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先发优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为止实现了4个突破:GDP的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进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浙江省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4位,浙江的人均GDP、浙江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处于全国第4位。  相似文献   

2.
王俊 《今日科技》2004,(3):15-17
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山多地少,资源贫乏,除了具备区位优势(主要是港口优势)以外,没有其他优势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浙江省人均GDP已达14655元,在全国排在第四位,而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均GDP只有331元,处在全国的第14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浙江省内各地区也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一个经济大省,GDP总量已经多年位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多年位居各省(区)的第一位。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除了市场取向改革的先发优势之外,很大程度上与科技创新分不开。近年来浙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产学研密切合作,得益于全国的大学、科研机构的支持,得益于国家各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和推动。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省委常委会议要求全省上下创新驱动精准服务推进工业提质增效;省委、省政府的创新引领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工作会议,要求有效实施精准对策,推动创新引领转型,加快推动浙江经济向增长速度中高速和质量效益中高端迈进。对于丽水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转型不动摇丽水市被誉为"浙江绿谷",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位  相似文献   

5.
2003年,苏南以占全国0.3%的土地、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7%的GDP、71%的固定资产投资、12.1%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4。如果将苏南放在江苏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间进行比较排序,那么,是年苏南的GDP位居第4.仅次于广东、山东、浙江;进出口位居第3,仅次于广东、上海: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皆居第2,仅次于广东,这一比较,使原本枯燥的数字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显示出苏南经济蒸蒸日上的发展图景,“苏南模式”在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实现了再铸辉煌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靠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先发优势,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为止实现了4个突破:GDP的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进出口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浙江省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4位,浙江的人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建设》2010,(10):14-17
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最早对外开放的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其中中心城区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大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显然,宁波已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创造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无论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和人均储蓄,浙江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在高平均数的背后,城乡合一、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都存在着事实上不断扩大的、在全国也非常突出的收入差距。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巨富抬高人均水平和发展战略、分配原则、社保制度、再分配措施偏向所致。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日益突出的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将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转变为仰仗生态型资源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效。在我国,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也已开始起步。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2005年,全省GDP达到13365亿元,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模式下实现的,为此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惠武 《广东科技》2007,(12):49-52
北部山区在全省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全省的生态屏障,也是土地、淡水、生态、旅游等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北部山区是全省相对落后的地区,2006年人均GDP约为1300美元.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1999-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子  苏欣欣  李红伟 《河南科学》2011,29(5):623-625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对湖北省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这10年里,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及GDP持有量一直在增加,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趋势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则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说,湖北省1999-20...  相似文献   

12.
徐晴 《今日科技》2005,(6):35-3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浙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浙江现象”或“浙江模式”而与“苏南模式”以及“珠江模式”齐名。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全国第12位跃升至目前的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地位也从第12位升至第4位,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3.
AHP法在广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和易获性原则,建立了广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广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4个指标的权重确定中,森林覆盖率所占的权重最大,土地石漠化率的权重居第二,年均降水量居第三,阀叶林面积比重居第四,地表水资源指数居第五,水土流失率居第六,农膜使用强度所占的权重最小,这说明反映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森林和水;广西山地面积大、石山面积多,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是广西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理论,借助GeoDA统计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26个县(包括区、县级市、县和自治县)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即分析2008年云南省各县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与农村人口比例的空间关联性,以及人均GDP与各县土地面积的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的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为0.134 1,说明人均GDP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人均GDP与农村人口比例在空间上呈现负相关性;人均GDP与县域土地面积在空间上呈现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6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十二五"期间,芜湖以仅占全省5%左右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创造了占全省10%以上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技术合同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科技创新指标则占到全省总数的20%以上,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芜湖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省  相似文献   

16.
杭嘉湖、宁绍、温台地区和金华的义乌、东阳、永康等地,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或接近3000美元,有的甚至已超过人均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最少也在40亿元左右,有的甚至已超过一、二百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均已超过50%。义乌、东阳和永康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浙中三小虎”,2005年,分别位列全国百强县的第12、第59和第74位。经济社会发展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或中后期阶段,是浙江省经济发达的区域。一、浙江经济发达地区推进自主创新的总体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迅猛,从贫穷落后的资源小省一举跃升为全国瞩目的经济大省,除了民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2011—2017年的经济数据和大气环境质量数据,选取人均GDP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作为指标,通过改进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拟合,研究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均GDP与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倒U型”关系,且已经过顶部拐点;同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福建省的大气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验证了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福建省在控制及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措施较好,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其产业结构特点,对其他省份的后续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平台建设背景 1.平台建设背景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10年安徽省GDP为1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排名14位。从产业分类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391.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4143.3亿元,增长10%。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4.1:52.1:33.8。在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安徽含金量排第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算出青藏高原各州市人均GDP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从静态来看,除青海省海西州、西藏拉萨市和西藏林芝地区之外,青藏高原其他州市人均GDP均在全国人均GDP之下。与全国人均GDP差距最大的州市为青海省玉树州,其次为四川省甘孜州,再次为青海省果洛州等。从动态趋势来看,首先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的青海省海西州、拉萨市和林芝地区,超过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具有输出能力的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是地区GDP逐年上升的根本动力,并就培育具备输出潜力的产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WTO规则,充分发挥我省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和农业经济、技术及区域优势,确保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本文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索和研究,供参考。一、浙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现状浙江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2000年末,全省总人口4677万多,耕地面积仅2411.4万亩,人均0.52亩,单位面积土地资源负荷十分沉重。但自古以来浙江就是全国重要的高产农区,粮食和蚕茧、茶叶等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比较高,其中柑桔、蜂蜜、蚕茧、茶叶等的总产都位列全国首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