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双喷嘴挡板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电磁特性对衔铁受力响应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技术,利用CST软件建立了力矩马达电磁特性仿真模型.设置不同线圈匝数和不同磁流体层厚度等边界条件,分别研究了力矩马达在基本结构组件条件下和对力矩马达内加入磁流体条件下的电磁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电流条件下在力矩马达内引入磁流体或增大线圈匝数都可增大衔铁所受电磁力,提高力矩马达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力矩马达气隙误差对电液伺服阀零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惠斯通电桥分析伺服阀力矩马达磁路,建立了气隙分布状态与伺服阀零偏之间的关系,当气隙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时,力矩马达不存在零偏,反之则存在零偏.建立考虑气隙误差时的力矩马达模型,得到了不对称气隙时的磁通规律、气隙误差与伺服阀零偏、压力增益以及流量增益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力矩马达气隙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时气隙误差仅影响伺服阀增益,气隙不对称时伺服阀会产生零偏,且伺服阀压力增益和流量增益会随力矩马达气隙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组件的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伺服阀自激噪声的产生机理,提出对伺服阀力矩马达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一种射流管伺服阀力矩马达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于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该射流管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的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前6阶振型,计算各种振型下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固有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衔铁和反馈杆为伺服阀力矩马达产生振动的关键部位,为防止共振的发生,应尽量消除射流流场中与衔铁组件固有频率相接近的压力脉动激励信号.  相似文献   

4.
电液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决定与该组成系统的重要环节——电液伺服阀的静动态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 ,有效方便地检测出电液伺服阀的静动态特性有着实际意义。为准确地检测出精校机用电液伺服阀的静动态特性 ,特研制出一个专用的单片机自动测试系统。目前该自动测试系统已成功地用于精校机用电液伺服阀的静动态性能检测。使用表明 ,此自动测试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对测试环境要求低、可靠性好的特点 ,能满足电液伺服阀静动态性能的自动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力马达和力矩马达,通过引入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和等效反电动势系数,把线圈数及联接方式不同的转换器线圈回路电压方程统一成通用的电压方程,进而建立了统一的转换器数学模型,论述了两种转换器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了它们的静态及动态特性、特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应用神经网络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液伺服阀为研究对象,以液压CAT为手段,将BP网络与电液伺服阀故障诊断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伺服阀状态的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7.
线性力马达研究在高温下永磁铁存在退磁、线圈散热能力下降导致许用电流降低等问题,对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设计提出了挑战.文中从线圈参数、气隙结构、永磁材料等方面对6通径DDV阀用线性力马达进行优化设计.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线性力马达有限元仿真模型,针对线圈结构参数,重点研究安匝数的优化选择;针对气隙结构参数,研究气隙宽度、高度等因素对马达力性能的影响;对耐高温永磁体的材料进行优化选择.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线性力马达耐高温能力和输出力显著提高,工作油温最高可达200℃,驱动力在100 N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体积飞行器仿真试验时的重力偏载情况,设计并制造了一种仿真转台用中空式电液伺服马达。对影响其超低速跟踪性能的摩擦力矩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大摩擦力矩条件下的中空马达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LuGre模型的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器。为验证该控制器的有效性,进行了不同输入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基于LuGre模型的自适应摩擦力矩补偿控制能够更好地实现马达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9.
离心力作用下的电液伺服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液伺服系统理论和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对离心环境中电液伺服系统的关键环节-电液伺服阀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离心环境中单喷嘴和双喷嘴挡板阀的受力公式,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对单喷嘴挡板阀而言,离心力既影响液动力大小,又影响其负刚度;而对双喷嘴挡板阀而言,离心力影响双喷嘴挡板所受的液动力大小和转动力矩大小,从而影响以嘴挡板伺服阀的零漂,但离心力不影响液动力的负刚度,离心力对伺服阀二级阀芯(滑  相似文献   

10.
电液伺服阀控马达速度闭环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计算机控制电液伺服阀控马达速度闭环系统的应用技术.采用光电编码器作为速度反馈元件,结构上将伺服阀与马达连接在一起,用嵌入式PC104总线实现智能控制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智能算法比常规PID 控制效果好,用单片机实现了光电编码器高精度、宽范围、快响应的数字测速装置.#  相似文献   

11.
电液伺服阀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最常见的双喷嘴档板式滑阀力反馈电液伺服阀,结合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生产线上使用的该类型伺服阀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模糊神经网络与符号推理集成技术,建立了电液伺服阀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实验证明,该专家系统对电液伺服阀常见的故障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及静态特性的计算机辅助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测试系统的构成、CAT部分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制。系统能满足电液伺服阀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基于VXI总线组建的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的误差来源,指出了VXI总线测试系统的高速、精确中断采集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测试精度,并减少了误差.液压测试系统的误差对于线性较好的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误差较小,对于非线性较强的阀动态特性测试误差较大,采用VXI总线系统减少了测试误差.液压系统和VXI测试系统在采用非线性检测理论下可以分析电液伺服阀的非线性,是分析研究电液伺服阀非线性的实验平台.图6,参11.  相似文献   

14.
王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155-6157
介绍了力反馈电液伺服阀的结构与原理,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确定了其稳定性条件。通过给定电液伺服阀的技术指标,确定了伺服阀的结构参数。根据稳定性条件,判定电液伺服阀的稳定性,同时给出了电液伺服阀的稳定裕度与阻尼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VXI总线的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性能先进的VIX总线仪器为主要测试设备组成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建立测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精度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并采用自适应寻优正弦信号测试方法测试电液伺服阀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测试精度,简化了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应用于电液伺服阀的故障诊断中,通过实验数据反映了改进后的GA-BP算法用于故障诊断的优越性,同时也表明了新算法用于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性能,建立了O型圈,当其压缩率为10%时,组合密封安装沟槽角度分别为90°,120°,150°和180°的结构模型,运用ABAQUS软件对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4个角度下组合密封的泄漏量和黏性摩擦力,得到了最优组合密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沟槽角度为150°时,密封效果最优.分析了当O型圈压缩率分别为7%,8%,9%和10%时的组合密封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当压缩率为9%时,组合密封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电液伺服阀动态测试中速度传感器在灵敏度、振幅和安装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位移测量的动态测试方法.该方法只需安装位移传感器作为无载油缸动态检测装置.位移信号经过放大滤波、高速采集、正弦拟合和微分变换等一系列软硬件数据处理后获取速度信号,并计算动态特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测试方法消除了速度传感器存在的弊病,能显著提高伺服阀低频时的动态测试精度,有效简化了安装和测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运行时局部爬行及振荡现象,分析了密闭工作容腔内流量及压力的连续特性,采用了自适应改进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马达超低速性能结构进行寻优解算,得出马达定子预过渡曲线及其包角范围和配油三角缓冲槽理论公式及最佳尺寸.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遗传算法全局规划能力与模拟退火法局部优化特性进行有效结合,并具有良好的邻域特性和初值鲁棒性,其优化结果能够保证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跟踪0.001 °/s超低速斜坡信号和满足0.001 °的公差带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SF-160型液压泵站中的动圈式电液伺服阀SV-10,设计了一种双极性脉宽调制(PWM)式伺服放大器,接收模拟控制信号,输出幅值为±10 V的双极性PWM驱动信号,以控制SV-10的开度(流量).在此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对伺服放大器中的三角波发生器、PWM调制原理和功率放大级电路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分析了伺服阀对PWM信号的频率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