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王江莲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Z2):66-67
从工伤事故理论出发来分析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人身赔偿的竞合关系,并结合我国立法与实践情况,为我国工伤事故救济适用模式提出建议:首先确立工伤保险优先原则,以达到对受害职工的及时救济,再从侵权主体的角度将工伤事故法律关系分为本单位侵权与第三人侵权两种情况,并确定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具体适用,以保证职工利益最大化并维护用人单位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渐迫切起来.笔者借本文谈一下对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赵开年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3):54-56
从虚假或不实验资报告的界定、注册会计师的主观过错、验资报告正确使用、事务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顺序等方面讨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或不实验资报告应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验资赔偿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王霰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13(3):18-20
以“损一赔二”为基本特征的片生民事赔偿责任法律制度,其积极作用无大于副面作用,这一制度不仅要保留,还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它在我国民事、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惩生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试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陈述由来已久,现代社会的证券市场更有不少的虚假陈述现象存在.近期出台的最高法院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对虚假陈述的认定及赔偿作了详细规定,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关于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认定方面存在一些遗漏.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钦辉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8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规定了监事对公司的民事赔偿责任。但这种民事赔偿责任,从对公司监事履行职权进行监督的角度而言,由于立法规定的原则性以及监事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的缺失,难以解决监事不监事、不作为的问题。文章就监事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和构建的内容。就监事对公司民事赔偿责任的完善而言,应明确监事勤勉义务的法律判断标准和监事对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就监事对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构建而言,应明确公司监事对股东和债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长期困扰审判工作这一突出问题,从法理上及司法实践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并从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立法实例,提出建立国家赔偿机制的建议,同时做出了大胆的设想和仔细的思考,认识这一制度的建立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是统一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受害人对他人的侵害有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2001年的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该项权利,同时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与《民法通则》规定的差异,导致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受害人在实践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与法律规定形成一种冲突,成为我国现代司法制度中的一个明显缺憾。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是应当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可行的。笔者就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均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制度的确立,是十分必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未从法律层面上对之加以解决,只有从修改现行立法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已经消解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实际上已经限制了刑事被害人的诉权,不利于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及早通过立法修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规定相对较长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13.
陈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89-93
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个有机部分,刑事赔偿从无到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自1995年《国家赔偿法》颁布以来,国家刑事赔偿的审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法律的更新,在新的形势下刑事赔偿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文章从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角度就刑事赔偿的原则和范围提出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志高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35-37,41
我国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界定,采用了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规范标准,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形式特征。在我国刑法推崇罪刑法定原则精神的前提下,以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不妥的,而应以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实质特征,并从“事实犯罪”、“法定犯罪”两种角度考察、界定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刑事受害人在我国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得到国家补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尚未建立相应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导致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与维护。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立法的大势所趋。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存疑不起诉与刑事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2)
国家赔偿采取的是违法归责原则。对存疑不起诉案件应否给予刑事赔偿 ,实践中做法不一 ,理论上存在分歧。存疑不起诉的被不起诉人被逮捕的 ,应考察逮捕时的正当性。如错误逮捕的 ,国家承担对被不起诉人的赔偿责任 ;如逮捕是依法进行的 ,国家应当免除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行政刑法法律性质的三种主要学说存在严重的分歧,造成对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的不同看法实质上是由对行政犯罪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不同所致,欲探求行政刑法的性质,首先要科学定义行政犯罪。将三种学说中的行政犯罪进行比较,界定行政犯罪为犯罪的一种类型更为科学,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应属刑事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刑法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后,理论及实践中对该罪的主客观要件等基本问题的争议甚多,对该罪的罪名、罪状、法定型的修订建议更是歧见迭出.文章首先根据现行立法对该罪的基本构成的相关要件进行了全面阐述,探讨了该罪在立法领域的缺陷,建议将本罪罪名更改为"故意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基本构成要件中取消"徇私舞弊"和"情节严重"的规定,在规定基本法定型的基础上,规定升格法定型并明确其构成条件,总体上提高本罪之法定型. 相似文献
19.
刘英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51-53
在刑事诉讼中,照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证据。然而,对照片的证据种类归属问题实务界很少有人关注,理论界大多把照片归入物证、书证或者视听资料,理论研究的缺陷无法对司法实践起到正确的指引。细化照片的种类形式是研究照片证据种类归属的前提,根据刑事诉讼中照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把照片归入不同的证据种类中。 相似文献
20.
从构成要件理论,即主体、客体、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以及行为的损害结果四个方面的宏观角度和具体侵权行为,即侵犯财产行为、侵犯人身行为以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微观角度,阐述了侵权行为与犯罪的界限,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界定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避免两者混同,破坏法律秩序,损害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