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传佛教文化渊源于汉地大乘佛教和南亚密教,在与土著本教几经较量后,形成独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自身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政治风云影响,藏传佛教文化北扩、南下、东返,藏蒙汉文化交流融合历经千余年,使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擦擦”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艺术品。“擦擦”与佛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西藏佛塔塔腔内装藏“擦擦”的这一习俗源自古印度佛塔内盛放佛教圣物的宗教礼俗。“擦擦”在西藏的制作和供奉十分普遍,是藏传佛教佛塔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藏传佛教的前宏期及后定期的情形,对该教的始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少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6.
"后弘期"的藏传佛教,与"前弘期"即吐蕃时期的藏传佛教相比教,无论在传教之范围,还是信徒的信仰程度,皆远远超过"前弘期",是藏传佛教的大繁荣时期,除了在兴佛之规模上是空前绝后之外,从11世纪中叶开始,还产生了许多互不隶属的宗派,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文化特色,藏传佛教界人才辈出,为整个吐蕃社会的进步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最早产生的宁玛派尤为突出,表现在它极具特色的传承方式及对整个藏传佛教和其他教派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余水平  叶鸿 《奇闻怪事》2007,(11):21-22
临近放假,学校的老师们一天到晚忙着复习,那点知识翻来覆去地讲解,可是有的孩子还是不懂。也常听老师们闲聊:学生笨得像木头一样,同样的问题都讲了好几遍可还是不能解决,就连简单的一步计算问题也会错。我恰好闲下,于是就请其中一位老师把他认为最“笨”的“木头”选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2):137-14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经箱乐”是喇嘛乐师班在民间丧事上演奏的器乐曲,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唢呐、鼓、镲、钹等,有一套固定的演奏曲牌。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该做一个怎样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课堂是学生展露锋芒的舞台,我们应愿做“懒”老师,甘做“笨”老师,学做“矮”老师,并具“三心二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教研是“教”与“研”的结合,也就包括了“教”、“研”两个方面。“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必须有机结合才能收到实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必须重在“实”,持久有效地开展,才能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校的思路是:抓说课、公开课及案例分析,促进校本教研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张虽旺 《科技信息》2011,(27):115-116
藏传佛教的教育模式是寺院教育。这一教育模式自八世纪形成以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个教派不同的教育方法。宗喀巴创立教格鲁派后,对寺院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形成了藏传佛教最完备的寺院教育机构和考试制度。其严谨和完善的寺院教育体制赢得了广大僧俗众人的高度认同,从而使格鲁派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绍丹 《科技信息》2010,(11):276-27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相似文献   

13.
我校有13项课题获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共获资助经费195万元。获一般项目立项的有文学院桑杰端智的“全球化背景下藏传佛教思想变迁的新趋势与省思”、东主才让的“西藏当代文学编年史(1980—2010)”;获青年项目立项的有财经学院徐良果的“管理层权力、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理学院索郎桑姆的“传统藏族天文历算和现代天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研究”、文学院旺宗的“珞巴族社会变迁研究”、图书馆(现教中心)更尕易西的“基于《苯教大藏经·丹珠尔》的词汇计量研究”和夏吾卡先的“唐代吐蕃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获西部项目立项的有文学院次旺的“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价值研究”、图书馆(现教中心)阿贵的“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翻译与研究”、理学院其美多吉的“《世界广论》翻译与研究”、经济与管理学院图登克珠的“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和德吉央宗的“现阶段西藏文化消费市场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有两种读音、两种用法,衍生为教育和教学,与之对应有间接道德教育和直接道德教学之分。由于教育之“教”直接指向学生,教学之“教”以教材为中介,因此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又有教规范与教知识之别。秉承苏格拉底的传统,知识即道德,德性之教是教知识;现代哲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德性之教是教规范;而在现代教育哲学中价值辨析占有一席之地,又有教价值之说。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感慨“德性难教”,假如从教的概念和内容方面作些清理,或许有助于我们减少些困惑。  相似文献   

15.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对西藏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擦擦”脱模泥塑、“风高”旗、“玛尼”石刻、天花彩绘、建筑木雕等的发展历史脉络,表现内容、形式,种类、地域风格特色、审美内涵及其影响等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葱  程静微 《甘肃科技》2005,21(11):171-178
安多藏区包括今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四川西北部及青海大部分地区,地处中原与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又称“前藏”,具有多民族共处,文化多元共生的特点。为强化对安多的控制,明初除建“西蕃诸卫”、“土流参设”、茶马互市外,尊崇藏传佛教成为重要国策。为此,皇帝曾在该地区敕建大批藏传佛教寺院,尤其是从兰州经永登、乐都至西宁一线更是寺院林立,现为全国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乐都瞿昙寺及永登妙因寺、显教寺、大佛寺等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14、15世纪藏传佛教寺院形制和甘青地区古建筑做法的的重要例证。例如瞿昙寺瞿昙殿(1392年)妙因寺万岁殿(1427年)、显教寺大殿(1482年),均以下檐副阶周匝成暗廊,作为右旋礼拜道,形制与西藏日喀则夏鲁寺门楼上所建重檐歇山周绕礼拜道的布敦堂类似,共同反映了元末明初藏传佛教的宗教仪轨。本文以大规模测绘为基础,结合文献考证,初步揭示了安多藏区明初汉式藏传佛教建筑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中,认识到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教”,逐步实现自能读书。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9.
“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对大学中基本人群关系(教师与学生)和基本工作关系(教学与科研)要求的反映。“尊师”,就是要尊重与依靠教师;“爱生”,就是要关爱和激励学生;“崇术”,就是要崇尚并发展学术;“重教”,就是要重视并促进教学。“尊师、爱生、崇术、重教”只是对大学办学理念的一种尝试性表述。  相似文献   

20.
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体教结合”,合办江苏省女子垒球队,两年来。在提高运动成绩,抓好队伍建设,解决“读”“训”矛盾以及充分利用“省队校办”垒球队这一平台,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优化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