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特征基理论,对茶叶主要组分与茶叶发酵度的联系进行了研究.采集茶叶的主要内含组分的中红外光谱图,建立茶叶单质光谱特征基.通过改变建基的单质种类,根据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得出4种儿茶素和3种氧化物是影响重度发酵茶发酵程度的主要因素,叶绿素是中度发酵茶和轻度发酵茶发酵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临沧市永德县12个茶山茶样为材料,通过理化成分显著性分析和感官审评,研究分析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永德12个茶山茶样理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各茶山感官审评结果不尽相同.12个茶山中,以大雪山地区茶样内含物质最为丰富,而木瓜寨茶样内含物质含量相对最低;结合感官审评的结果发现,内含成分与茶样品质呈正相关;结合12个茶山茶园状况,生态环境及茶叶品种是影响茶样品质特征的因素之一.分析结果表明,永德12个茶山的普洱茶品质均较优,均具备生产优质普洱茶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茶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茶叶中含有茶蛋白、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叶皂甙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菌和抗辐射等生理功能,作为保健食品和药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笔者对茶叶中主要功效成分的作用及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利用小鼠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实验模型,对茶叶糖蛋白(TGP)的免疫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茶叶糖蛋白对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g/mL茶叶糖蛋白可显著促进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p<0.01),说明茶叶糖蛋白可通过促进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起到活化RAW264.7细胞和调节机体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ICP-MS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溶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测定了碧螺春、乌龙茶、毛峰、茉莉花茶和云南滇红五种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其中的乌龙茶和碧螺春两种茶叶进行了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冲泡次数微量元素浸出率的研究.用茶叶标准物质对测定方法的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大多介于95%~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茶叶中不同元素在不同浸泡时间和次数时其溶出特性不同,溶出规律大多可用对数或指数关系描述.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浸提茶叶质量浓度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形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浸出率下降,但是随着茶汤中固形物含量上升,相同单位浓度下产生的沉淀量增加。较低的茶叶质量浓度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得率和较少的沉淀。0.1g/mL茶叶质量浓度可能是个临界点,更高的茶叶质量浓度不利于茶叶有效物质浸出,且容易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7.
几种茶叶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茶叶的抗氧化性,为选择饮用茶叶品种和加工开发茶叶提供参考。采用了"蒸馏水熬制"和"乙醇浸取法",从不同茶叶中提取了抗氧化性物质,对其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三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还原能力大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小与提取物总酚含量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不发酵茶(炒青)、半发酵茶(乌龙茶和糯米小沱)和发酵茶(红茶)三类茶叶中,不发酵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强,可以为选择饮用茶叶品种和加工开发茶叶及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两相混合物质,传统的混合定律一般忽略内含物的几何结构及其排列方式,并且只适用于小体积内含物,为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针对包含大体积内含物的复杂两相物,研究其介电频散特性的影响因素.借助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建立两相混合物质电容模型,计算某一频宽的混合物质等效介电常数,通过调整内含物的体积、位置、个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假色槭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种子生理物质的变化规律,阐明种子休眠解除与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层积过程中,假色槭种子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整体来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β淀粉酶活性先迅速下降,再变化比较平缓.由此说明,假色槭种子中的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不断分解代谢,为种子萌发做物质和能量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一、松驰血管壁韧性:苏联研究表明,茶叶内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能促使人体血管壁松驰,并能增加血管有效直径,可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弹性,消除脉管痉挛。这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由于茶叶内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份,所以饮茶能止渴、解热、帮助消化、利尿解毒、兴奋神经。近年来,日本Shimamura等发现茶叶还具有抗菌和抗溶血作用,这无疑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四种红茶、七种绿茶和乌龙茶这十二种茶叶对九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溶血作用的试验,以证实不同茶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是茶叶重要内含化学物质,其含量占鲜叶干重的15%~30%,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酚性化合物。自50年代日本发现茶多酚的特殊保健作用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茶多酚的研究,现已涌现大量研究成果,本文摘介如下。 1 抗癌抗衰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茶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这主要是茶多酚的功效。现已发现茶多酚类不但具有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且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日本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抑制α-苯并芘、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的致突变作用,能防止人体肿瘤发生。俄罗斯研究发现,茶多酚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科技》2010,(6):60-60
茶叶内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明目、解腻化滞、清凉解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不光如此,巧用茶叶,还可以治疗牛病:  相似文献   

14.
茶叶的抗菌活性和抗溶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茶叶内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份,所以饮茶能止渴、解热、帮助消化、利尿解毒、兴奋神经.近年来,日本Shimamura等发现茶叶还具有抗菌和抗溶血作用,这无疑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四种红茶、七种绿茶和乌龙茶这十二种茶叶对九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溶血作用的试验,以证实不同茶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5.
茶叶成分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八大保健作用: 1.兴奋作用 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整个社会物质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体系及其运动规律内含着三种消费资料生产逐渐凸显的客观趋势,并且也内含着、当今又逐渐凸显着用于人类享受和发展的文化资料的生产,于是形成了社会生产的一个客观规律:从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到物质消费资料的生产,到物质性休闲资料的生产,再到精神性休闲资料的生产;于是进一步形成休闲业的跃迁规律:从为了休闲物质资料的生产到休闲文化资料的生产,再到文化休闲业的突飞猛进,进而到整个产业体系的休闲化升级,最后所有劳动和工作成为休闲活动,休闲与劳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凤冈锌硒茶中锌硒含量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凤冈县产茶量较大的7个乡镇所产茶业中锌和硒的含量,按凤冈县产茶量大的7个乡镇地域分层,随机抽取茶叶样品,IRIS Intrepid XSPⅡ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其锌、硒含量。结果 7个乡镇所产凤冈锌硒茶中锌和硒含量均高于茶叶标准物质中锌和硒含量。结论是与茶叶标准物质比较,凤冈锌硒茶是典型的富锌富硒茶。  相似文献   

18.
茶叶的综合利用及茶多酚系列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咖啡、可可号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不仅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及芳香物质等具有药理功能的物质,因此,古今中外都把茶叶作为保健的佳品,久盛不衰。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饮料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重视天然成分和果汁复合型发  相似文献   

19.
张星显  刘懿 《汉中科技》2010,(5):1-1,10
针对汉中市茶叶“采摘难”已成为制约全市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论述了推广机械化采茶的必要性,机械化采茶是茶产业发展方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功效,减轻劳力缺口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解决茶叶采摘难问题。提出了推广机械化采茶的对策和措施: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转变茶叶消费观念,做好茶厂优化改造,搞好茶叶深加工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特有的多功能树种,其叶制成的茶是一种重要的保健茶,研究旨在优化青钱柳茶的冲泡条件,发挥茶叶最大功效。【方法】在研究茶水质量体积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等单因素对青钱柳茶主要内含物质(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浸出规律影响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优化青钱柳茶冲泡的最佳条件。【结果】茶水质量体积比对青钱柳茶中总黄酮、总三萜浸出量有显著影响,冲泡时间对青钱柳茶中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的浸出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冲泡温度仅对青钱柳茶中粗多糖的浸出量有显著影响(P <0.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的青钱柳茶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质量体积比1:250,70 ℃水冲泡15 min。采用该冲泡条件,青钱柳茶叶中总黄酮、总三萜和粗多糖的浸出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3 mg/g、27.46 mg/g、108.67 mg/g。【结论】冲泡条件(茶水质量体积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直接影响青钱柳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溶出,所优化出的青钱柳茶冲泡条件可科学指导饮茶,充分发挥青钱柳茶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