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上,1935年由Einstein、Podolsky 和Rosen 合作发表的论文,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超出物理学界。后人把这篇论文称为EPR论文,把所提出的问题称为EPR 佯谬,把佯谬中出现的粒子对称为EPR 对,在完备性和定域性之间二者择一称为EPR 定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Rydberg波包分析量子体系的动力学行为是研究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对应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从自动关联函数和概率密度两个方面讨论了重力场中量子弹跳球的Rydberg波包的恢复和演化,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个不能完全恢复的量子系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维无限深势阱的量子运动严格的解析计算表明,经典极限下,量子力学中的物理量在等权波包下的期望值,趋于经典力学量的傅立叶级数的Fejér平均值,而不是傅立叶级数本身.而且,当等权波包中叠加的本征态的数目N等于量子数n的平方根时,等权波包的不确定性最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维无限深势阱的量子运动严格的解析计算表明,经典极限下,量子力学中的物理量在等权波包下的期望值,趋于经典力学量物傅立叶级数的Fejer平均值,而不是傅立叶级数本身,而且,当等权波包中叠加的本征态的数目N等于量子数n的平方根时,等权波包的不确定性最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精确求解简谐振子的含时Schr dinger方程 ,分别得到相应于基态和各激发态的波包形式解 ,并且证明这些波包的质心按照经典运动的周期振动 ,而波包的形状保持不变 .在振子的力常数随时间改变的情况下 ,所得到的波包解与通常简谐振子的波包结构相同 .其质心仍遵从经典规律 ,但波包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可以展开、收缩或脉动 .  相似文献   

6.
1924年,德布洛衣提出波和粒子的统一理论后,许多物理学家(包括德布洛衣本人)都曾企图把粒子归结为波包,但由于和电子或其它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相对应的德布洛衣波群在真空中有色散,因而波包不可能稳定,所以粒子即波包的说法就再没有人提了.粒子波包说目前虽然遭到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的反对,但这一学说的影响还远远没有肃清.例如:几乎所有量子力学书,目前都还给波包一定的地位,说什么德布洛衣波的群速度就是粒子速度.有的书还利用波包推导测不准关系等等. 本文对德布洛衣波群的相速度、群速度、和粒子速度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粒子的速度和群速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德布洛衣波是一种平面波,德布洛衣波群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稳定波包,因此粒子和波包更不存在必然联系,用波包推导测不准关系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改进了R.Penrose的方法,对自由粒子的Gauss波包波函数(概率幅度)赋予了更清楚的几何描述.并将波包中含有的每一个可能k值的平面波,解释为随机过程的一个可能的周期性样本函数,进而解释了“几率包的收缩“.  相似文献   

8.
在两个自旋1 2粒子形成纠缠态的条件下不用不等式论证了量子力学具有Ein stein,Podolsky,和Rosen的局域实在论所无法说明的非局域关联性。从而证明了EPR局域实在论不能重现量子力学的独特的非经典结论。  相似文献   

9.
EPR思维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EPR论文提出的背景。回顾了1985年在BBC举行的科学讨论,并提出了今天仍需要做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指出狭义相对论(SR)与EPR思维在思想体系方面的一致性,它们关系到合理的自然观和宇宙观的建立,而超光速的可能性问题成为它们与量子力学(QM)矛盾的焦点。叙述了与EPR思维直接相关的量子信息学的发展。认为应深入研究EPR才能消除神秘感。  相似文献   

10.
测不准关系多年来一直是量子力学中与哲学界进行争论的题目,近几年国内《大学物理》与拿国量子力学教学研讨会上的讨论,意见也不尽一致,见文献[1]、[2]、[3],本文就测不准关系及其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关于测不准关系的引人及证明常见的量子力学著作利用波包、狭缝衍射或其他实验例证得出测不准关系,同时又加以严格征明。而国内量子力学教程只以严格证明得出: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审美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审美教育思想是其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趣味"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本质,以"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从而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地位及方式,故而为中国现代意义上审美教育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武宁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文章在大量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三个程度副词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所见资料客观而详细地叙述了国内美学界关于“美的规律”的各种观点,以期推动对美规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晖 《科技信息》2008,(16):56-56
在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中,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的作用,是一个大的艺术研究课题。过去我们一向对于油画受着中国社会变革形势的制约这个它律性问题都予重视;相形之下,对于民族文化以下这个方面(也可以看作艺术的它律性方面之一)却比较忽视一些。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中西绘画比较方面注意有所学习,但是把问题提到文化心理特片这个更宽层次上面来却很晚才注意到。中国油画家还必须在前者的基础上融会东方文化审美意识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关注当代社会和人的生命价值,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体验这门传统绘画艺术并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在其历史嬗变中的实用主义取向,早在第一代实证主义者那里就已初露端倪,在第二代那里转向的踪迹已十分明显,而在第三代那里则彻底实现了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合流。这种转向表明:现代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在本质上存在内在相通之处,经验主义的“还原论原则”本身就提供了一条能通过自身的调整或转换而走向实用主义的内在通道。但刁诡的是,经验主义一旦被实用主义强行增补后,不仅豁显了其自身的致命缺陷,而且还对之构成了解构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和”与“争”是伦理思想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于各种伦理思想之中。从中西伦理心理的比较中,揭示了“和”与“争”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及应如何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稳定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合作与斗争的关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心理观。  相似文献   

17.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打"、"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穷举的方法考察了《醒世姻缘传》中的介词"从"和"打"以及较为特殊的山东方言介词"齐"。发现三者在用法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如都有表示处所的起点的用法;都只用于动词之前等。同时三者又有一些不同,如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的用法比"打"、"齐"要复杂,但跟现代汉语相比尚有一些用法未出现;"打"相对于现代汉语不表示"时间的起点",却有较为特殊的表示"时间终到点"的用法;"齐"没有表示"经由"的用法等。这些都勾画出了这三个介词语法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是哲学的中心课题之一。在近代哲学中,无论是费尔巴哈的“自然人”还是施蒂纳的“唯一者”,都没有科学地解答人的问题。马克思开辟新的人学视域,提出“现实的个人”才是构成历史的真正主体。在对旧的人学思想辩证扬弃的基础上,给予“现实的个人”以科学的规定性,具有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发展要求“两课”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进行变化,这是“蛇口”风波给我们的启示。因此,“两课”教师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身份来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并善于解决大学的思想问题,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接受率,要坚持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把思想性融入科学性,趣味性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