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扎染工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在大理白族地区流传,目前在大理周城已将此门艺术与市场结合,形成了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特色产品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大理的扎染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改进:产品的技术创新;改变生产、销售模式;增强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2.
陈萍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1):19-23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服饰图案风格各异,世代传承,成为本民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白族服饰图案的介绍和分析,就其类型和审美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原始崇拜、信仰习俗、文化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4.
关于白族扎染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傅森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B12):85-92
追溯西南夷的纺织简史和白族扎染的形成及其工艺史略,结合白族扎染现状的透视方式,对白族扎染进行文化思考,从而对白族扎染的文化、审美属性以及生产作出相应的结论。论点是:中国纺织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或西周。西南夷纺织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张骞在大夏见到的蜀帛,其中就一定有西南夷生产的布帛。西南夷泛指西南的少数民族,而当时河蛮人数众多,其活动中心主要在滇池和叶榆(大理),这是白族扎染的基础。白族扎染浓缩着白族千百年来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故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主要属性是文化的、历史的,其次才是商品的。当今的白族扎染生产存在着危机和风险,要走出困境必须保持白族扎染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也才能保住白族扎染的文化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5.
大理地区利用有机植物染料进行传统的扎染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扎染产品深受广大白族群众喜爱。但传统扎染布料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掉色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扎染产品走向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为此,大理州科技局给州科技情报研究所下达了“靛蓝扎染布固色试验研究”课题。以求在既保持传统扎染纯有机、纯天然风格.又简便易行,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解决存在的严重掉色问题。 相似文献
6.
焦一梅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2):73-74
大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神秘地域。世居在这里的白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优美的白族本土民歌。这些民歌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是我国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加强本土民歌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土民歌的特点,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许玉平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2):8-13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族妇女信仰的宗教原始宗教、本主崇拜、道教和佛教进行分析 ,并揭示出白族妇女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各种宗教的教义、仪式、禁忌中都体现着性别的差异和性别的歧视 相似文献
8.
赵建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7):18-21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好,白族民俗旅游是大理旅游的重要内容.大理白族民俗旅游开发早,特点突出,得失参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系统研究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和形式等因素,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可为大理民俗文化旅游的后续开发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竹不仅影响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质生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白族人民的的精神生活。白族的竹民俗文化、竹宗教信仰、竹人格魅力、竹文学艺术、竹绘画艺术和竹园林艺术共同构成了白族竹文化的精神层面。对其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将为大理白族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饶峻姝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1):23-25
大理白族节庆民俗因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经济等因素而具有多元复合性、大众传承性和娱乐休闲性等基本特征,显示出独特的内在文化结构和社会功用,能较好地展现其民族文化的全貌.对之加以发掘、整理,不仅有助于全面探讨传统节庆民俗的生命力及其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而且有助于从时代的高度探讨大理白族节庆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李福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Z2)
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认为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 相似文献
12.
肖丽琼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1):35-37,61
白族服饰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劳动成果,它随着白族历史的发展,历经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本论文将从“大理地区白族女性服饰的类型”与“结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朦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9):7-11
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重要的建筑构件,又是醒目的审美单元。照壁作为一个物质空间,同时也是艺术得以生成的媒介。在照壁的界框内,艺术符号被规约和创制,最终形成富有本民族审美特性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赵淑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7):5-6,28
大理白族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中白族服饰文化最能体现白族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入手,分析了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具有对个体美的形象的塑造、对社会关系的整合、对民族文化的建构等美育功能.并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审美意蕴,从而弘扬了大理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世兴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
大理白族建筑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建筑中享有盛誉。本文从文化角度阐述了白族建筑特色怎样植 根于本土文化沃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并经创新而形成。总结出白族建筑遵从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充分和谐 以及体现了白族人民典雅、素净、细腻、宁静的审美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白族档案是白族世代相承、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定文化空间的永久保存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白族档案研究,是以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为三个基点,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立体式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白族档案研究,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18.
寸金燃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8(11):21-24
1840年以后的滇西,出现了三个著名的商帮:喜洲帮、鹤庆帮、腾冲帮。其中的喜洲帮和鹤庆帮,大多是由白族商人组成,又被称为白族商帮。白族商帮在造就了令人称奇的经济奇迹的同时,形成了商帮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以及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成了白族商帮文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
殷群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1):5-7
白族歌谣是反映白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民族旅游逐渐走向市场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挖掘白族歌谣文化的旅游功能,发挥它在旅游景观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白族歌谣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