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引起的生长发育、细胞核和染色体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量为75KeV,剂量为10^14/cm^4的氮离子束主甜菊种子后,种子萌发率下降;幼苗期生长迟缓;细胞分裂指数下降,异常细胞核和染色体畸变增加,细胞核膜凹凸不平,核仁解聚,部分核质凝集并被凹陷的核膜包被成颗粒化小区,进而形成 核,细胞核的形态建设和细胞分裂受到一定的干扰,推测这些现象与幼苗期处理种子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低能离子对甜菊糖苷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能量为75KeV,剂量为10^14ions/cm^2的氮、碳离子处理的甜菊种子及未处理的甜菊种子,栽培成苗后取叶片,提取糖苷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研究氮,碳离子处理后主要糖苷成分Stevioside和Rebaudioside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低能碳离子注入野牛草种子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野牛草(Buchloě dactyloide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注量的C 离子注入种子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发育,以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谱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 注量Ф增加,种子萌发率降低,实生苗生长减弱;Ф=1×1014 cm-2处理的幼苗生长超过对照,但Ф=1×1015和1×1016 cm-2处理使幼苗生长高度显著降低(P<0.05);不同Ф处理对幼苗叶片数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P>0.05);引物E1和E12扩增的RAPD谱带中出现DNA条带随C 的Ф增加逐渐消失的现象,首次揭示了RAPD条带变化与Ф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利用Ф=1×1014 cm-2的C 离子注入种子,有利于培育野牛草新种质和选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离子注入在生物和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几年来在离子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研究中所做的工作,包括机理研究和应用研究,文中具体叙述了实验过程,并充分说明了离子束对改变种子细胞的生理特性是有效的,为离子束诱变育种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低能离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射程及生物效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100keV Fe~+注入小麦和云豆样品,观测了样品中的RBS谱,并以蒙特卡洛方法在理论上计算了Fe~+在小麦和云豆中的射程.对理论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对低能离子引起生物效应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南方鲶幼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人工刚孵化出膜的卵黄囊期仔鱼至3周龄南方鲶幼鱼进行15度,18度,21度,24度,28度,32度及常温(16.8-23.6度)条件下的养殖试验,定时观察其发育状况,测定体第,体质量,发现温度极显著影响南方鲶幼鱼的发育,统计分析表明:温度对南方鲇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生长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28度达到最大值,而在32度反而下降,28度与其他温度梯度的生长率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回归分析证明各温度梯度的体长,体质量均符合关系式m=al^b(a,b为常数),生长率(r)与温度(t)相关关系式为r=-1.4188 0.0997t-4.0*10^-5-5t^3通过求导推算极值的方法,求得该种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82度,此时的最大生长率推算值为0.497g/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黄化型大麦不同生育期叶绿体的发育情况.三叶期时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简单分散,类囊体垛叠极少;分蘖期时类囊体膜较复杂,并与叶绿体长轴平行,拨节期时类囊体垛叠增多;灌浆期时片层较复杂,但均不及正常的原品种早熟三号三叶期时的垛叠多.黄化型大麦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绿体的片层是逐渐发育而复杂化的.这个过程,反映了叶绿体的演化历史,说明了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格兰氏阳性金黄葡萄球菌和格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研究了银离子注入TiN薄膜和热解碳的抗菌性.银离子注入能量为70 keV,注入剂量为5×1014~5×1016ions/cm2.对样品表面和近表面层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背散射(RBS)和俄歇分析(AES).结果表明,银离子注入后TiN薄膜和热解碳均具有抗菌性,其注入热解碳的抗菌率比注入TiN薄膜的抗菌率高.微观分析的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和银的分布是影响抗菌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桕( Sapium sebiferum)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浓度NaN3诱变的响应差异,为乌桕幼苗早期优良品质突变体筛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离子诱变选育纤溶酶高产菌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诱变育种研究中 ,寻找突变频率高 ,突变频谱广的突变源是一项重要而实效的工作 .离子注入法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突变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2 ] .离子注入和其他常规诱变有着明显的差异 .离子注入的同时存在能量传递 ,动量传递 ,离子沉积以及电荷积累过程 .而其他的辐射诱变仅仅是利用能量传递 ;化学诱变则从分子基团的交换考虑 .因此离子注入不仅兼有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的特点和功能 ,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离子种类 ,能量及电荷达到有目的进行诱变的效果 .1986年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余增亮等人发现离…  相似文献   

11.
以电镜术研究了甜菊花粉壁的形成过程,四分体时期,四分孢子质膜为胼胝质壁之间形成初生外壁,原基粒棒下部和上部分别向侧面扩展形成基尼层和覆盖层,胼胝质壁消溶后,即以此为模板逐渐形成外壁雕纹,不连续的初生外壁所留下的空隙则确定了萌发孔的部位,随后外壁内层Ⅱ和内壁相继发育,在小孢子单核后期,外壁雕纹结构已基本完善,但内壁直至花粉二细胞时期才明显加厚.内壁和初生外壁物质来源于小孢子,次生外壁物质起源可能是小孢子和周原质团兼有之,内壁蛋白和外壁蛋白分别由小孢子和药胫提供。  相似文献   

12.
经硫酸铵分级、DEAE-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叶中UDPG PPLase被纯化166倍,该酶最适反应温度32℃,最佳反应pH8.0.2mmol/L的Ca~(2+)和5mmol/L的Mg~(2+)对该酶有较好激活效果,但无绝对依赖关系,Pb~(2+)对该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亚细胞分级分离结果表明95%的UDPG PPLase活性分布于46000×980cm /s~2上清液;电镜细胞化学定位研究表明,该酶主要定位于液泡、高尔基扁平囊和高尔基小泡;还讨论该酶在甜菊糖甙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钇在不锈钢材料及高温超导材料中均起着重要重要,本实验记要研究实现钇离子注入ZrO2衬底上铜膜中的方法,使用双潘宁型多电荷重离子源,以氧化钇作为溅射材料进行离子注入,研究工作着重于氧化钇插入件的制备及钇离子的出束,注入等,样品经XPS,EPM及AEM测试证实钇的注入深度达1μm,钇的最高组分(w)为73%。  相似文献   

14.
以电镜观察甜菊花粉及发育的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出现胞质融合以及线粒体和质体数量减少、结构简化的胞质重组现象。四分孢子的显著特征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呈活跃状态。花粉双核期,营养细胞内出现大量的淀粉粒和脂质体,细胞器丰富,核孔多,而生殖细胞胞质稀薄核孔较少见。本文中探讨了这二类细胞的功能。双核期花粉内淀粉粒和蛋白质开始大量积累。三核期花粉成熟时,蛋白质积累达高峰,淀粉粒转化为较小分子的糖类物质以供花粉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了Ti-6Al-4V合金表面注入N+离子后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Ti-6Al-4V经离子注入后,摩擦磨损性能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离子轰击碳膜诱导碳纳米尖端的形成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H4、NH3和H2为反应气体,利用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系统在沉积有碳膜的Si上制备了碳纳米尖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Raman光谱表征了碳膜的结构,以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谱表征了碳纳米尖端的结构,结果表明碳膜是凸凹不平的非晶碳膜,碳纳米尖端是由sp2结构的碳组成.根据有关离子的溅射和沉积机制,分析了离子轰击碳膜诱导碳纳米尖端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离子注入技术的特点,并着重介绍了其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具有抗菌性和抗腐蚀性的医用不锈钢,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在镀有TiN薄膜的医用不锈钢317L上注入银离子,用振荡平板法测试了其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il)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抗菌率;用电化学腐蚀方法检测了薄膜在Hank's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当离子注入剂量接近饱和注入剂量时,样品的抗菌性能最强,但其抗腐蚀性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在管材中心引入同轴接地电极并在金属管材上加脉冲负偏压以产生径向离子加速电场,实现了金属管材内表面离子注入。目前国内外还有其它一些技术手段实现材料内表面改性,如脉冲放电爆炸金属箔注入、离子束溅射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这些实验方法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离子注入沿轴向不均匀、膜与基底结合不牢。在原实验方法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栅极增强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离子注入沿轴向的均匀性,而且可以实现气体离子和金属离子两种离子的共同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