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淮南子》是汉初道家哲学集大成之作,凝聚了丰富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其思想与今天西方的深层生态学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本文从《淮南子》哲学的本体论、自然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与深层生态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更好解读《淮南子》生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技术"在人类存在中的作用及影响,《淮南子》认识深刻,并基于道家立场,形成独到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淮南子》从"道""技"关系、"技""器"关系、"人""技"关系,以及"技""德"关系等方面着眼,深入探讨"技术"的本质内涵及其与人类存在之间的复杂关系,试图在以"道"驭"技"、"人""技"合一中,消解技术对人性的工具化遮蔽,使之成为人类生命审美存在的有利条件。《淮南子》不仅承续先秦老庄的技术思想,而且在汉代"黄老"影响下,对其进一步深化发展,赋予技术更多的现实意义。《淮南子》技术哲学是汉代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的重要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一书中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心理学思想,其主要包括视清则体宁的心身关系论;"人之性无邪”的人性思想;"因其性则天下听众”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恬淡和愉的心理调治思想;"无为”、"修身”的管理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查理·达尔文(C.R.Darwin 1809~1882年)1858年发表他的系统生物进化学说之前,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存在过闪耀着科学光辉的自然界和生物进化的思想,这些曾经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源泉。先秦时期《庄子·至乐》中已有相当丰富的物种可变和生物界相互转化的思想,而在《庄子》“齐物论”和“秋水篇”中,已经流露出生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西汉初年,刘安《淮南子·坠形训》对各类动物和植物的进化过程作了生动的记述,凭借古人的想象力和臆测,描绘了一幅生物界进化发展的图景。但是,《庄子》、《淮南子》中的生物进化观在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被继承下来,两千余年来,似乎成了空谷足音,殆成绝响。然  相似文献   

5.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李佩珊,薛攀皋一最近,在一本由荷兰出版的《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MolecularBiology,简称PMB)期刊1995年第28卷3期上,刊登了一篇由PMB主编R.A.SchilPeroort署名的“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6.
西方道德心理学基于规范、习俗之别明确区分了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但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领域的内容和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近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人的道德领域划分不同,中国人把"不文明"作为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以"文明"程度作为判断一个人行为道德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基于"文明"的道德判断提示我们,社会规范的界定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7.
新兴的情境主义心理学研究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探讨带来了冲击,其中对道德责任的挑战尤为新颖。本文就情境主义研究对道德责任构成挑战的诸种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指出情境主义研究所造成的威胁的范围和程度都有其局限性,它不像极端的道德责任怀疑论那样试图彻底地全面地否定道德责任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验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互动日益增多,古典道德情感主义所重视的经验维度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推进。其核心主张之一是情感对道德判断来说是必要的。关于心理变态的心理学研究由于揭示出情感缺陷和道德判断的缺陷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受到当代情感主义哲学家的关注,并被援引为重要的支持性证据。但是,最近十年间,这些经验证据正在遭受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情感主义者可以在重新审视相关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一方面对相冲突的实验结果给出和情感主义相容的解释,另一方面揭示出实验研究的限度,以及情感在现实条件下的道德判断中,在感知处境、引导推理上发挥的必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工程伦理学界的重要领军人物,迈克·W·马丁的"工程作为道德创造"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旨趣。他揭示了科学和工程中的道德创造悖论,并指出如何消解这一悖论;批判性地解读了工程创造中的道德运气,展现其对科学家和工程师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诠释道德领导的内涵,阐明道德领导在工程创造中的重要性。对马丁工程道德创造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展示了从工程创造活动本身探寻内在道德之维的工程伦理进路,对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和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是汉代最详细、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并影响此后的宇宙论.现有的哲学史研究著述通常仅关注《淮南子·天文》中的生成论,而缺少对全书的关照.《淮南子》中的宇宙生成论是对先秦宇宙生成的总结,书中实际含有两类宇宙生成论图景:第一类为"理性化"的,或称"哲学化"生成论图景,即通过阴阳二气和合运动化生万物,《天文》...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学技术的强权,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执着于机会与威胁的不同批判立场,在科学的道德评价上陷入二难抉择的困境;海德格尔拒绝道德理性,企图通过技术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消解科学的强权,此做法也行不通。现代科技并不能回避道德的审视,但是,现代科技问题的悬而未决性质,决定了科学伦理学必须做出方法论上的转向。赫费认为,恢复判断力的德性地位,实现对科学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够克服现代科技强权的二难困境,这在方法论上构成了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主义心理学亦称自然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自然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客观实验范式,力图建构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人文主义心理学亦称人文科学心理学,是指一种以人文科学为价值定向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它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的主观经验范式,力图建构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科学观、对象观、方法学以及理论观等方面都存在着两极对立的倾向,表现出相互对立的理论特征,代表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是西方心理学的两种向度。  相似文献   

13.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学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明确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其整个学校教育中却有明显的德育倾向.本文从德育地位;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式、方法;德育模式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主义时代的道德恐慌策略及其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恐慌是社会冲突理论的重要概念,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交换中的对抗性行为和关系,维系着脆弱的社会平衡.技术主义对社会的大规模渗透,大大拓展了道德恐慌的实施手段和空间,同时制造出诸多悖论,不但技术主义本身成为道德恐慌的新根源,而且一般社会群体和特殊社会群体-知识分子也纷纷雇佣道德恐慌策略谋取各自利益,同样引发出新的道德恐慌.因而必须慎重对待技术主义式的道德恐慌策略及其社会功能和个人效用,运用人的自觉和智慧,通过相互理解的交往行动,克服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建设符合人性化要求的文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浅析网络道德规范确立的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震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67-70,85
怎样确立网络道德规范的依据,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目的的伦理学和以康德、罗斯、罗尔斯等为代表的义务的伦理学,为其“依据”提供了理论的内容和理论的意义,成为我们在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在“源流”中“流”的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反思转向,与之相对应,在道德哲学领域出现了实践转向。无论是一般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就道德方法论而言主要有对立的两派,一派是道德一般论者,一派是道德特殊论者。道德一般论者提出的工程模式倡导理论立场,而道德特殊论者则反对这样的立场。这两种立场都是比较极端的。广泛反思平衡方法是第三种道德方法论。它既可以克服一般主义工程模式的缺陷,也可以弥补特殊主义和反理论的不足,这正是其平衡一词体现出来的内在哲学意蕴。在从事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中,计算机伦理学家或是道德哲学家们也要贯彻广泛反思平衡这一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计算机伦理学的研究获得真正的辩护。  相似文献   

18.
学派林立时代的心理学家各自追求心理学总体性的宏大定义。行为主义革命,特别是其方法学取向,为心理学研究带来第一种限定性的判别标准。根据这种判别标准,心理学出现了压倒性的主流范式。这种判定标准贯穿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时代。随着形而上学行为主义被认知革命否定,心理学发展到缺乏任何知识、立场统一性的学科碎裂时代。继生态批评之后,本土心理学把本土文化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效度标准,在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理念的基础上,谋求心理学知识学效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领域,众多学者已经将触角延伸到心理学领域,心理现象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格特征。西方的心理学研究起步早,发展迅速,相关人格理论繁多。虽然中医学历史悠久,理论丰富,相关典籍多有涉及,但概念容易混淆。文章通过挖掘“人格”内涵,梳理“人格”在中医学中的界定和表达,发现传统中医理论中并不缺少对于人格及相关概念的描述,而且针对不同人格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体质以及不同致病因素有着较为系统的论述与临床治疗方法。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型疾病,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进行探讨,以期为“人格”术语在中医学的规范应用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弗雷格创立的现代逻辑主张排除逻辑学中的一切心理因素,这一观点使得逻辑学与心理学渐行渐远。直到1975年认知科学产生之后,逻辑学和心理学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产生了心理逻辑(学)这一新的学科。众多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心理逻辑实验来证明这一观点:人们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马库斯和里普斯在1979年所作的心理逻辑的经典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认知层面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知(思维)的过程是逻辑和心理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认知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逻辑学和心理学必将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