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军 《世界科学》2001,(6):19-20
共生关系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 ,还是多细胞生物 ,如人和各种动植物 ,都有各自的共生伙伴  相似文献   

2.
“凤凰号”发现怪异星体 美国宇航局曾向天文学家们披露了一则惊人的消息:2008年,“凤凰号”探测器对火星着陆探测并返回拍摄的系列照片中,发现离火星不远处有一颗怪异的星体,根据照片上的颜色考证:它可能是天文界争议已久的一种冷热共栖星体。  相似文献   

3.
奇妙的共生     
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忍睹的残杀、势不两立的竞争、“损人利己”的寄生已是司空见惯: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狡诈、欺骗、诱惑、设置陷井等手段更是习以为常。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除了激烈对抗的一面,还有和谐共存、互相帮助和互相依赖的一面。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有时竞能达到如此密切的程度,以致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生存,这就是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看来,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誓不两立的宿敌,也有生死与共的密友。  相似文献   

4.
图中,一只紫蜗牛把自己悬挂在自制的黏液上,然后在水上漂浮。科学家早就观察到蜗牛搭乘这类“筏子”在海洋中“冲浪”,筏子担当它们的漂浮工具、卵子储存区域和小蜗牛活动平台。但为什么只有不到10种蜗牛进化出了搭乘“泡沫筏子”的奇怪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与体内肠道细菌的关系似乎是单方面有利的交易,实际上,远比我们所曾想象的还要公平。肠道细菌有助人体的发育,甚至向我们的细胞发出信号。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以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大大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7.
复杂生物,包括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它们是寒武纪至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主体.根据化石记录,地球生命自38亿年前起源以来,有近30亿年是单细胞的微体生物世界,直到距今10~8亿年的新元古代早期,复杂生命才开始出现.成冰纪可靠的化石记录极少,我们对这近1亿年生命史的认识非常有限.在埃迪卡拉纪,丰富的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的估算结果均指示,复杂生物已经发生了适应辐射,也进一步诠释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如今,如果还以宏体复杂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来定义“显生宙”,它应该包括埃迪卡拉纪更为合适.距今18~8亿年的元古宙中期是地质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环境最为稳定的时期,生物演化也似乎处于停滞状态,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本文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以往报道的化石资料,特别是对近年来中国一系列新化石的发现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正是在这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悄然地发生了寄生、共生和基因转移等一系列相互作用,演化出了复杂生物各大类型的单细胞祖先,并进一步实现了多细胞化和细胞分化,“枯燥的十亿年”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命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杨华 《科学之友》2006,(8):28-28
细胞——生命从单细胞走向多细胞,至少经历了数十亿年,16次不同的进化,动物、陆地植物、真菌和藻类都参与其中,数亿年前形成多细胞生命,是最美丽最神奇的。  相似文献   

9.
There has been much controversy on whether the single-cell eukaryote yeast undergoes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or so-called apoptosis.The only caspase-related gene,YCAl,also termed MCAl(encoded by Yorl97w),identified in the yeast genome so far,suggests that apoptosis does occur in the unicellular organis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cal belongs to the metacaspase subfamily of caspase family in clan CD protease family.Caspase is a family of Cysteine proteases that specifically hydrolyzes aspartyl bonds.Metacaspases,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10.
寒武纪大爆发和多细胞动物构型方案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均远 《科学》2000,52(6):23-28
  相似文献   

11.
<正>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Liu ZhiHua(刘志华)at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Institute of Bi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