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社会治理模式,在人类历史上都起过举足轻得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法律与道德双管兼施、紧密配合,才能使社会步入协调稳定的发展轨道。因此,我们要将法律与道德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治国之道,以期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白长华 《科技信息》2013,(1):234-234
道德和法律有着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道德比法律规范产生得早,法律仅存在于有阶级的社会中,而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自发形成的,法律则通过具体的、规范的形式表达出来;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作用机制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等非强制形式发挥作用,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对人们行为的要求程度不同,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要求比法律规范高。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以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和法理性,要求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但在长期的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法律的基础和忽视法律手段的辅助作用,以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出现软弱的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律基础,从而提高道德的他律意识、增强道德规范的他律作用和优化道德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经济贫困、能力贫困或受到法律、制度、政策排斥而导致权利贫困的人的概称。保护弱势群体包含了更多的道德、法律和人文因素,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恒 《广东科技》2005,(5):43-44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并非是对社会现象的创设,而是对现有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同时,法律不是一般的规范,它是对政策、规章、习俗、道德等总结、升华并赋予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本身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同样,作为国家细胞的企业,也应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健全、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其基本的构成而言,有五个方面,即丰富的法律知识、正确的法治观念、良好的法律道德、健康的法律心理、较强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道德是中外思想家们倍受关注的问题,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道德,也离不开法律。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两者的辩证关系,将有助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主要的行为规范,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法律在立法、法的实施和法治秩序的最终实现层面上,需要道德的支持与保障。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以经济建设为第一要务及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却频繁地爆发了一系列刺痛固人良知的道德恶性事件,本文希望从个案切入,探究道德失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道法合和”的古代法律思想中寻求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律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不论是从外在产生逻辑顺序,还是各自内在的内容,无疑法律产生于道德、发源于道德。我们研究法律的起源,探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目的是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让二者在当今社会最大限度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德法律化是依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把一定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并最终实现法律化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推进我国道德法律化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和法律的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法律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的道德化两个方面展开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价值分析,道德和法律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构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德和法律的契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工具,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只有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民间情义与国家法制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法制一旦松弛,民间情义则会按照原始的道德标准去解决问题,从而将法律边缘化。其结果是陷入一种自生自灭的个人复仇的混乱之中,无论正方还是反方均遭重创。如何更好地行使法律职责是一个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道德法律化--中国人治的特征和儒学反人性的政治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与道德的关联仅在于一种极致意义上的即对正义的质疑,两有着不同的逻辑基点:法律是强制,道德是信念,法律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而道德相信人性,法律只是为了防止最坏,而道德则是为了追求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法律和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造,“法治”与“德治”,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永恒的话题。近几年,许多学者都论述了道德法律化的相关问题。道德法律化就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的事实和过程。本文通过对道德法律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在于道德功能的局限;道德法律化的可能性在于道德与法律的共性;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性在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的分析来揭示了道德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