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太空浩瀚无垠,令人神往。地球是这漫漫太空中的一分子,有厚厚的大气层,还有强大的引力。地面的任何东西要冲出大气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火箭家族中,有许多从地面飞入太空的成功"箭士",令大家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大家常常跳上跳下的,一会儿都不安宁。慢慢长大了,也老实多了,可有那么几个人,却把我们小时候乱蹦乱跳的游戏玩到了极致!即便是蹦极、跳伞这样的极限运动他们都看不上眼,他们一心想玩个更大点的.光在大气层里跳.不过瘾!他们要到太空上去玩,从太空跳回地面来!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2,(10):19
没有大气层的世界,怎么会有电离层?别怀疑,月球就是有办法做到!研究月球的科学家对于月球为何会有电离层已经伤透了脑筋,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或许有了答案。首先来谈谈何谓电离层。电离层是大气层被太阳射线电离的部分,它是磁层的内界。每个有大气层的类地行星都有电离层。在这些岩质行星的上空,大气与太空的交  相似文献   

4.
<正>浩瀚太空,繁星点点。为什么无数生命能在地球上出现且生生不息?原来,地球有许多法宝,它们各有各的妙用,共同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大气层是至关重要的法宝。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件防弹衣,保护地球上生命的安全,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由于摩擦会被烧蚀掉;大气层还提供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气。水星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火车、飞机、轮船这些交通工具可以方便地把你带到地球上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可地球以外的地方——太空呢?太空,就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未来,太空会成为人们旅游的新胜地吗?昂贵的旅行到太空旅行,你首先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我们进入太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运载火箭,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来摆脱地球引力。如果将地球上任何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如一瓶1升装的可乐),送至距离地面约36000千米(相当于76900个东方明珠电视塔相叠加的高度)的地球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结合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人员发现HAT-P-26b大气层非常原始,是由氢和氦构成。据报道,目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系外行星HAT-P-26b大气层中存在水蒸气和奇特云层的证据,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HAT-P-26b大气层主要成分是氢气和氦气,相应成分指数大于海王星和天王星,并且其质量接近于海王星,天文学家将  相似文献   

7.
太空!太空     
正今天的《人类飞行简史》非同一般!威武的火箭让我们突破了天空的边际,为栏目的终篇画上圆满的句号,结尾更有高清大图带你回顾百年人类飞行史,让你再次重温勇敢的人类从热气球旅行到遨游太空的光辉历程。大气层外就是太空表面上看来,冲出地球大气层就意味着进入真正的太空。一个非常流行的看法是,这个界限就在100千米的高度。在那里,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基本可以认为与太空无异。最早超越这个界限的是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9.
邹声武 《科技潮》2000,(7):47-49
去太空旅游能给人带来绝对独特的体验。太空旅游的普及必将为商业性太空活动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这个行业必将受到各国航天机构、航天制造业、服务业、地球旅游业及金融和保险业的广泛关注。历史回顾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都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第一颗航天器飞上太空,人们就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去太空旅游。载人航天技术的兴  相似文献   

10.
资讯·国际     
《科技信息》2015,(1):45
<正>澳洲父子研发太空飞行器来去地球自如澳大利亚男子罗伯特·布兰德和他12岁的儿子杰森即将被载入历史,成为一种可以重返地球大气层并安全着陆的小型太空飞行器的发明者。布兰德父子开发的这个飞行器名叫"闪电",可以离开地球轨道,在太阳系飞行,并重新返回地面。罗伯特表示,这个飞行器会对未来外太空研究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该项目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布兰德12岁的儿子杰森将参与飞行器第一阶段的测试。该测试将于2015年4月进行,旨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的三大里程碑 载人航天是指人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层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  相似文献   

12.
据科学文献记载,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但却不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生物。50年前的11月3日,第一个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的地球生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球气候异常,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呢?可以这样简单地说:地表温度的变化是阳光对大气层作用的结果,太阳的一部分光被大气层的云、雪、冰反射回太空,但绝大部分为地球吸收,转化为热量。地球的一部分热量从地表上升后穿过温室效应气体屏障,但其中部分热量因气体分子振荡而反射回地面,从而加剧了热效应(如图所示)。温室效应气体包括二氧化碳(50%),沼气(20%),氯氟碳(15%),笑气(10%)及臭氧(5%)。由于温室效应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CO_2,因此CO_2愈多,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十年来,人类频繁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其实,在人类动身前往太空之前,有许多动物先抵达太空,为人类探路。首批太空探险者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空间,生物能否存活?1947年2月20日,一批果蝇搭乘美国发射的V-2火箭"探索"太空。当时,人们为这些小生命捏了一把汗。最后,降落伞带着搭载果蝇的返回舱着陆。看到果蝇还活着,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5.
舱的防热大底,防热大底上涂了烧蚀性的防热材料,可以保护返回舱在返回大气层时,避免受到与大气层剧烈磨擦产生的高温。阿慧:老博,今年2月份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防热瓦出了问题吧?老博:是的,我们的返回舱一定要注意解决这个防热问题。阿慧:主伞降落到地面,打开也有很多讲究吧?老博:可不是,这儿不细说了。总之,咱们的航天员已经胜利地到了太空又回来了,这是我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跃进标志。阿慧:我就专门注视着最新消息报道吧!阿慧:老博,我听说咱们的“神舟”5号飞船不久就要升空了,飞船上运载着咱们的宇航员,这可是一件…  相似文献   

16.
视觉     
正4月2日8时15分左右,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流星般从天外回归,结束了长达7年的太空之旅。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在太空翱翔了2377天之后,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终于重新投入地球的怀抱,它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功臣。  相似文献   

17.
星际旅行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只有宇航员们坐着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才能进入太空,普通人只能看着羡慕。不过,将来我们也可以坐着飞机舒舒服服地自由来往于大气层和广阔的太空。当然,这不会再是航天飞机,它的名字叫“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2011,(12):92-92
A: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质量较大,离太阳不是太近。地球质量较大,因而引力较强,就可以吸引住大气。离太阳不太近,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就不太高,否则气体会因为地球温度太高而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从而逃逸。其实,目前在大气层的顶端是逃逸层,其中就有气体逃逸到外太空,但总体而言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9.
探索太空从来都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48年前,为了探究未来宇航员在大气层跳伞逃生的可能并寻求人类个体以超音速自由落体的答案,约瑟夫·基廷格  相似文献   

20.
天宫课堂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浩瀚太空中,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太空授课,这使她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这是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课,第一次是2007年,美国女航天员芭芭拉·摩根(Barbara Morgan)在国际空间站上通过视频给地面上的学生们上了25分钟课,主要是展示航天员在太空怎样运动、如何喝水等情景。而此次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着重通过实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的一些物理现象。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来自北京16所学校的335名学生参加了太空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