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伦敦会议失败以后,“五国委员会”的活动又失败了。美、英、法帝国主义企图从埃及手中夺取对苏彝士运河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政治外交阴谋,接连两次受到严重的挫折。这是埃及在保卫自已的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的又一次巨大的胜利。“五国委员会”负有一个不名誉的使命,那就是向埃及推销“国际管理”苏彝士运河的杜勒斯计划。本来,在伦敦会议期间,情况已经很清楚;埃及方面对杜勒斯计划是断然拒绝的。“五国委员会”的活动事先注定要失败。美、英、法帝国主义也不是不了解这一点的。所以,在“五国委员会”在开罗活动的同时,英法采取了加紧军事恫吓和诱使外籍领航员离职的行动,并且加强了对埃及  相似文献   

2.
瞭望台     
英法乖离与国联破产德国武装莱茵区与意国在东菲获得一部分军事胜利这两件最近国际上的大事,一方面使近来表面上勉强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英法两国,重新露出了显著的裂痕,他方面使对意制裁以来已多少重振了一些声望的国联再遭了死灭的危险.德国进兵莱茵,法国对意不能不表示软化,而相反的意国势力接近尼罗河水源,英国对意态度就不能不转为强硬.在对付意德两国的态度上,英法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因为法国欧洲当面的敌人不是意国而是德国,而英国在东菲及地中海的争霸者却不是德国而是意国.英法间的这  相似文献   

3.
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193年~1941年)苏联对欧外交,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其中对1939年英法苏谈判的评价分歧更大。笔者认为,要正确评价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的外交方针,不能单纯就这次谈判即下结论,而应该把它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对欧外交联系起来评判,才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理清苏联外交的得失。为了总结社会主义外交的经验教训,本文仅就苏联对欧外交的缺陷发表浅见,请方家批评指正。在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分子固然有提防苏联之意,苏联也同样有防英法之心,因而,谈判注定…  相似文献   

4.
1939年春,欧洲战云密布,大战迫在眉睫。当时只有西方“非侵略的民主国家”,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联合起来,才能制止纳粹侵略、防止世界大战暴发。但是,这一年3月到8月所进行的英法苏谈判失败了。1948年西方国家从缴获的大量德国外交文件中挑出一部分,编成《纳粹和苏联的关系》(文件集)出版。抨击苏联同希特勒勾结。苏联方面则从缴获的德国外交文件中,把有关英德谈判部分编成《二战前夜的文件和材料》(两卷)公布,并由苏联情报局发表《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一文,予以反击。以后,各国陆续公布有关的文件档案,出版回忆录,学者们也进行探讨。然而对于这一谈判失败的原因仍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193年~1941年)苏联对欧外交,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其中对1939年英法苏谈判的评价分歧更大。笔者认为,要正确评价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的外交方针,不能单纯就这次谈判即下结论,而应该把它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对欧外交联系起来评判,才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理清苏联外交的得失。为了总结社会主义外交的经验教训,本文仅就苏联对欧外交的缺陷发表浅见,请方家批评指正。在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以张伯伦为首的绥靖分子固然有提防苏联之意,苏联也同样有防英法之心,因而,谈判注定…  相似文献   

6.
从九月廿九日到十月一日举行的莫斯科会议,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三个强大的民主国家已经坚决地站在一起,对付一个威胁整个人类文明的最兇暴敌人。由于这一会议的迅速和顺利的完成,希特勒及其一群纳粹暴徒可说已被判处了死刑!八九年来,法西斯帝国主义的迅速长成和不断横行,没有被阻止,两年前,由于英法苏三国军事谈判的失败,欧洲的第二次大战终于爆发,  相似文献   

7.
威尔纳(M.XWerner)是现居美国的权威的军事评论家。当二次大战前夕,他曾著「列强军力论」一书,预言德国在大战中必败。本文从纯军事观点分析英法在西欧联盟中的地位,扼要而透彻。读此可使我们明白西欧军事联盟的真相,以及英法的危机。本文原载六月六日及十三日纽约下午报。——编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情况也很复杂。现我就军事外交试作粗浅的介绍,以此为引玉之砖吧。一、军事外交的性质。军事外交是整个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外交工作的整体分不开的。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外交也是为政治外交服务的。在国际活动中,军事外交和政治外交常常交织在一起进行。军事外交作为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工具,专门协调两国武装部队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国际上的各类军事事务。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友好合作;尖锐斗争。军方为作好这两类工作,需运用各种外交手段。由于军事外交工作机密性强,涉及范围较小,所以人们对其了解甚少。但一旦与论界传出什么消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英法侵略者在埃及的失败,美国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并进而控制中东的阴谋愈来愈明显了。早在英法被迫宣布立即撤兵的同一天(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急忙发表声明说,“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应当立即注意中东的基本问题”,美国决心通过联合国促使中东的“长期冲突得到永久性的解决”。三天之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又发表了关于中东政策的长篇演说,主张“把美国和联合国在道义上、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力量动员起来使中东的长远目标得以实现”。他并且说英法撤兵是把“维护中东未来和平的责任交给联合国紧急部队来承担”。美国为什么这样强调联合国和联合国紧急部队呢?它所谓的长远目标、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总的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德国搁置世仇放弃「走廊」与波兰修订十年的友好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两年以前德国种族学家谓日本民族中有「日尔曼民族的浸液」(Arische Einschlag)后,希特勒政府遂正式宣布日人与德人的通婚平等权利.去年德日两国无线电广播宣传又互通音问;其相互友好更可从退出国联,两国舆论对竞争军备互表同情,以及其他外交军事等事件上看出来.近来德波日三国秘密协定的风声又甚嚣尘上,如瑞士巴塞国民报(Basler National Zeitung)会继续刊登德波日三国军事合作准备进攻苏联的论文.本年二月七日瑞士晨报论英法伦敦协定对于苏联的影响一文内曾有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多方面。传统的观点主要认为: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太平天国仍然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运动;客观原因是由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笔者认为,这些原因史学界已经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过了,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灾荒。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由盛转衰,直至最后失败都与灾荒息息相关。本文试图探讨一下灾荒对太平天国革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外交与军事的关联在每一个抗战的新阶段上,我们要注意到军事的形势,也要注意到外交的形势.这因为我们对于日帝国主义的抗战,不但要决胜于炮火下的军事前线上,而且要决胜于国际间的外交战场上。这两者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直到现在,日帝国主义在侵略中虽得到了部分的军事胜利,但是随着他侵略的进展,他与各国的矛盾日益扩大,他的外交地位也日益陷于孤立.相反的,我们在军事上虽然没有脱离险恶的阶段,而在外交上则已取得有利的形势.这种外交上的有利形势,也就是帮助我们进行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成语叫“养痈遗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时,英法采取消极、纵容的态度,毕竟亚洲的战火尚远离这块旧大陆;西班牙燃起烽烟,英法祭起“不干涉”政策,图一时苟安。素有“外交才子”之称的乔冠华当时以写国际评论见长。他以激愤的笔触,谴责了英法的行径,并断言:英法不是出卖了西班牙,而是出卖了自己。他疾呼:不要为马德里哭泣,请把眼泪洒向巴黎和伦敦去吧。不幸言中,两个月后二战全面爆发,又九个月巴黎沦陷。不久,英伦三岛被纳粹炸成一片火海……英法人民不得不为“绥靖政策”付出更多的“鲜血、劳苦、泪水、汗水”(丘吉尔语)。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是美国在欧洲内部政治活动的一个试验场。国务院对喀斯贝利一党政府的支持,令人想起了一九四二——四三年我们对于达尔朗(Darland)和季劳(Giraud)的外交买卖。国家、政党、和人物是不同的。然而它的方向相同,结果也将一样。今天在意大利,犹如当时在法国,我们的外交是把赌注下在一匹注定要失败的马。喀斯贝利的新闻,在两方面表现了意大利真实的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前开幕的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欧洲安全与德国问题的过程中,美国伙同英法两国一直大叫要安全首先就要实现“德国的统一”,它们所规定的是这样一种“统一”:让西德来并吞东德,使整个德国变成北大西洋军事集团的骨干,成为西方反对苏联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工具。美国宣传机器企图让人相信:不接受这种方案就证明苏联违反“日内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有政治经济、化、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多方面。传统的观点主要认为: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太平天国仍然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运动;客观原因是由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勾蛄起来,对太平天国进行联合绞杀。笔认为,这些原因史学界已经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过了,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灾荒。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由盛转衰,直至最后失败都与灾荒息息相关。本试图探讨一下灾荒对太平天国革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不是如美、英、法三国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开始的。西方国家统治集团积极扶植起来的德国军国主义侵略势力,首先扑向了西方国家。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了侵略战争。美、英、法三国奉行的绥靖德国和拒绝集体安全的政策,至此完全宣告破产。希特勒德国一点儿也不满足于它在慕尼黑买卖勾当中所得到的让步,对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加紧进攻,才迫使这两个国家的统治集团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对德国宣战。然而,不论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直到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布什总统就任,美新政府开始为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展开新一轮的外交攻势,以说服国际社会。也许美的如意算盘注定以失败而终,正如法国舆论所称,在盾面前,剑从来不会罢休。  相似文献   

19.
朝鲜停战后,美国一直假借协商之名来掩盖它的破坏协商之实。半年来,一面叫嚷着召开外长会议,一面提出阻挠性的先决条件使外长会议无从开起。在此过程中,苏联政府的和平外交发挥了广泛的主动性,迅速地开辟着协商的道路。同时,美国的主要盟邦——英法两国的梳治集团本身的困难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外交宴请种种有人说,外交工作不过是赴宴干杯。这无疑是对外交工作的一大误解。然而,外交确实离不开宴请。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外交家帕默尔斯顿甚至说,“请客吃饭是外交的灵魂”。这话未免有些言过其实。实际上,宴请只是一种外交手段,而不是外交的目的。外交宴请活动,视不同的对象和需要,分宴会(包括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和家宴)、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几类。国宴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主持,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