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草活性成分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科学》2017,(10):1587-1591
以甘草饮片为原料,通过水煎煮,溶剂化法提取,用大孔树脂D 101分离,制备薄层纯化得到产物.将提取的产物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提取得草酸三钾盐、甘草酸、甘草总黄酮,70%乙醇提取甘草渣得甘草总黄酮,含量为18.4%,经抑菌试验确定甘草总黄酮有抑菌活性,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为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作对照品,计算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在100%~105%之间,60℃超声20min提取出的总黄酮的质量是甘草生药质量的3.73%~3.98%。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方法方便、准确,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影响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3种主要甘草品种的总黄酮提取方法,采用HPTLC法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应用对DPPH清除率研究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在总黄酮的含量方面,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品种、应用微波处理和甘草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活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而提取温度对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一定的溶剂从甘草残渣中革取得到甘草残渣抽提物,并通过实验证明它对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旨在探明光果甘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最佳的采收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但以总黄酮的效果更佳;药效最佳的部位为主根和水平根,最佳种植年限为3年。  相似文献   

6.
以甘草为原料,碱性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甘草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氨水浓度、液固比、超声温度及超声时间为响应变量,甘草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甘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11,氨水体积分数1.0%,乙醇体积分数66%,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74℃。在该条件下,甘草总黄酮提取率为2.15%。  相似文献   

7.
甘草残渣中多糖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提取过甘草酸后的甘草残渣中分离提取出了甘草多糖,并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用苯酚 硫酸显色后于489nm处对宁夏、甘肃产地的甘草残渣中的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多糖含量分别为1.63%和1.75%.  相似文献   

8.
甘草多糖GPS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甘草残渣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中性水溶性多糖-甘草多糖(GPS),并研究其对牛艾滋病病毒(BIV),腺病毒Ⅲ型(AdV III)和柯萨奇病毒(CBV3)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GPS和BI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6.2%,GPS对AdV III和CBV3也有明显的抑制与直接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 8种国产甘草根茎中总皂甙和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用薄层光密度法对甘草总皂甙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中的甘草甙和异甘草甙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甘草残渣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甘草残渣经水浸提、去色素、除蛋白、透析、DEAE-Cellulose(DE-32)和SephadexG-75凝胶柱层析得到纯的水溶性物质(GPS),DNS法检测和IR分析证实,GPS为多糖类物质,比旋度[α]15D 125°(c0.1,H2O),经纸层析(PC)、元素分析、IR测定、13CNMR分析,确定其基本结构为α-(1,4)键连接的单一葡聚糖.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甘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及确定药效成分,对甘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甘草,对甘草水提液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并对分离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计算IC50值。经结构鉴定,从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1 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黄豆黄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得到。体外检测表明,该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5646 mg·mL-1,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2.
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萃取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酸化剂与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粗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水为萃取剂,样品/萃取剂为1∶8,在90℃提取,萃取时间2h/次(共3次),H2SO4(3.5mol·L-1)作酸化剂,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甘草酸粗品中甘草酸含量为6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了以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方法.采用ODS色谱柱,甲醇-乙酸(φ=3.6%)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测得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0.20~1.00g/L,平均回收率为91.2%,RSD=1.28%;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为0.0022~0.0110g/L,平均回收率为97.5%,RSD=2.20%.该实验为甘草综合品质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天鹏  黄瑛 《大自然》1989,(2):26-27
甘草(G.Uralensis)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无论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人类对甘草的利用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我国甘草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甘草的需要量与日俱增.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带来的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甚至引发了一场"甘草官司",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甘草问题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甘草的利用率,对从甘草边角料中提取甘草酸及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收率为目标函数的提取甘草粗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以蒸馏水为萃取剂和硫酸为酸化剂,甘草边角料粒度为1~2mm,pH值为2,温度为90℃条件下,粗品的提取收率达8%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的NaC1处理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分别在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取样,测定甘草子叶愈伤组织鲜重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NaCl的浓度低于85.5 mmol/L时,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增加,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在第28 d时,85.5 mmol/L NaCl处理的子叶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41 mg/g,比未作NaCl处理的对照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1.31 mg/g)提高了7.83%(为0.10 mg/g),约为对照的1.078倍.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胀果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甘草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乌拉尔甘草作为试验对象,探究其各器官(根、茎、叶和根状茎)是否存在化感自毒作用。利用乌拉尔甘草各器官不同浓度(0、0.025、0.1 g/mL)的水浸提液开展种子萌发试验,以模拟研究甘草根系分泌物及茎叶淋溶物对自身种子的化感自毒潜力,并将各器官粉末与土壤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开展盆栽试验,以评价甘草残茬和凋落物对幼苗生长的化感自毒效应。结果表明:所有器官的水浸提液均显著地降低了甘草种子的萌发指数,并表现出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即水浸提液浓度越高,则对种子萌发指数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茎、叶和根状茎高浓度水浸提液(0.1 g/mL)处理下的甘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11.1%、17.3%和11.1%;所有处理组的种子均存在延迟萌发现象,并且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的延迟效应愈加显著。在幼苗盆栽试验中,所有处理组均对乌拉尔甘草幼苗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添加甘草根、茎和根状茎粉末的处理完全抑制了幼苗根状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根、茎、叶和根状茎粉末处理的幼苗地下器官甘草酸含量分别降低70.9%、21.5%、49.3%、62.5%,总黄酮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结构相似的异甘草素和甘草素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上的吸附差别研究了MWNTs的吸附选择性,通过吸附速率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比较了MWNTs对异甘草素和甘草素吸附能力。结果显示,异甘草素和甘草素在MWNTs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接近于均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MWNTs对异甘草素的吸附能力强于对甘草素的吸附。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结构相似的异甘草素和甘草素的吸附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甘草甙为例,利用萃取、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草甙进行了提取分离.液-固萃取条件为:水作为萃取溶剂,原料的质量浓度为40 g/L,萃取温度为90 ℃,萃取时间为2 h;液-液萃取溶剂选取正丁醇.将萃取后的产品经过两次层析纯化后重结晶,可实现甘草甙的精细分离.经纯化后的甘草甙选取最佳分析检测条件(流动相:3%的冰醋酸水溶液:乙腈=4:1;固定相:硅胶C18;流速:1 mL/min;波长:254 nm)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红外对所得产品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