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关东三宝之第一宝,素有“百草之王”的称号,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里就有人参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人参都被列为中草药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2.
平凡也从容     
跋涉很长一段路程了,努力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却依然平凡。是的,我们是平凡世界的芸芸众生。依然平凡的我们,没有“大腕”的显赫,没有“大款”的阔绰,但却不能因此而失却从容的心境。如石子一粒,仰高山之巍峨,但不自惭形秽。若小草一棵,慕白杨之伟岸,但不妄自菲薄。从容,是平凡者的坦然。从从容容,像一株无名的小花,不因牡丹的绚丽而锁苞,默默为春天增添一抹彩色;从从容容,像一棵山楂树,不因苹果的硕大而自枯,默默为金秋捧出几簇红果;从从容容,像一脉小溪,不因江河的渊博而干涸,默默地滋润一方土地……从容,是平凡者…  相似文献   

3.
“无我之境”的典型范例——读沈从文的小说《丈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作家沈从文小说 《丈夫》看不到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 也看不到跌宕起伏的性格场面, 看到的只是作者描写一些日常生活场景, 刻画一些常见的人物, 冷静、客观地叙述一些平凡而揪心的事件, 把自己对家乡的爱而怨, 对故乡人民的同情与希望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作家这种不靠抽象说教而是通过 “生活现象”的形象描绘显示了他爱憎的合理主张, 他的作品表面看似无爱憎, 处处 “无我”, 实则爱憎流注其间, 处处 “有我”。更能表现作家沈从文的小说散文从容平淡, 隽永有味, “无我之境”的特色风格  相似文献   

4.
人参博物馆 俄罗斯阿努钦角地区的维诺戈拉多夫村,有一座不同寻常的人参博物馆。这里收集了大约3000种陈列品,有照片、书籍以及特殊形体的人参。人参长得很慢,一年也不过增加几克,而陈列馆中有一枝重达710克的巨参,堪称“人参王”了。  相似文献   

5.
孟娟 《奇闻怪事》2008,(4):31-32
曾一度认为“智慧”必定是那种淡定自若的气度、云淡风轻的幽雅,定能将生活调度得从容而丰富;也曾以为“智慧”就是那种临危不乱的机智、笑看风云的洒脱,定能将课堂演绎得风趣而充实。当耳闻越来越多的智慧故事在身边流淌,当目睹越来越多的智慧之花在身边绽放,我惊诧——原来智慧就在你我身边的每一个细节里,只要你甘愿俯首。  相似文献   

6.
方英文创作散文,下笔自由,随心所欲,趣味和性情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卧谈”风韵。“卧谈”风韵表现在方英文创作无“为文”、“为人”之心,从容洒脱,信手从生活中拈取素材,随心所欲地调用语言,坦露性情。“卧谈”风韵还表现在方英文散文的情节性上,常使读者沉浸在小说般的氛围中,而作家却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寓着他的真情与精神。  相似文献   

7.
裁员、分拆、亏损乃至倒闭,已然成为时下IT业界面对金融风暴的“常态”,微软、英特尔、AMD、索尼、联想等巨头均不能免俗。而在这场严峻的挑战中,网游大鳄却长袖善舞,另有一番从容天地,成为金融寒潮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8.
湖南女诗人杨亚杰20余年来一直默默坚守着诗歌圣坛,先后出版了诗集《赶路人》、《折扇》和《三只眼的歌》。她最近出版的《三只眼的歌》标示出她诗歌内容的深化和风格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独创性。其诗歌逐渐融入诗人生命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朴素而带有诗性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从有意而为之的刻意“抒情”到自然而然的随意“书写”,从匆匆“赶路”的激情奔涌到俯仰宇宙的从容表达。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在国内享有“第二人参”、“南方人参”之美称。原因是绞股蓝已分离出60多种皂甙,皂甙含量远远超过高丽参,并含有多种蛋白质、微量元素和酮类化合物等,引起了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被国家科委列入“星火计划”,是重点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0.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11.
来到厦门,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路上从容的行人,娓娓道来的闽南语,都散发出闲适的气息。而与这种悠闲相匹配的,不仅有宜人气温和四季鲜花,还有“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这个新鲜出炉的现代化手段,它让人们不再为生病奔波劳顿,一直困扰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也成为过去时。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实是“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实是“有我之境”,其实,他们对意境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是对意境分类的角度不同。叶朗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割裂了意境中情感和意象的关系,其实是叶朗误读了叔本华美学中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郭津伍 《应用科技》1998,(10):13-13
绞股蓝又名七叶肥,是属葫芦科多年生落叶草质藤本植物。它含有五十多种皂式,其中有四种与人参皂俄相似,而且皂戒含量高于人参,故有“第二人参”之称,药用价值很高。据现代临床药理试验表明,绞股蓝具有抗癌、抗疲劳、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将其叶片制成茶,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上十分走俏。具体制作方法是:鲜叶采集采叶时间从每年3月萌芽展叶至秋季停止生长均可,但以8月份来摘最佳。据分析,此时绞股蓝人参皂式的含量最高,药用价值最好。采摘时应选无病虫害的新鲜叶片,力求采摘叶片大小均匀,色泽相似,老嫩一致,黄枯叶…  相似文献   

14.
话说貂皮     
关东“三宝”有两说:一说是“人参、貂皮、靰鞡草”,一说是“人参、貂皮、鹿茸角”。姑且不谈两说来历,谁对谁错。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貂皮为“三宝”之仲,无可非议。貂皮为关东一宝,道出关东的白山黑水是盛产貂的地方。貂从动物分类学讲,属哺乳动物,鼬科。有紫貂、黑貂、石貂、松貂、水貂多种。石貂、松貂产于西欧、中亚、俄罗斯、巴基斯坦、叙利亚,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亦产石貂;水貂独产北美洲;紫貂、黑貂主产我国东北,俄罗斯和蒙古也有。由此可知,关东之宝的貂皮,是指紫貂、石貂之皮。关东紫貂,亦称黑貂、林貂,白色的为紫貂的珍贵品种。它形似黄鼬,比猫略小。一般体长30~40厘米,尾短而粗,末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字国,学术界将其拆分为“ 、九、殳”三部分而释为“ ”,认为它是殷商之傩。这种解释不能解决同一甲骨文献中,既有以武力驱逐,又有用牺牲献祭以祈神、媚神这一温和的方式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将此甲骨文拆为两部分即“ 、 ”或“一、役”,字形释如“”,这个矛盾可迎刃而解。甲骨文中有“伇”字,其字形与国字下方的字形相同,其义有三种,笔者倾向于“疾患”的释义,则喻之义可释为“室中人患病”。那么,国就不必释读为寓而释为殷商之傩。至于其与“寝”字连用,可释为于寝庙中祭祖,以借先祖之力消除疾患,而不必用周代傩之索室驱疫来附会之。  相似文献   

16.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了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曲调悠  相似文献   

17.
论景观赏析中的审美移情问题①姜晓红《庄子·秋水》篇里有一段十分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对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我们知觉外物时...  相似文献   

18.
“教”有两种读音、两种用法,衍生为教育和教学,与之对应有间接道德教育和直接道德教学之分。由于教育之“教”直接指向学生,教学之“教”以教材为中介,因此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又有教规范与教知识之别。秉承苏格拉底的传统,知识即道德,德性之教是教知识;现代哲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德性之教是教规范;而在现代教育哲学中价值辨析占有一席之地,又有教价值之说。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感慨“德性难教”,假如从教的概念和内容方面作些清理,或许有助于我们减少些困惑。  相似文献   

19.
孟买速度     
李曼 《世界博览》2010,(1):86-87
孟买有着自己特殊的速度和节奏,如果北京的生活舞步是“快四”,这里就是“慢三”。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旋涡中,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以惊人的速度逆流而上,朔风飞扬;而身处印度经济首都孟买,我却缺少速度感,弥漫在从容而舒缓的氛围里:街市上少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机场不管遇见多么紧急的事,服务员都会对你说一堆礼貌、委婉而热情洋溢的话,其实两三个字就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汪绍楹先生所校《艺文类聚》,为是书有刻本以来最完善之本子。然整理如此一部大书,偶有小疵,实在情理之中。另外,学界向来对引文状况缺乏深入而系统之研究,故古籍引文中之某些本为“原始”之失,便轻易地被研究者在“理”之层面上断为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一点,即汪先生似亦未之能免:其校语之“此脱”“此有脱文”云云,盖有欧阳询们省略时之疏忽所致者,而非尽为后世流传之“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