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六千万亩以上,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迅速发展小麦生产,组织小麦大上快上,对于以夏促秋,争取全年丰收,支援国家建设,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小麦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我省粮食生产局势,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全局。省委、省政府提出,1990年我省小麦总产要达到200亿公斤,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近三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全省人民对比极为关注。为了促使我省小麦生产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对近几年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一、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面积和总产一直居全国首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小麦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年小麦总产首次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不能取代的、有生命的基本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优良品种,是一项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增产措施,搞好种子工作,可以直接促进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因此,种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解放以来,我省种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是粮食生产有大幅度的增长。小麦我省是小麦的主产省,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因此,解决好小麦优良品种问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解放初期,家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是我省重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均占第一位,搞好小麦生产,争取常年高产稳产,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从一九七七年以来,在各地普查鉴定的基础上,省农业厅已连续四年组织讨论、修改全省小麦种子规划,这对于提高小麦种子质量,加快推广步伐,克服品种“多、乱、杂”现象,扩大县统一供种,促进小麦增产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全省小麦良种已经普及、其中原种及原种一代面积为两千九百万亩,品种布局基本明确、繁育体制正在健全,三  相似文献   

6.
<正> 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夏季粮食作物。一九八三年全省玉米总产量为126亿斤,占我省粮食总产量的21.7%,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玉米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不仅可供食用,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工业原料。玉米可以制糖、酿制白酒、啤酒等。采用湿法加工,每百斤玉米可制得淀粉65斤左右,还可得到一部分胚芽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指引下,我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获得了一九八○年的小麦丰收,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小麦面积一百○三万八千亩,平均单产二百五十七斤,总产两亿六千六百多万斤。单产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总产增长百分之七点六。1980年小麦丰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面积丰收。全县二十二个社镇,二十个社镇都程度不同的比去年增产,其中增产二成左右的七个公社。全县六百○五个大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是全国小麦主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首位。多年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上均偏重于产量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麦在食品工业、加工工业以及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全省农民收入。在当前商品经济时代,改善和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一项牵涉到多行业、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亟应重视和开发。下面就我省小麦品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中低产面积占全省耕地的60—70%,生产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198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2904万吨,比1970年增长0.87倍,平均每年增加104万吨;粮食亩产达340公斤,增长0.97倍,平均每年增加12.9公斤,每亩增收50.4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河南省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化肥施用水平不断提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我省化肥增产效益及合理施用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一、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省施用化肥水平很低,1970年平均每亩耕地15.3斤(折合标肥,下同),1983年每亩耕地110.11斤,比70年增加6.2倍。十几年来,全省每亩耕地施用化肥增加量与粮食产量和每亩粮食产值增加数相比,每增加一斤  相似文献   

10.
<正> 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居秋粮之首。但与邻近气候条件相似的山东省相比,面积、单产都有很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1983-1989年我省大面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之分析,找出限制全省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杂交种因素,为今后杂交种利用提出意见。一、1983-1989年杂交种利用情况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在玉米增产的诸因素中,杂交种的作用占30-40%。回顾我省玉米生产历史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我省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也是不断更换优良杂交种的结果。从1983-1989年共7年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小麦总产量虽多,但品质不理想。极需改善和提高,才能成为在国内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方面有竞争力的优势商品,初步意见是: (一)迅速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按照各种不同用途和要求,制订出小麦品质标准,作为小麦的品种选育、良种繁殖推广、商品小麦专业化生产、收购、贮藏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促进优质小麦系列标准化的发展,提高我省小麦的商品价值。根据已有资料,现提出小麦品质标准的初步  相似文献   

12.
肖生 《河南科技》1992,(1):11-12
<正> 一、目的意义: 河南省是小麦主产区,小麦品质优良适宜食品加工,近年来等级面粉、专用面粉相继在市场上均有供应,省科技星火项目优质挂面产品系列开发已见成效,但是,长期来我省小麦深加工技术落后,优质挂面开发缓慢,多年来是调出原粮,调进江苏,北京等地优质挂面,外省挂面占领河南省销售市场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增值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研究我省挂面厂生产现状,探讨挂面生产  相似文献   

13.
小麦生产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全省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而且农民人均农业收入的30%左右来自于小麦产业。在世界和中国小麦连年减产,小麦市场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河南小麦生产如何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小麦经济”,使全省小麦生产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世界小麦产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世界小麦连续五年减产,供给趋紧;传统出口大国小麦减产严重;国际…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位于黄河故道,土质沙碱瘠薄,历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历史上有名的老灾县。 1980年在罕见的旱灾、低温、风霜、病虫、日照不足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袭击下,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减轻了灾害,夺得了夏粮生产较好收成。全县二十二个公社一个农场、五百三十个大队,三千二百九十八个生产队,播种小麦四十二万亩,予计总产一亿八千万斤,单产四百二十八斤,较去年一亿七千三百多万斤增产百分之四,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水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全县二万三千亩油菜总产达到一百五十二万斤,1980年夏季向国家贡献粮食二千六百七十三万斤,油菜子一百○五万斤。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秆黑粉病等主要病害在我省大流行。其发生范围之大、程度之重为建国40年来所少有,虽经防治,仍造成较大损失,致使前期生长良好的小麦没能达到预期产量水平。据初步估算,仅因病害减产的小麦就在9亿公斤以上。因此,有必要认真回顾、分析去年的麦病发生情况和流行原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以获得理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是我省夏粮生产能否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前提。一、1990年发生情况,就全省而言,小麦病害属于中度偏重至大流行年,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面积大、来势猛,危害重,南部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一大路线指引下,在五届人大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鼓舞下,我们岳滩大队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在比去年更严重的长期干旱情况下,靠大寨精神,靠“八字宪法”,科学种田,今年夏粮生产再创“高稳低”,总产量一百一十九万四千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面积一千零二十点六亩,总产九十九万一千七百多斤,平均单产达到九百七十一斤.全大队包括夏杂在内的一千零八十亩的生产投资,按种子、化肥、农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贯彻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深入揭批“四人帮”和全党动员,大办农业的大好形势下,我省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开展,省委提出了“一九七九年夏粮总产一百八十亿到二百亿斤”的奋斗目标,这是一项十分光荣的战斗任务.搞好小麦生产,突破总产二百亿斤,不仅是一个经济问  相似文献   

18.
<正>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农业的发达程度,人民水平的高低。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的畜牧业在农业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丹麦、新西兰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美国、苏联的畜牧业都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我国的畜牧业仅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四,我省则只占百分之十三。所以畜牧业在我国、我省都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世纪,我省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由1978年的27%,增长到目前的41%,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了400亿公斤。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收入增长。 一、20世纪我省农业科技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逐步推进农业科研条件的现代化,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体系逐步完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农业科研管理、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体系比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共1…  相似文献   

20.
建设稳固的农业基础,集中力量抓好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是带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省的洞庭湖地区已被列为国家的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它既是湖南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与水产的集中产区,又是全省外贸和轻工业原料基地。本文在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湖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条件、基地特点与类型以及基地建设的方向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