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随机桥过程建模超宽带多径传播信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随机桥过程研究超宽带(UWB)多径传播信道。首先介绍随机桥过程的理论基础.然后引入能够建模无线信道传播特性的基本随机变量。给出随机桥过程建模UWB多径传播信道的两个假设条件,使用布朗桥过程建模UWB无线传播信道,得到有约束布朗桥信道模型,同时还给出使用随机桥过程方法建模UWB室内多径信道特性的算法和伪代码。使用该信道模型对典型室内传播环境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UWB信道的特性和使用一致性劈绕射理论(UTD)方法得到的信道特性结果非常相似,信道特征参量的取值与经验参数相符。  相似文献   

2.
刘蕾蕾 《科技信息》2011,(31):54-54
研究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并建立信道模型,是构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并介绍了几种经典的信道模型。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建设离不开无线通信系统的支撑,而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则需立足于对典型环境下无线信道的深入研究.物理无线信道作为通信发生的媒介,其特性极大地影响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中,需要用信道模型对复杂的传播信道加以描述.本文围绕高速铁路场景下的无线信道开展研究,探讨了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信道测量理论,并基于测试数据研究了信道的特征,同时,提出了高速移动复杂场景下的信道建模理论与面向工程设计的信道模型,为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电波传播预测工具,弥补了此类复杂场景下信道建模的研究不足,丰富了相关场景下的信道建模理论.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宽带(UWB)无线信道的成簇特性是UWB信号在室内多径信道中的重要传播特性。在对UWB室内多径信道成簇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UWB信道的成簇模型,对UWB信号的基本特征和成簇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布朗桥方法对有金属网格玻璃门反射的走廊环境中UWB多径信道的成簇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将具有成簇现象的UWB信号功率时延谱仿真结果与已公布的测量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为UWB无线信道及其信号传播特性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多天线(Massive MIMO)技术在基站端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系统容量,实现无线传播信道中的空间和时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关Massive MIMO无线传播信道的研究,对大规模多天线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传播图论信道建模的方法,研究Massive MIMO在实际传播信道中的性能表现,既能很好的避免信道实测带来的繁重工作,又能有效反映Massive MIMO的无线信道衰落特性.分别在高频点6GHz和低频点1.472 5GHz对选定的室内传播场景进行了信道建模与仿真,由传播图论建模方法得到了信道冲激响应,并进行参数提取,分别从角度域和时延域分析了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的信道传播特性,并通过分析信道奇异值扩展的分布,证明了实际传播环境中天线数目增多信道的正交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微区移动无线信道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多径色散传播信道的基本特征以及信道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以矿井隧道为代表的受限空间无线信道,通过对无线信号在井下传输特性分析,并以电磁波在矩形隧道反射传输规律为理论基础,建立一种更加贴合矿井无线信号传输特性的信道模型,并利用System View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信道仿真与模拟验证。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受限空间无线信道模型,可以为矿井隧道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精确地描述移动无线通信信道的时变多径特性,对传统的时变多径信道模型进行了改进,基于维纳过程将多径相位分量建模为时间变量,从理论上对经历时变多径信道的OFDM系统接收信号分量进行分析与计算,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并对理论值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信道模型相比,改进信道模型的衰落自相关谱和OFDM系统误码率与仿真结果更为相符,证实改进的信道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时变多径衰落信道.  相似文献   

9.
无线通信信道的空间特性十分复杂,通信信道的精细仿真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了基于单反射椭圆模型的多径信道模型原理,根据随机变量函数的变换原理,推导了由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样本得到TOA、DOA样本的仿真原理.就仿真结果和理想理论进行了对比,效果良好,说明这一仿真原理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郭连城 《科技信息》2011,(14):I0119-I0119,I0121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而言,信道模型的建立非常重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线信道的特点,包括多径效应与多普勒频移。然后主要研究了MIMO信道的建模过程,并给出了MIMO信道的数据模型与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11.
Non-stationary properties based on Markov chains are provided to characterize the wireless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high-speed railway (HSR) under viaduct sce- narios. This Markov modeling method reveals the temporal statistical behaviors of the persistence process corresponding to resolvable multipath components. Using the channel mea- surement data on Beijing-Tianjin HSR at 2.35 GHz, the steady-state probability matrices and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ces of Markov chains are specified. The non-stationary channel parameters are informative for the link-level simu- la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prototype verification for non-sta- tionary HSR channels.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nd investigate the concepts of the medium-scale fading entropy and lifetime, which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degrees of uncertainty and stability,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our provided model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means of the Ku- llback-Leibler (KL) distance. It shows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match the measured data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数字无线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讨论了数字无线移动通信的信道模型,介绍了数字无线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测试方法和实测数据,并提出了数字移动通信传播特性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声的水下无线通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介绍在水声随机多途径传输的信道中,基于水声的水下无线通信的方法及其实现。海洋环境的水声信道不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时-空-频变随机多途径传输信道,尚有环境噪声高、带宽窄、载波频率低、传输延时大等因素制约数据传输速率。介绍的通信方法及支持实现的关键技术,都对这些方面的影响予以考虑。做出的语音、图像以及数据3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多数已通过海上实验,效果良好,可实际应用。并指出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致力这领域研究的也仅在最近才有极少数取得重大突破,该结果展示它与国际近于同水平同步地进展。  相似文献   

14.
We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a 5th-order Gaussian pulse-based ultra-wideband (UWB) system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2 Gbit/s UWB-over-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 incorporat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Both electrical and photonic UWB pulse generation methods are employed and its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By utilizing optimum UWB pulse design and employing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receiver, a bit-error-rate above th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limit for 8 meters of wireless ...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典型城市室外环境下的3·5GHz无线信道的小尺度传播特性,构建了一个用于信道测量的测量系统,完成了固定与移动场景下的信道测量,得出了功率延迟分布(PDP)、抽头延迟线模型、多径分布和莱斯K因子等参数,测量结果证明该环境提供了多天线无线通信所需要的富散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蜂窝网无线定位方法受非视距传输、信道噪声、多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定位精度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的无线定位方法。该方法以不同信道冲激响应的相关函数的脉冲宽度作为位置特征参数,测量移动终端到基站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实验仿真结果证明,在存在非视距传输、信道噪声、多径干扰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适合于低空无线信道的改进SC FDE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于低空无线信道的报道较少, 尚未建立统一的模型, 而由于多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传统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C FDE)技术在该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较差. 本文在航空信道建模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场景下低空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 建立了相应的信道模型. 为了在低空无线信道下获得良好的传输性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Turbo编码和最优信号子空间(OSS)理论的改进SC FDE技术. 仿真结果表明, 该技术能很好地适应低空无线信道的特性, 可以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获得较低的误码率(BER), 从而提升了通信系统在该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