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訏是一位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徐訏的小说创作与具有较强艺术魅力和巨大审美价值的《圣经》在艺术上有共通之处:一是徐訏小说对《圣经》故事的演绎;二是徐訏小说的情节结构原型与《圣经》的类似。  相似文献   

2.
徐訏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四个方面的叙事特色:很耐读的情节;扩大了的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心理深度和哲理色彩;诗意化和情感美。因为具有这四个方面的特色,徐訏小说一直拥有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徐訏被认为是一位现代主义作家,但是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徐訏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具民族特性。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生的审美关系,探索人性意义的空间,寻找人的生命标准,其目的依然是建立一个和谐理性的世界。通过把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和东方哲学的内在超越结合起来,徐訏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现代主义作品,为现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性体验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4.
文章抓住徐訏《鬼恋》兼融中国古典主义和西方浪漫主义的特点,从叙事环境、心理描写、语言三个方面分析小说《鬼恋》的艺术特色。认为这篇小说的艺术闪光点在于:一、巧妙地混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营造出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叙事氛围;二、“中西合璧”式的心理描写,并渗入哲学思辨,使之充满“现代之思”;三、优美、舒畅、深情的语言。这些美的要素共同构成了徐訏《鬼恋》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徐訏的浪漫传奇小说《鬼恋》中浸透着古已有之的人鬼相恋爱情模式的故事原型。作者在热烈、浪漫而又奇谲、飘逸的传奇中融入了对于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探询和对于生命与存在意义的扣问,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化情怀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徐訏《鬼恋》的创作特点,认为作者从自我的人生体验出发,描写了"鬼"的形象经历了由革命的激情到革命的反思,由"奴隶"的顺从到"奴隶"的反抗的发展过程,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蒂是徐訏于在中篇小说《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塑造的“疯女人”形象,她的疯癫主要是由于森严的家庭环境的压迫和无法满足的强烈情欲造成的。“疯女人”的病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异质社会的反抗与破坏,而白蒂的疯癫却“病”得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8.
徐讠于小说创作不仅以浪漫传奇为灿烂的人生表象和终极的艺术追求 ,而且能够在时代的风云变幻、无从预知的死生契阔、无可奈何的离合际遇中 ,精微再现那个时代独有的挣扎伤痛、情仇爱恨和执著超越 ,将当时面对民族存亡与价值分化的众生的人性追求以及情爱世界结合起来完成一次现实人生的反省 ,使人物的个体感受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得以在现实中息息相通 ,从而表达徐讠于深刻的艺术底蕴和严肃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后期浪漫派”、“现代派”作家徐訏的创作,其成名作《鬼恋》脱胎于中国古代鬼故事中的“人鬼恋”故事模式,并暗含了民间“道魔斗法”的情节结构模式,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杨尚德叙事文学家族中的小说,是对“世界”、“自然”、“人生”的探索、感悟和表达。人们对“世界”、“自然”、“人生”认识的每一次飞跃突破,都带来了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革命。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一些细小...  相似文献   

11.
1943:三个人的"通俗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3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具有"潮头"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赵树理、徐訏、张爱玲分别凭借自己的作品走向时代的风头浪尖,在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分别引领了通俗文学的潮流.本文拟从三人不同的"生态位"来探索各自的"通俗世界",并试图在三人"不同而并立"中探寻"三流合谋"通俗文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荒诞派小说和黑色幽默小说等着重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解悟,具有明显的“表意性”。表意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导致小说偏向表现“形而上的现实”。表意的抽象性导致小说艺术世界的虚幻化。“表意”具有神秘色彩,带有“启示录”意味。  相似文献   

13.
曾姝 《科技信息》2009,(11):171-171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天平之甍》就是其中很有影响力的一部。本文以《天平之甍》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对这部小说的特点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这部小说有关人性描写,人生无常观,及人生希望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徐Yu是在三四十年代的坛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其小说风格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化渊源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化的影响 和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这种化渊源促成了其小说“诡谲”风格的形成,也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雷文学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54-56,70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但是,在他的小说大量的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和宗教理念中,夹杂了大量老庄思想。作为本土哲学,老庄思想深入影响了许地山对人生苦的看法、对命运的解释和对人生本真的探寻。  相似文献   

16.
死亡无疑是每个悲喜人生的结局, 安德森和鲁迅在各自的小说中试图通过主人公的死亡来体现什么? 本文为此对这两篇小说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二十年代鲁迅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与八十年代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在“为人生”的座标上作了文学比较。着重论述了它们在创作心态、人生体验、人生探索、文化心态、“呈现”人生等方面遥遥相接的心灵感应。  相似文献   

18.
旷野意象在师陀小说文本中的呈现,隐含的是作者的漂泊情结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旷野意象的经营,彰显了内地农村的衰败和作者的文化批判意识,而旷野意象书写的深层心理动因,则源于作者人生的漂泊经历和旷野意识。  相似文献   

19.
纵观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王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其对人生的思考、生存的把握有一个过程。早期作品展示的是受动性的人生模式,表现出知足能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近期作品展现的是主动性人生模式,表现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中透视出池莉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把握和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20.
我看《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徐朔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教授的力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7年由该校出版社出版,六年之后沈亨寿先生的汉文译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编入季羡林教授主编的《海外中国学丛书》。当我细心阅读作者的原文时,自然回想到我和他在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