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孙中山的公开言论看,他对于如何“凝省为国”的思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尽管孙中山根据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凝省为国”方略,但他最理想的建国方略始终是单一制集权国家。然而“集权”并不等于“专制”,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他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单一制国家政权的构想并不矛盾。也正是孙中山一贯秉承着民权主义理想,这才使得他的武力统一与直皖等军阀的武力统一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评估台湾当局不同时期对大陆政策的演化,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对统一中国的战略思考,得出目前应付台湾局势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国民党,作为中国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当从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算起,至今已有百年(如果再往前可追溯到1894年孙中山创办的反清团体“兴中会”)。如果按活动区域分,国民党这一百年主要经历了大陆与台湾两个时期。在败逃台湾之前,国民党在大陆度过了55个春秋(1894~1949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中,它从一个仅二十余人的秘密小团体一举成为推翻清王朝的巨大政治力量、经过种种曲折终成统一全国、拥有最强…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的初期开发是指十七世纪以前大约二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祖国大陆的汉族人民带着内地的先进生产方式东渡台湾,和台湾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台湾社会经济的过程。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而产生了一个特点,这就是台湾经济开发的历史就是高山族人民和大陆内地迁台的汉族人民共同开发的历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祥于黄河流域,延着漫长的历史逐步向南方  相似文献   

5.
8月11日,日本前副首相后藤田正晴先生在《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关于日中美关系的文章。他指出日本外交或者说东亚地区存在三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台湾问题和日中历史认识问题。他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现在应当分阶段逐步解除日美安保体制;中国统一台湾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的国内问题,日本不应说三道四;为了推进日中的和解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在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之后 ,已经成为了一个举世注目的政治问题。台湾问题的特殊性 ,提醒人们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加以探讨 ,从而达到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真正把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质 ,实现中华民族最终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8.
徐超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20-120
每每谈到康熙皇帝,人们总是对他的文治武功--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亲征朔漠.和善蒙古;统一台湾,开府设县一津津乐道,赞叹不已.其实,康熙还称得上是一位科学家皇帝,与历朝历代帝王相比.康熙的科学造诣达到了无人能出其右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锐 《科技信息》2008,(1):61-62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美国从19世纪中叶起就开始"关注"台湾,但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交锋则始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大陆与美国庇护的台湾的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缓和,再到至今的持续恶化的变化历程,中美在台湾问题的矛盾目前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中,中国必须应对美日的干涉.从国家安全要求来看,统一台湾只是改变现有地缘态势的途径,建立太平洋安全防线才是我国必须实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总统”大选上台,到2004年竞选连任,陈水扁为维持其政权的稳定采取了诸多举措,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想方设法加强对曾经长期接受国民党教育、具有很深“反独”烙印的台湾军队的掌控程度。经过刻意安排的人士调整和对军队实施“独化”教育,陈水扁全面控制台军的企图已经见到了成效,台军的政治立场发生明显改变,对台当局“俯首帖耳”程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台湾的良心“的作家陈映真,以他深刻的忧惠意识和严肃的反省精神,对台湾戒严时代的统治体制、特务机关的黑暗内幕,对曾经充当施虐角色的背德历史、冷漠人性等问题,在最近时期以《夜雾》为代表的中篇力作中进行了深切思考:《夜雾》对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关系的清理,是本解读的出发点,同时本认为“癫语式写作”以及历史重新发现等创作指向也赋予了作品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陈水扁“废统”立场前后不一致,前硬后软明显。美国现行的战略危机、现阶段需要台海稳定、陈水扁“废统论”严重冲创美国的台海政策是美国对陈水扁“废统论”的态度强硬原因;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崛起态度、台湾问题持久存在对中国的危害、美国对于大陆的所谓台湾态度及有限利用台独是美国对陈水扁“废统”行为的态度转软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不断地炮制一些关于台湾的国际法地位的言论,企图为台独制造理论依据.本文从分析台湾的国际法地位入手,指出了台湾并没有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透过2005年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和2011年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两个案例,从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导致两岸善意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文化原因:中国大陆比较侧重长远的民族利益,而台湾相对注重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大陆表达方式的热情直率而台湾的含蓄委婉,等等。指出日本文化和西方文明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岸在文化取向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建议采取“入乡随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法理理论阐述台湾当局"公投"的本质,揭示台湾当局企图通过推动"公投"实现"法理台独"的政治野心,分析"公投"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中美对"台独"所将采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陈梦雷虽然一生坎坷,但著述不辍,亦为传承妈祖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他撰有赞颂妈祖神助收复台湾灵迹的赞文,在所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更收裁有丰富的妈祖史料,对今天妈祖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在当前的底层叙事中独树一帜,他以民间化的立场来审视和评判现实社会,他对底层经验的表述,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充分介入到对象内部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之中,用切近底层的话语表述还原了底层生命个体的无望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各层面,大力推动“去中国化“,旨在逐渐使台湾脱离中国母体,从根源上割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弱化台湾人民的“中国情结“,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台湾主体意识“,为台独铺路、寻找藉口.这是不折不扣的“渐进式台独“.这种活动严重影响了台湾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给本已紧张的两岸关系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20.
陈桂棣是当代报告文学创作的名家,他直面现实,追踪社会重大问题,创作出一篇篇产生了全国性轰动的报告文学。研读这些作品,可以看出陈桂棣创作的基本走向和显著特点:陈桂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或热点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与精辟的分析,全方位地展开了对官与民诸多问题的深刻描绘和真切透视,塑造了一群“官”与“民”的形象,揭示了一个个关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