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曲折道路,显示出民营科技企业顽强的生命力,为了探究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我们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窥视其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2.
民营科技园区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方向,以发展民族科技产业为目标,按照民营机制运行和管理,是促进科技、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它的崛起是我国科技园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补充.系统地分析民营科技园区的运作机制,无论对于园区建设本身,还是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松林 《安徽科技》2003,(12):37-39
安徽省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员工的利益激活机制不健全就是一个制约企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产权不清、薪资不高、分配不公和效益不稳等问题,造成企业做不大、人才留不住的局面.这就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在利益激活的思路和方法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温州——我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正是依靠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之路,在创新中不断铸就温州经济的辉煌。目前温州市已有民营科技企业2550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23%,其中经省、市、县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400余家。从整体看,温州市的民营科技企业生产规模在逐步增大,据统计,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1300多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的43.3%,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34家,占45.4%;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56家,占49.…  相似文献   

5.
璇璇 《杭州科技》2002,(3):9-10
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浙江省经济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除了体制和市场先发优势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的比重极大的优势。据统计,1999年全省工业企业有69.3万多家,产值 1.22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 69.12万家,占企业总数的 99.7%,总产值占 84.4%。 到 2000 年,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约达 5000家。资产总额1069亿元,产值1126.5亿元。以上数据表明,经过近20年的开拓发展,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创业阶段进入成熟发展期。民营科技企业依靠其机制和技术上的优势,成功地…  相似文献   

6.

1、继续鼓励科技人员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要支持更多的科技力量发展民营科技事业,包括在国有科研机构调整结构、分流人才的进程中,引导一批机构整建制转为高新技术企业,借鉴民营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允许中小型国有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通过集体承包、租赁、收购等方式,将民营机制引入本单位发展科技产业;允许科技人员在与本单位签定利益分享协议的前提下,带着职务技术成果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等等.对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办理企业注册审批和其他相关手续上提供便利,在企业税收、场地、注册资金、项目立项、人员进出境等方面给予优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创建出国留学人员创业园.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有关方针政策,把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已成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然而,为适应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及新要求,应该进一步研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规律,采取更开放、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快厦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营科技企业凭借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灵活的民营机制和极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队伍这三大鲜明特征,现已发展成为一支推动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2年,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已达4524家,从业人员12万多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0亿元.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民营科技企业无论数量、规模,还是对GDP的贡献都还存在差距.如何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应内外并举、乘势开拓,促进安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凡银 《安徽科技》2003,(11):27-28,29
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属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多方联合,积极协作,发挥集团优势,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民营科技企业生存与发展机制关系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
民营科技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姜武堂等一、南京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势民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早在1980年10月,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就在北京中关村诞生。南京,作为人才荟萃之地,民营科技企业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会,增添了新的动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民营科技企业以它特有的创新机制和创业能力,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政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使民营科技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蒋蔷 《安徽科技》2002,(10):28-30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民营科技企业现已形成一套高效的创新机制.其决策高度自主,内部决策机制科学、民主;资产运营和管理科学,有高度的资产支配权;创造了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和对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民营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发展速度方面概述了民营物流企业的现状.通过分析民营物流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现阶段市场对物流需求的多样性的要求,指出民营物流企业应着重从市场定位、品牌建设、组建物流联盟,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等四个方面确定竞争策略,从而求得稳定发展、有效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影响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境要素。创新政策体系通过对民营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创新环境因素的调节,影响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活动的发展进程。本文提出针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燕形”发展策略,即一头一尾两翼:一头指的是政府管理,一尾指的是平台搭建,两翼分别是创新的政策和适时适地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李鸿笙 《科技潮》1999,(8):42-43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有关问题的批复,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议政调研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和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联合发起,7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到会并做重要讲话,民进中央副主席梅向明、张怀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全国政协经济委扶会副主任董辅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景安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研讨会,全国各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民营科技企业在建设科技  相似文献   

16.
民营科技企业机制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强,是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安徽省与沿海省市经济的差距之一在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滞后,而安徽省的比较优势之一又是科技优势,兼容机制活力和科技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教兴皖的一支生力军。国家科技部公布的资料表明,2000年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已达4048家,技工贸总收入达257.4亿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过去普遍存在的引进人才难、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现在有了很大改观。安徽省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前不久到浙江招聘了多名技术人员,其中不少有硕士学历。另外一家企业最近一次就聘用了十几名大学生,这家企业现有的  相似文献   

17.
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针对太原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总是和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长治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问题与现状,提出了促进长治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大力营造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等。  相似文献   

19.
铜陵市民营科技企业最早出现于1988年(当时称为民办科技机构),经过15年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铜陵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宿州市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一批有志创业的科技人员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机制,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据统计,到2002年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378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达7.96亿元,从业人员5424人,其中科技人员241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