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及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的电镜研究日趋增多,其中 G.R.Hasle,G.A.Fryxell 及 M.Brooks 等对圆筛藻属及海链藻属的微观结构研究要算目前在种类的形态分类研究中最为详尽细致的了。由于应用电镜技术圆筛藻属的许多种类都移入到海链藻属之中。而湖沼海链藻(Thalassiosira lacustris Grun.)为我国广泛分布的海链藻属中少数的淡水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链藻属一新种和二新变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报道了厦门港微型硅藻分类研究中观察到的海链藻属1新种和2新变种:平滑海链藻(Thalassiosira laevis)与其它海链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孔纹只分布于壳缝,其内为平滑无纹区,成对海链藻小型变种(T.binata var.minor)和成对海链藻双对变种(T.bisata var.bibinata)与典型种的主要区别分别是壳缘支持突紧靠壳缘和完缘有2对成对突起。  相似文献   

3.
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类生长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4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壬基酚、五氯苯、芘、菲)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均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根据生长的72 h-EC50值,相应的毒性强度依次为壬基酚(0.078 mg/L)>芘(0.152 mg/L)>五氯苯(0.195 mg/L)>菲(1.720 mg/L).同时,通过外推法获得各污染物的环境效应阈值,对我国近岸海域这4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毒性效应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几种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Brodsky)对几种赤潮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威氏海链藻T.weissflogii,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锥状施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裸甲藻Gymnodiniumsp.,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的选择摄食以及赤潮藻对桡足类产卵率与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在混合食物中对个体小的藻类摄食率明显降低.在高浓度饵料条件下,桡足类对藻类的摄食模式与低浓度时不同,即滤食率与饵料藻细胞的大小成反比.桡足类在以威氏海链藻为饵料时,产卵率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上升(0.2~20.6 ind.ind-1.d-1),而孵化率却随之下降(100%~70.9%).以裸甲藻、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为饵料,桡足类仍能有较高的产卵率(分别为13.0、16.6和9.4 ind.ind-1.d-1).但喂食裸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其卵孵化率降低(分别为58.2%和79.8%).  相似文献   

5.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进行研究.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门25属75种,其中硅藻门21属68种,蓝藻门1属1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3种,裸藻门1属3种.密度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0×106~5.0×106个/L,平均密度为2.7×106个/L.赤潮藻和耐污染特征的种类如威氏海链藻和微小小环藻等是浮游植物的主要成分.底栖性、附着性和淡水性的种类在浮游植物中经常出现.与以前的研究比较,福田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朝着种类个体变小、种类数减少、密度增加、耐污染种类增加的方向变化,这反映了该红树林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水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6.
比较茉莉酸甲酯、吲哚丁酸、6-苄基氨基腺嘌呤、赤霉素、氯吡苯脲和脱落酸对威氏海链藻的生长及岩藻黄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激素对威氏海链藻生物量的积累和岩藻黄素含量的提高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茉莉酸甲酯、吲哚丁酸和6-苄基氨基腺嘌呤作用效果较好(P0.05),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200、30、2μmol·L~(-1);赤霉素、氯吡苯脲、脱落酸对威氏海链藻生物量存在促进作用,但对其岩藻黄素积累作用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活体荧光方法研究了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weissflogii)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其色素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氮(N)限制相对磷(P)限制对威氏海链藻生长有更大的抑制作用.HPLC的结果显示在氮限制条件下,细胞的墨角藻黄素(Fucoxanthin)/叶绿素a、叶绿素c/叶绿素a比值高于磷限制和未受营养盐限制条件(对照组);活体荧光结果则显示氮限制条件下550nm/440nm,460nm/440nm激发荧光比值低于磷限制和对照组.这两种方法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理状态以及研究其类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法在指示浮游植物生理状态及类群结构中各自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活体荧光能明显地指示威氏海链藻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比较适宜用于指示不同生理状态下威氏海链藻的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而用HPLC来研究营养限制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细胞的生长变化以及计算其类群的组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种类有很多种,包括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等,其中以哺乳纲中的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偶蹄目和灵长目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动物种类繁多,为了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实验动物特种资源,进一步开发实验动物遗传资源,我们对全国实验动物特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我国主要实验动物资源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饥饿的培养方法,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Hasle et Heimdal)得以同步生长.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假微型海链藻的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假微型海链藻新硅质壁的形成,硅钼黄法检测假微型海链藻在细胞周期各阶段硅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假微型海链藻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硅吸收与硅化作用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硅饥饿24h后,细胞停滞在G1/S期的边界,重新加入硅后,细胞同步生长.同步化培养后1h和3h,分别是吸收硅、合成新壳环带的主要时期,与G1/S期偶合;第5小时和第7小时,分别是吸收硅、合成新壳面的主要时期,与G2+M期偶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活体荧光方法研究了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其色素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氮(N)限制相对磷(P)限制对威氏海链藻生长有更大的抑制作用.HPLC的结果显示在氮限制条件下,细胞的墨角藻黄素(Fucoxanthin)/叶绿素a、叶绿素c/叶绿素a比值高于磷限制和未受营养盐限制条件(对照组);活体荧光结果则显示氮限制条件下550nm/440nm,460nm/440nm激发荧光比值低于磷限制和对照组.这两种方法来指示浮游植物的生理状态以及研究其类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比较和评价这两种方法在指示浮游植物生理状态及类群结构中各自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活体荧光能明显地指示威氏海链藻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比较适宜用于指示不同生理状态下威氏海链藻的光合色素比值变化,而用HPLC来研究营养限制条件下威氏海链藻细胞的生长变化以及计算其类群的组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