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市际之间种植业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从“量”和“质”的方面,计算了江苏省种植业的比较优势指数,从计算结果看,与物种植业区域特点,农村经济发展概貌比较接近,可以此建立较完善的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即建立稳定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高速作物品种结构;优化作物种植比例;建立粮食产业化生产集团;建立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动态调整的决策支持系统。图1,表2,参3。  相似文献   

3.
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比较优势,首先从财务角度构建改制上市后整体比较优势分析指标体系,以所有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为基准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等5个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整体经营比较优势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角度提出改善和提高农业上市公司比较优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行业比较优势如何出现以及优势行业如何维持是探究经济增长路径的根本问题.本文使用2010–2020年各省133万家企业注册大数据研究了知识溢出和政策干预对比较优势显现和维持的影响,并从行业特征和省份特征层面进行了多种异质性探讨.研究发现,知识溢出促进了新行业比较优势的出现,但只有省份内部关联行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有利于已有比较优势的维持.全国层面的产业政策没有提升被扶持行业比较优势出现的概率,但增加了重点发展行业的份额.发展比较优势方面,高知识含量和高地理集中度的行业在知识溢出中得到的收益较低;中西部省份和专业化程度高的省份在行业发展时更依赖于省份间知识溢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达的公路系统有助于增强省份之间知识溢出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人口净流入高的省份充当知识外溢的角色.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对重点行业发展政策的发挥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提升行业多样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对现阶段东北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东北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制定和加速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中期。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玉米、豆类、甜菜、牛肉、牛奶、绵羊毛和禽蛋。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际之间主要作物比较优势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加以量化是农业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根据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中的资源优势和区位规模优势双重性,尝试以省为单元,对我国种植的10种主要作物分别从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入手,形成综合比较优势,并与近年产量省际变动趋势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湖南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粤、港等地城镇居民主要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指数及区域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湖南主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贸易优势,综合得出:烟草、肉禽类与淡水产品是湖南在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中最具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提出稳定稻米生产,巩固稻米在湖南省农业中的支柱地位;加大肉禽类、淡水产品与烟草的发展,保证其在湖南农业中的主导地位;扶持食用油、奶制品发展,确定其在湖南省农业中的引擎地位的思路,并提出相关对策。图1,表5,参9。  相似文献   

8.
寻找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小麦生产的时空特征,对于小麦生产的宏观调控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研究小麦生产时空特征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对小麦综合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对综合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的规范化评估,从而实现从不同侧面对不同区域小麦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时空特征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研究表明,小麦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受到多种自然及非自然因素的影响,除了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外,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随机性,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及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小麦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是提高小麦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表7,参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部地区农业专业化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引入单产比较优势、区位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对西部各省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油菜、棉花、糖料、烟草、蔬菜和瓜果11类主要农作物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衡量,并对在全国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进行了排名,为地区作物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表5,参5。  相似文献   

10.
寻求合理的农业基础是解决吉林省粮食大省、财政穷省这一矛盾的关键。通过对吉林省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得出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有着日益增强的相关性,粮食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其充裕的粮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逐步改善农业结构,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用比较优势论中的比较利益原则指导区际分工是以利益为导向来协调区际经济关系,能在各区域获得区际分工利益的同时实现全国利益最大。正确地运用该原则指导工业部门各产业的区际分工,首先必须勾勒出现实比较优势的空间分布,这就要对省区工业部门各产业的比较优势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目前对区域经济中多地区多产业进行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有两个困难:一是统计资料不足;二是比较优势论本身的局限性,分析比较优势的两区域模型仅限于分析两地区两个产业(或产品),如何把该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新疆奇台县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要使其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必须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现有农业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麦、大麦面积需要逐渐减少,而玉米及经济作物(油料、甜菜)的面积应适当增加。相对2005年,在P=50%的灌溉用水的保证率下,2010年小麦、大麦种植面积应分别减少14.9%、19.2%,而玉米、油料、甜菜则应分别增长4.7%、23.4%、75.7%;到2015年,前两者需减少15.0%和20.6%,后3者增加2.6%、23.1%、75.0%。同时,在这两个时间段农田总面积将减少1 580 hm2、1 935 hm2,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水量实现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当前先进的"3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模型模拟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使用可视化技术,在建立河南省烟草生态环境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可以动态进行数据可视化提取、查询、编辑和显示的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及种植区划信息系统。系统以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工具,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非空间数据,而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交给Mapobjects管理,使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实现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为河南省烟草种植区划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目标化灰色局势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农业各业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年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4项指标构建河南省农业结构的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并分析模型输出的各项效果测度值,最后提出了各市农业发展的合理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表6,参7。  相似文献   

15.
在简要总结西藏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方法深入分析了1987~1996年、1997~2006年两个时段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和内部各部门的偏离程度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并测算了农业结构变动对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论如下:西藏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竞争力弱,农业产业、种植业与畜牧业结构渐趋合理,近几年农业增长的结构效应显著,农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但对政策优惠与资金投入的依赖性较大,结构效应的后续潜力不足.最后提出了实现西藏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措施.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业均值的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对数部分调整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基于行业均值的动态调整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比较显著的资本结构向行业均值调整现象,调整系数约为0.5;行业、公司规模、行业均值稳定性3种因素显著影响调整的速度;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比较符合静态权衡理论的预测,而与优序融资理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黑龙江省商品粮生产的基本特征、近年粮食生产向单一化和区域化生产发展新趋势,以及粮食生产出现的新问题.指出实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关键是不断增加种粮农民经济收入.提出了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前提下,增加种粮农民经济收入的具体新对策.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变动关系到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效益。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和产业转换速度与方向系数,分析了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与机理。结果显示:①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平稳演进阶段、强烈震荡调整阶段、快速平稳演进阶段;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似,也呈现类似的3个阶段。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因为其基数小,而二产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大,增长慢;③榆林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2005年两者分别呈现“二、三、一”和“一、三、二”格局.从1991-2005年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其结构正向合理方向演进;④1991—200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较快,方向基本合理,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比例上升的趋势明显。总之,榆林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的工业化过程中。图2,表2,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