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单一网络功能下节点间最短路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多功能网的最短路径查询问题,给出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查询算法来查询节点间在不同网络功能下的最短路径.利用多功能网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进行建模,分别查询城市群网络实现经济和信息两种不同功能时城市间的最短路径,并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查询节点间在不同网络功能下的最短路径对于挖...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有向双环网络G(N;r,s)新的路由模型--二叉树模型,给出了O节点到二叉树模型任意一层节点的最短路径的路南策略.证明了有向双环网络的直径等于其二叉树的树高,研究了任意两节点之问的最短路径与其所在层及其相应位置的关系,给出有向双环网络任意两节点最短路径的算法.运用此算法,只需简单的算术运算和关系运算,就能快速求出任意两节点的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向双环网络G(N;r,s)的寻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有向双环网络G(N;r,s)图论模型中的节点进行了重新排列,得到了新的L形瓦结构.给出了节点0到任一节点最短路径的表现形式,找出了分布在x轴和y轴上单一[+r]边和单一[+s]边的节点个数的上界.得出了求解任意两节点最短路径的算法,并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实现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覆盖范围有限,因而采用多跳路由传输方式.无线自组网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节点协作完成的,选择不同的转发节点,会对网络的信息传输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不同路由(洪泛路由、最短路径等)算法下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路由算法下的网络性能和拥塞控制效果.根据节点跳数与缓存占用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跳数和缓存占用的性能函数的改进最短路径算法,算法选取使性能函数值最小的节点作为转发节点.最后,通过实验比较了最短路径算法与改进路由算法的网络性能,发现改进路由算法相比最短路径算法,具有较好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对于社交网络分析算法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现实网络中最短路径的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社区关键节点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对社交网络进行社区划分,确定每个社区内的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的最短路径,再与其它社区进行相关联,最终确定全局最短路径就在这些社区间的核心节点与非核心节点的链路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查询效率,提出了具有多管理节点(出口节点)的DHT分层模型,并给出了3种查询算法:最短路径选择算法、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和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3种算法在查询效率、流量分析和负载均衡3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算法具有最高的查询效率,但是负载均衡性能最差,出口节点负载均衡选择算法具有最好的负载平衡性,但查询效率最低,最短路径算法性能则介于上述两种算法之间。同时对传统分层结构所采用的随机查询算法与基于热土豆模型的最小化组内流量和最短路径查询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7.
一种故障传播模型及故障源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带概率信息的故障传播模型及相应的故障源定位算法.将动态规划中解决最短路径的有关思想应用于故障源诊断,给出的算法能寻找出一节点到另一节点在所有可达路径中传播概率最大,并结合装置故障率,确定故障源位置.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向图最短路径问题,提出了通过多智能体系统仿真的方式求解有向图最短路径的方法.首先,把有向图中的节点、边都建模为智能体对象;其次,设计机器人智能体从源点沿有向边移动对节点实现遍历,利用机器人智能体的自我复制能力和边断开能力实现对节点的并行访问并保证任何节点最多被访问一次;最后,利用Anylogic开发多智能体最短路径仿真系统进行方法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多智能体最短路径仿真系统能快速找出有向图最短路径,算法时间复杂度与Bellman-Ford算法相同.  相似文献   

9.
应用极小代数给出了求解简单有向赋权图最短路径问题的代数算法.该算法基于赋权有向图的直接距离矩阵A,在极小代数意义下计算k步最短路径距离矩阵Ak和最短路径距离矩阵A+,并依此确定出赋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以及最少步数最短路径.与Dijkstra算法相比较,所提出的代数算法求解路径规划问题能够较快地得到特定的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相似文献   

10.
车流在交叉口分流向延误的最短路径及算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往最短路径的定义及其算法只考虑路段上的走行时间,没有考虑节点的延误,这对城市道路网是不适合的。用相邻节点向理描述了节点的相对方位,定义了次步节点的概念,给出了不同流向车流延误的数学表达,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道路网的最短路径,并探讨了它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