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艳科 《广西科学》2011,18(1):102-104
选取2005年7月21日至2010年5月14日间每个交易日的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高频数据作为样本数据,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处理和ARCH效应检验,在满足GARCH建模条件下建立EGARCH(1,1)模型,实例检验和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而且幅度越来越大,本文主要通过GARCH模型族对汇改后2005年7月21日到2011年5月5日期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进行研究,旨在找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特征以期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欧元汇率波动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的关系,建立了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欧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关系难以成立,而综合起来看,误差修正模型显著成立。结果表明:欧元汇率变动主要决定于欧元区与美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差异,利差对汇率变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三区制的Markov转移模型引入自回归模型,研究了1991-01~2008-0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波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后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存在显著的三区制特征:"过度贬值"区制、"适度贬值"区制和"升值"区制.同时,得到以下结论: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区制转移的动态过程,在大部分时期都处于"适度贬值"或"升值"区制;②1991年以来的2次汇率改革都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汇率波动的非线性特征,应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方法对2003-09-10—2011-03-25期间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异常波动进行识别,研究结果显示:①2005年7月21日和2010年6月19日央行2次汇改前后NDF汇率均为高波动的异常机制,汇改后的初期存在一个升值预期压力集中释放的阶段,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了稳定预期的成效;②2007年下半年至2009初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NDF汇率出现持续的异常波动,其中,长期NDF波动受美元先贬后升趋势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投机者预期更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影响.上述结果揭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的积聚期间和不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差异,对我国央行适时干预以稳定汇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油价格与汇率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依性很有意义.首先用非参数方法(Chi-plot和K-plot)检验了国际油价和欧元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两者之间的相依结构,尤其是尾部相关情况.结果表明:石油价格和欧元汇率之间存在着传导效应并存在着左右尾对称的相依结构.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5年1月3日至2012年11月2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日汇率数据,基于Eviews软件,建立条件异方差的GARCH(1,1)模型。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受的冲击是持久的,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随后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10大类商品的影响,建立了SVAR模型,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动植物油、脂及动植物蜡,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有关原料,化学成品及其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这5类商品的出口有较大影响,对另外4种商品的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未分类的商品出口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具体措施;放宽国内外贸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必须到银行结汇的规定;放宽或取消各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头寸限制;改革央行对汇率的管理模式,实行汇率目标区管理.  相似文献   

9.
以2005年7月22日至2015年12月30日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每日中间报价作为为研究对象,采用EGARCH模型过滤了收益率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得到标准化的收益率序列,利用GPD分析方法对标准收益率序列的上下尾部的厚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存在双侧厚尾的风险,且上尾比下尾的尾部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探讨自回归相依误差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变量选择方法,给出求解算法.模拟研究发现,SCAD和自适应Lasso方法比Lasso效果更好.将变量选择方法应用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选择出2个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外汇储备、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期末值.外汇储备的降低、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期末值的增加均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持续升值是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更是前所未有。而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的物价水平却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走入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怪圈。这种现象又是怎样造成的呢?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内通货膨胀而对外出口受到抑制,这就影响到了我国消费和出口两大GDP主要部分我们的出路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用传统的线性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往往基于时间序列线性假设,而实际上大多数时间序列都是非线性的。如果仍选择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必然会导致分析不准确的问题。任何一个宏观经济或金融时间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动,其均值、波动性都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本文通过选取近6年来房价的月度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建立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房价的波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2005年人民币汇率渐进改革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市场化效应进行分析,从微观及宏观视角探讨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汇率形成基础及交易机制的完善、产品创新、宏观管理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对策,为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向量误差修正?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非对称BEKK(VECM-GARCH-ABEKK)模型,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个维度,研究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耦合效应。研究发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人民币汇率具有显著的持续性、集聚性波动特征,且两类跨境资本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波动溢出存在差异化的非对称耦合效应。研究提出优先针对产业资本外流风险出台相关政策,构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监管框架,降低外汇市场超调风险,利用人民币离岸交易构筑资本跨境流动缓冲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美元/欧元汇率进行趋势与波动分析并作出区间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提取趋势,对残差分别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波动性,将趋势与波动性结合给出区间预测。对2001年7月至2017年10月美元/欧元汇率的研究发现,BP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刻画能力,但只有合适的预测精度才能得出较好的预测区间,同时也发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波动性的分析效果优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与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的组合模型(BP-GARCH模型)更适合时间序列的中长期区间预测。通过调节BP神经网络的参数、误差及预测精度提高组合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汇率波动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的多层递阶-灰色预测综合预测法是运用多层递阶法,通过辨识时变参数,建立时变参数动态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预测方法,通过对时变参数的预测来预测汇率波动.实例表明:本法与非时变多项式回归预测比较,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调整汇率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汇率波动幅度,而汇率的波动性是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汇率波动有扩大的趋势。汇率波动的不确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汇率形成机制,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于进口价格和通胀率的传导率,发现汇率对于进口价格的传导率很低,而对于通胀率的传导率较高。汇率对于通胀率的传导高于对进口价格的传导还很少为国内外的研究所注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出口退税机制的变化轨迹,探讨开放经济条件下,新机制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外汇收支和人民币汇率的经济学作用机理,着重分析进出口退税机制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而建议以静制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杨向军 《科技信息》2013,(25):418-419
本文利用Swarch模型对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波动性进行研究发现该模型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方面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质。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连续收益率的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变剧烈的趋势,这恰好反映我国汇率市场逐步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汇率体制逐步调整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