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芬伯格是著名的技术批判理论家,其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将一种霸权的技术转化为民主的技术,让更广泛群体参与到技术的设计中,实现更多参与者的利益。本文将在芬伯格技术转化思想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讨霸权技术转化为民主技术的可能性。首先分析芬伯格的技术霸权理论,说明他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技术在技术中立性的外表下,维护霸权利益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说明转化技术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并对技术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萨托利的消极技术民主观源于对唯科学主义的警惕和戒惧。唯科学主义分为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具有导致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易损害民主信仰、民主程序和民主过程。捍卫民主必须回归其本源,重视科学反对唯科学主义、重视理性反对唯理性主义,设置技术与民主的边界,以政治平等原则抵制专家治国的越界。  相似文献   

3.
论芒福德的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福德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技术哲学家,是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先从技术人类学角度将技术史分为使用水和木材的始技术、煤和铁的古技术以及电和合金的新技术三个阶段,然后将历史上的技术分为两类:多元技术和单一技术。他认为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多元技术逐渐被以“巨型机器”为代表的单一技术所取代,产生了“机器的神话”,人被沦为机器的奴隶。芒福德提倡一种“民主的技术”,以改变单一技术的文明,从而恢复人在技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和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9):102-106
在线教育在当下凭借诸多优势逐渐成为教育新形式。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芬伯格作为早期在线教育的参与者,从技术哲学角度对在线教育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深刻思考。他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技术理性和民主交往潜能的两重性;与此相应的在线教育也具有自动化和互动对话两种发展模式。自动化教育模式由于可以降低成本而一度盛行,但芬伯格认为这种技术选择是危险的。他主张互动对话的在线教育模式,即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民主化设计,发挥民主交往潜能。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一个在线谈话模型。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运动的狂飙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席卷了所有科学哲学的派别,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意义上赋予了它们科学理性和科学民主的洗礼。正像科学理性是整个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科学民主亦是整个社会民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一历史的过程中,科学理性与科学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不可分割地一致的,因为没有科学民主的理性是“独裁的”,而没有科学理性的民主是“疯狂的”。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演变,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推翻纯粹理性的“独裁”和消除激进民主的“疯狂”,从而走…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科学:永恒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80年过去了,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的核心话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专制传统太强,而民主传统甚弱,“脸皮厚,心黑,胆子大”的皇帝(季羡林语)同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大臣(鲁迅语)狼狈为好,大搞“造神”运动,善良的老百姓又总是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或“英主”身上,一但“救星”出现,他就成了民意的当然代…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高喊科学(赛女士)和民主(德先生)已经80年了,但是给人的印象是说得比做得多,总是有人抱怨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离科学和民主的差距太大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科学和民主的存在?我认为:在人类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们在寻求科学进步和民主建设中正赶上一个“千年等一回”的机遇:上网。上网是推进科学和民主进步的最佳结合点和突破口:上网意味着你掌握了思考问题、信息索取的自主权。这意味着政治说教和思想灌输的终结。上网意味着我们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强化人类的个性和最高贵的品质,使每个…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如果说,作为独立哲学学科的现代科学哲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则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是正在形成。对于这门新学科的性质及其存在条件的认识,依赖于我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关系如何理解。如果我们只将技术理解为应用科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或理解为科学的应用,是科学的外部扩张,则对技术的哲学分析就可以纳入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的范围。这就使得技术哲学被看作是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幸而上世纪末,人们逐渐抛弃了50年代和60年代科学社会学界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式,承认技术发展有自己的独立生命,有自己的特别语词和逻辑,有自己不同于科学的认识论结构和社会规范,有自己特殊的本体论地位。这就为技术哲学这门学科建立铺平了道路。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9.
科学危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科学真理危机、科学价值危机和科学生存危机。海德格尔所关注的是科学价值危机,他对这种危机的批判与解决是要通过技术的本质揭示和“追问”来达到。他的观点和途径存在着根本性缺陷,目的也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年开八秩之日,国人对德赛二先生的真面目似乎还很陌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科学仅仅意味着实证的知识,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样的理解,等于忘却了科学与民主的终极目标。诚然,科学理论总不能概括全部自然现象,民主制度也不能反映全体国民的意愿,但科学与民主皆以全体为目标。在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之中,反常现象对科学理论的意义,正如社会上少数人的意见对于民主制度的意义。科学理论与民主制度永远都是开放的体系,二者都有自我改进的机制。这个自我批判、自我改善的机制,就是理性的批判主义传统。任何一个文明,一…  相似文献   

11.
80年前的五四先哲们在中国大地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为的是强国富民,迈向现代化。然而,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综合国力上还有较大的差距,而在这80年中,许多后起之秀的国家和地区也已然走在了中国的前面。究其原因,似乎千头万绪,纵观历史则昭然若揭: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弘扬、科学与民主文化的形成、科学与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所在,而科学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则构成了其最重要的背景。意大利是近代西方文明进步的策源地,近代大学的雏形也正是在意大利最早形成。然而,14-15世纪进行的教育改…  相似文献   

12.
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使得一些人认为技术就是科学或至少是应用科学。波兰尼以经济关系为立足点,从科学与技术的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以及从可言传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角度对两者的获取途径做了区分。因此,研究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民主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科学哲学和科学实践经验表明科学与民主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但这种张力并未彻底阻止民主对科学的介入。当代STS和SSK的研究可以成为民主介入科学的敲门砖,对技治主义的批判进一步引发了学界对科学民主化的研究热情。科学民主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科学民主化的论证、对科学知识生产民主特征的表述,以及对科学决策民主化的相关研究。科学民主化研究有三重实践意义:推动两大文化群体相互交流、维护科学知识生产正义和防范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形成强关联。  相似文献   

14.
利伯蒂·贝利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位著名园艺学家、植物学家.他关于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思考曾启发了利奥波德:他主要基于演化论提出了生物中心论,并主张人类作为演化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应民主地、道德地对待自然的其他部分.在领导自然课运动时,他提出诠释自然的方式不只有科学一种,诗意地诠释也应当被允许;自然课的目的 并非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雷蒙德·威廉斯技术的社会哲学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大众文化对技术化社会民主的反叛,及威廉斯通过共同文化对技术化社会民主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之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众理解科学的新模式:欧洲共识会议的起源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欧洲国家率先发展了许多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实践模式,丹麦技术委员会创造的共识会议是其中之典型代表。在关注共识会议被广泛传播的前提下,文章从文化、社会、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共识会议在欧洲产生并受广泛关注的历史背景;并着墨共识会议的组织程序与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共识会议研究中的两条线索——民主政治、公众理解科学;指出共识会议对民主政治的贡献是有限的,应在公众理解科学的背景中,寻求其作为公众理解科学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发展事实为依据,提出区分古代技术、近代科学、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当代技术五种历史形态。详细阐明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史实及其分期、特征和发展模式。着重探讨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哲学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定。从哲学和文化层面区分开科学和技术,区分科学和技术的不同历史形态,对于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尤其对于认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文明的时代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宽容:值得深入挖掘的科学文化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宽容是科学文化宝库中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与宗教宽容的比较揭示科学芝容的特点,进而通过对科学真理本质的讨论说明科学宽容的意义内容,最后通过与外部民主的内部自由关系的考察揭示实现宽容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贝尔纳运用社会互动论的思想,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科学的运行模式,指出现代科学建制内存在三足鼎立、相互作用的科学共治主体,即:科学家、政府、群众。他特别强调在科学界与政府以契约方式管理科学事务的同时,群众作为科学活动的最终委托主体,其对科学的民主参与是科学健康发展和造福人类的根本保障。贝尔纳还从多个维度对国家宏观科学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其规划与自由有机结合、向人民开放、不拘形式的合作和内部民主等社会主义科学观,蕴涵了当代科学治理思想的萌芽,对中国科学发展与科学治理模式的探索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贝尔纳科学治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需要克服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八十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哲们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在中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以期救治中国政治的黑暗和经济、文化、思想的落后。中国人从此迈开了政治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的坚实步伐。时至今日,民主和科学虽然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登岸,特别在近二十年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其进展似乎仍未能尽如人意,遑论在中国的社会肌体和民众的意识和潜意识中生根。看来,民主和科学将仍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启蒙的主题和社会建制的目标,是中国走向物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