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訏是一位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的现代作家。徐訏的小说创作与具有较强艺术魅力和巨大审美价值的《圣经》在艺术上有共通之处:一是徐訏小说对《圣经》故事的演绎;二是徐訏小说的情节结构原型与《圣经》的类似。  相似文献   

2.
沉稳与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人生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注重于对人生意义的阐发 ,在这一主题上表现出三个特色 :一是取材范围远离时代主流、限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叙述方式也显得平淡而自然 ;二是在人物设置上 ,她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处于生活边缘地带的普通人 ;三是由于勘破了人生的无奈 ,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悲剧性。但由于她对世俗人生的认同与热爱 ,所以她的作品与传统的悲剧不同 ,而带有软悲剧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顾益萍 《科技信息》2011,(24):391-391
《继承的遗失》从根本上说是一部关于人物之间关系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Jemubhai和周边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分析,试图回答在后殖民时期和全球化浪潮中,人们遗失的究竟为何物。基于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分析,本文归纳出死亡和疏离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闫含 《科技信息》2010,(28):I0174-I0175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朗读》(又译《朗读者》),讲述了一个在二战背景下,女主人公汉娜与比她小二十一岁的男孩迈克尔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影片凭借其高雅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本文旨在从爱情主线,历史内涵和悲剧人生三个角度对影片的主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释影片所蕴含的人生意义,展现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从与劳伦斯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名作家,在以人性为基石营造理想人生形式的小说意义世界方面却有着一致性,不过因其各自身处的化背景的不同,一致性中又有不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7.
回眸历史,世上许多名人,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其生命轨迹,都充满着戏剧性,有的简直就是一部戏。难怪古老戏台上会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之名言。于是,我思绪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  相似文献   

8.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莫言1990年代初的小说创作,自称是“游戏的文字”,其实不然。他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原欲”理论和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理论,对人性、人生、人类存在作了形象的阐释,显示出了当时的思想深度和思考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普遍存在着思想大于形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俞敬元置身于新疆玛纳斯县兰州湾乡。他从70年代开始便从事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他以乡村记录员的身份记录着乡村世界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小说飘逸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本文从作家的个人经历、艺术特征、创作手法等方面对其小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陶诗显晦这个问题,主要从审美趣味和人生境遇两个方面作了一个简单的讨论。审美趣味重点放在陶诗所经历的各个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趣味上;人生境遇主要放在陶渊明的人生遭遇、人生选择和思想源流上,同时兼及品评和欣赏陶诗的人的人生境遇。  相似文献   

14.
嵇康紧张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名教与自然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入世与出世的困惑,大我与小我的矛盾等方面。他这种人生观的本质是把人性从礼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维系个性自由和培养独立人格层面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没有解决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问题,注定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台湾六、七十年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乡土小说,大多表现了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这一现象与大陆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全文试从人的工具化揭露、殖民语言的批判、消费情欲讽刺这三方面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职卫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是我们德育课老师应当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延安市卫生学校从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体会及职业教育特特点,对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秋诗: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诗是明月的诗 ,是眷恋团圆的诗 ,是人间美好的诗。诗人青睐于中秋 ,大概是因月色的高爽与明净 ,夜空的寥廓与澄澈 ,最能与诗人豪迈的气质、高洁的品性、开阔的胸襟产生共鸣。或者说 ,这些自然物象成了诗人情感最适宜的载体。中秋诗中所蕴涵的意境和所显现的人与自然的交流 ,非但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加充实 ,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激杀》、《荒弃的家园》、《学者之死》和《又是中秋》是梁晓声对商品化时代人生思考和评判的四部力作。在这四部作品中,梁晓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商品时代里韩德宝、芊子、吴谭、老隋四个不同人物的人生故事。从梁晓声对四个人物的人生和命运的评判中,既可以看出作者对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生沉浮难测的难以言传的悲凉,也可以看出梁晓声对商品社会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的8月,属于“伦敦奥运”。一场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在这里上演。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了解造成于连悲剧的个人原因:极端的个人野心与极端的个人自尊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最终的无法调和;狭隘的报复心理:一种阶级对立的仇恨意识;无法克服的幻想病。进而对小说主题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小说《红与黑》是一部心理小说,一部个人奋斗者的心理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