃油进行增压和喷射,无需增加其他增压机构和更换喷油器,结构简单.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在油泵试验台架上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正时控制灵活,调节范围大.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技术指标可满足船用中速柴油机对电控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预燃室的探索,考察其用于495T型柴油机的性能和用于495Q型车用柴油机的高速性,在S195型单缸机上进行了本试验研究。与直接喷射式燃烧系统相比,涡流室和预燃室具有工作柔和对喷油系统要求不高,和废气中有害成分NOx较少等优点,预燃室在这方面更优于涡流室,但从标志重要性能的动力性经济性来看,涡流室则优于预燃室,特别因其高速性能好,故涡流室在缸径小于100毫米的高速柴油机中占统治地位。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预燃室的动力经济指标,使之赶上或超过S195原机涡流室,  相似文献   

10.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油系统喷油定时对柴油机的性能、烟度、排放和噪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喷油定时对柴油机的油耗和排放的影响,分析如何选择喷油定时使柴油机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开发和应用电控蓄压式喷油系统。采用蓄压式泵-喷嘴系统及高速电磁阀来实现燃油增压过程和燃油喷射过程;采用电液比例溢流阀实现共轨燃油压力的调节过程;确定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定时的电控实现途径;开发实验监控系统以满足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需要。实现了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油始点的柔性(电子)控制,而且最高喷油压力已达113.5MPa,初步进行了喷油系统与1150G柴油机的匹配实验。在喷油压力与柔性控制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电控柴油机的喷油一致性,测试了电控喷油器之间的差异,得到大量喷油器的喷油持续期统计规律,并提出将测得的喷油持续期的统计平均值作为基准值,采用与之插值的办法消除各个喷油器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异,获得了良好的喷油一致性.针对实际发动机运转时各缸之间的循环差别,提出利用ECU软件比较各个循环的角速度差,根据差异的大小补偿每缸每循环的喷油量的方法,达到了减少各缸之间的循环运转差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直列泵柴油机比较,电控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都有所改善,特别是燃油消耗率和排气烟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TY495Q柴油机用不同的燃料供给系统对工作过程的影响.并对喷油及燃烧过程每循环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有的循环存在二次喷射时,燃烧过程后燃较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CFD软件,建立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小桐子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柴油机燃用2种燃油的燃烧过程,模拟了喷雾的发展历程,通过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燃用柴油、小桐子油的试验来验证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通过对2种燃料的油滴颗粒发展和缸内燃油质量分数分布进行比较,对喷雾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燃油的质量分数分布变化的趋势大体相同,与柴油相比,小桐子油在喷射的初始阶段的喷射速度较柴油的略大,但主喷射期的喷射速度较低,油束的贯穿距离较小,小桐子油的喷射时间较早,在开始喷射后,小桐子油的质量分数分布变化速度明显小于柴油,到了燃烧后期,其燃油质量分数较高的区域较大.  相似文献   

15.
在一台电控共轨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燃用纯柴油以及柴油中分别掺混10%、20%、30%(体积比)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的混合燃料,研究了PODE对柴油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DE的掺混显著影响发动机的燃烧特性:除低速大负荷工况外,PODE的掺入明显降低了预喷放热率,改善了主喷燃料的雾化性能,加大了主喷前缸内的活化成分比例,提升了主喷期间压力升高率和燃烧放热率,提高了缸内燃烧温度,缩短了燃烧持续期.在研究范围内,PODE掺混比越大,缸内燃烧最高温度越高,主喷燃料燃烧速度越快,燃烧持续期越短.排放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ODE的掺入,发动机的NO_x排放明显上升,HC排放略有下降,CO排放变化不大.PODE的掺入能明显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传统柴油机上实现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的准均质预混合燃烧,采用在高压油泵后加热流经高压油管柴油的方法,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就高温柴油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开展了台架试验研究.通过在进气中添加低比例的二氧化碳气体,对采用燃油加热实现柴油准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应用KIVA3V对高温燃油喷射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燃油能够促进喷雾雾化和预混合气的形成,且对应一个最佳的温度范围,通过适当增大供油提前角到上止点前32°,采用大流量的多孔喷嘴缩短喷射持续期,以及进气中添加少量二氧化碳等措施,可以实现直喷式柴油机准均质预混合燃烧,达到同时降低NOx和碳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不改变柴油电站机组原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喷醇控制系统,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即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了发动机的动力和排放性能。试验表明,在额定转速下,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动力性有所提高,NOx和碳烟排放大为改善,调速性能也可满足机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的行业标准及专业文献中,柴油机及喷油泵的速度特性仅仅反映了出油阀的校正作用,而没有反映弹簧校正器等对扭矩储备和油量校正的影响因此,调速特性上的扭矩曲线和外特性扭矩曲线是有区别的,外特性上的最大扭矩并不是柴油机的最大扭矩,不能以此作为计算扭矩储备、确定最大扭矩点对应转速、考核最大烟度等的依据;调速特性上的最大扭矩才是柴油机的实际最大扭矩同样,在实际调试工作中,当喷油泵带有弹簧校正器时,不应按喷油泵速度特性的校正油量来进行匹配为了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建议在行业中改变喷油泵速度特性、柴油机速度特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150单缸试验柴油机所采用的蓄压式电控喷射系统,通过从电磁学、机械学、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电磁阀的动态特性,建立了电磁阀工作过程的非线性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从而为电磁阀快速响应性的确定、电磁阀结构参数的设定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