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雨南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11-211,213
成本是产品在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进口大豆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大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我国大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我国大豆在与进口大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能力,保护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是必要的和迫切的。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地,商品量在全国各省中最大,降低和加强黑龙江大豆的生产成本,也就成了提高我国大豆市场竞争力、保护和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生产国之一,现居世界第四;同时也是一个大豆需求量较大的国家,每年需求大豆近4000万吨,是世界各大豆主产国必争之地。特别我国是加入WTO之后,竞争更趋激烈。黑龙江省又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为增强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国外大豆的冲击,黑龙江林区决定实行专品种生产,提高林区大豆品质,并大面积推广“深窄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降低大豆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我国不仅是大豆的起源地,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但如今,我国变成了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费用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大豆(Glycinemax),又称黄豆,为豆科栽培作物,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也广泛栽培于全球。大豆是人类食用的重要作物之一,因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自己供给的大豆无法满足我国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大部分大豆来自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世界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在这种情况我国无法形成独立自主主导的大豆消费市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如何扭转我国大豆贸易市场的颓势,就必须对大豆种植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基本状况,并进一步论述了全面推进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晨 《科技资讯》2011,(2):216-216,2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大豆的出口国,变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国内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国内外大豆产业现状,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法对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困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进口国,目前进口大豆数量已增至1200万吨左右.同时我国大豆年产量达1400万吨,但生产成本比美国要高出将近一倍.有关人士最近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很好的油料作物,蛋白质含量丰富,经济价值高,工业用途广。大豆的种植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必须抓好播种技术。本文针对大豆的播种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高产和稳产的方案,对提高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及大豆产量、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是我国大豆主要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播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提高黑龙江大豆产量与品质,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省大豆生产状况的研究,就我省大豆生产品种、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本文论述了大豆田间管理技术、大豆花期管理五防、大豆出苗后如何使用除草剂及大豆吸收肥料的特点以及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漫话大豆     
大豆是我国最古老的作物,古人在五谷中的稻、黍、稷、麦、菽的“菽”,就是大豆。根据史料记载,它的栽培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大豆不论栽培面积和总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大豆与丝、茶曾经是我国三大出口物资。全世界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近年我国大豆生产状况及进口大豆增长速率提出我国面临的大豆供给问题,从大豆在国人营养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加工利用地位论证了保障供给的必要性,指出只有立足本国生产适当进口调济,才能真正保障供给。提出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五方面措施,并就发展我国大豆遗传改良这个最重要的技术方面,提出了建立并完善我国大豆育种研究体系;围绕大豆遗传改良建设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氛围; 对高产材料与高产理想型的塑造、杂种种子生产与杂种优势利用、重要品质性状指标的突破等关键问题组织协同攻关,突破一点带动全面;发展我国大豆基因组学研究,促进大豆育种技术革新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豆乳清是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乳清蛋白、低聚糖和异黄酮等功能性成分。目前我国企业一般将其作为废水进行处理,不仅浪费了有用资源,而且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对大豆乳清进行资源化处理,回收其中的功能性物质成为近年来我国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抗旱机理的研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光合作用、渗透平衡系统、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植物内源激素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生化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际国内大豆需求量巨大,但同时也有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及大豆行业渍身存在的问题。发展南方大豆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对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发展南方大豆产业面临的机遇、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瓶颈问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发展南方大豆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国大豆生产及进出口方面的具体实际,首先考查了国产大豆的生产和进出口情况,简要介绍了大豆生产与地区分布,对"大豆危机"做了简要解释并指明了研究意义;其次,对国产大豆竞争力低下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净进口额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大豆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的农产品。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直至1995年,中国大豆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是大豆的净出口国:然而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大豆产量退居世界第四位。1995年以后,由于需求量大幅增长,而产量停滞不前,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扭转,中国从大豆产品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并且此后净进口量逐年上升。目前,国内大豆年需求量达280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2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可以说,1995年是中国大豆贸易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大豆市场为例,研究了风险在期现货市场间的传导,分析了我国大豆期货市场风险降低作用的发挥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大豆期现货市场间存在不能被外部因素所解释的风险因果关系。本文认为,这反映了风险在期现货市场间的传导。此外,因现货市场做空机制缺乏所造成的负面因素传播不畅,构成了最主要的风险传导障碍,现货市场中不存在源自期货市场风险的鉴别机制。给定投机力量在我国期货市场当中的主导地位,本文的结果表明,我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存在非但未能降低市场风险,反而构成了现货市场波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最大领域——油脂工业生成的、通常能用作饲料的高温豆粕为原料,提取高纯度大豆低聚肽(蛋白含量≥93%~95%、NSI值=100%、溶解度=100%,灰分≤15%)、高纯度大豆异黄酮(异黄酮总含量≥92%、G∶D≥8∶1)和大豆复合功能因子自主创新高技术;对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业扭亏为盈,拉动豆农致富,对原料大豆“吃干榨净",实现资源节约型的大豆加工工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论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士军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9):54-54,53
大豆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和组织带动农民进入市场,使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的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经营机制。本文针对我国大豆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