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02潴留,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2.
慢性呼衰酸碱失衡的特征及AG和潜在HCO3-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酸碱失衡类型,及阴离子隙(AG)和潜在HCO3^-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结合AG值和潜在HCO3^-对329例次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结果:①单纯生酸碱失衡180例次,二重性酸碱失衡100例次,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16例次(其中呼酸型10例次,呼碱型6例次);②呼酸共182例次(其中单纯性呼酸91例次),代酸共102例次(其中单纯性代酸26例,AG增高型代酸95例次,AG正常型代酸7例次,如不测定AG将有75例次代酸漏检。);③代碱116例次(其中单纯性代碱50例次,合并低血钾的代碱46例次),呼碱28例次(其中单纯性呼碱13例次);④呼酸并代酸43例次,呼酸并代碱38例次,呼碱并代酸7例次,呼碱并代碱2例次,代酸并代碱10例次;⑤应用AG后,TABD从0增至16例次,如不应用潜在HCO3^-将有5例次漏检。结论:①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出现多种类型的酸碱失衡;②AG和潜在HCO3^-在提高代酸和TABD诊断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AG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注意AG正常型代酸的判断;④代碱时低血钾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补钾和避免医源性所致的低血钾。  相似文献   

3.
评价在普通病房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3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NIPPV)47例,B组(常规治疗)46例,动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以及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意识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需要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例数。A组患者治疗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与B组患者相比较,pH、PaO2、PaCO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A组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下降,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在临床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和气管切开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呼吸机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时,能缓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了呼吸功能,减少了并发症;可作为此类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发生气体交换障碍的机制。采用丹麦雷度公司ABL-620型血气分析仪对4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进行氧合功能指标监测,主要指标为PaO2、P50、Shunt、Px、A-aDO2、OI和RI。结果显示,4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PaO2、P50、Px和OI均下降,而Shunt、A-aDO2和RI则明显增高,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差异(P<0.01)。21例经呼吸机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因此,重症肺炎、I型呼衰气体交换障碍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表明监测氧合功能指标对观察病情变化、转归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匀给予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液2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24小时纳洛酮总剂量4mg,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23例患者中20例治疗好转,另外3例因病情无变化或恶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16例治疗好转,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插管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许娟  周红梅  韩浩 《甘肃科技》2010,26(19):169-171
观察高海拔地区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47例来自海拔1517m的兰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使用NPPV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NPPV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化痰和鼻导管低浓度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h的神志、呼吸、血压、血气分析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NPPV治疗组2h后患者神志、血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与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高海拔地区NPPV能迅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神志、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情况,血气分析pH、PaO2、PaCO2、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NPPV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重要手段,与平原地区报道的肺性脑病NPPV相比参数的设置有些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对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对137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的血氧分压p(O2)和血清CTnI及心肌酶谱进行检测,按氧分压的水平分成3组,观察CTnI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并分析COPD患者p(O2)与CTnI及各种心肌酶的相关关系.结果轻、中、重度低氧血症组的CTnI分别为(0.15±0.08)μg/L,(0.87±0.92)μg/L和(2.24±0.97)μg/L,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3组p(O2)水平与相对应的CTnI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68 1,P<0.05).死亡患者8例,平均CTnI为(3.62±1.08)μg/L,与存活病例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氧血症可导致COPD患者血清CTnI显著升高,且与氧分压p(O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当CTnI明显升高时,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低钙血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8例为观察组;38例其它疾病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低钙血症发生率30%;对照组发生率13%。X24.07,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钙血症发生率较其它疾病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症提供依据。方法对79例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4h、3d及5d动脉血气、意识、治疗后患者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经NIPPV治疗,与治疗前比较,68例患者PaCO2明显降低、pH升高,均脱机出,有效率达86.1%;7例改为有创通气,4例放弃治疗。结论BiPAP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并重症呼吸衰竭或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意识障碍并非无创通气的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5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照组给以可拉明1.875 g+洛贝林15 mg加到500 ml液体中维持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5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照组给以可拉明1.875 g 洛贝林15 mg加到500 ml液体中维持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     
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死亡区"扩大(图)海洋低氧区或缺氧区又被称为海洋"死亡区",因为生物难以在低氧或缺氧状态下存活。德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为海洋低氧区的形成"推波助澜":过去50年中,全球变暖已使中、东赤道大西洋和赤道太平洋的低氧区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确诊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用药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低氧血症对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 .方法 对 137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的血氧分压p(O2 )和血清CTnI及心肌酶谱进行检测 ,按氧分压的水平分成 3组 ,观察CTnI及心肌酶谱的变化 ,并分析COPD患者 p(O2 )与CTnI及各种心肌酶的相关关系 .结果 轻、中、重度低氧血症组的CTnI分别为 (0 .15± 0 .0 8) μg/L ,(0 .87± 0 .92 ) μg/L和 (2 .2 4± 0 .97) μg/L ,3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3组 p(O2 )水平与相对应的CTnI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 =0 .96 81,P <0 .0 5 ) .死亡患者 8例 ,平均CTnI为 (3.6 2± 1.0 8) μg/L ,与存活病例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 .结论 低氧血症可导致COPD患者血清CTnI显著升高 ,且与氧分压p(O2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当CTnI明显升高时 ,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5.
刘荆湖  康忠德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6M):100-100,106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55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照组给以可拉明1.875g+洛贝林15mg加到500ml液体中维持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对83例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治疗观察.结果表明:83例病人中除2例属癌肿晚期无法施行一期切除吻合而行单纯结肠造口,1例行急诊Miles手术,5例行Hartmann手术外,其余75例均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手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占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均予以治愈,手术效果满意.因此,对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儿结局.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2002年1月至2009年4月间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1例,根据空腹血浆白蛋白测定将其分为低蛋白血症组26例(A组),非低蛋白血症组35例(B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围生儿死亡率.结果:低蛋白血症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非低蛋白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围生儿死亡率以低蛋白血症组为高(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病情严重,胎儿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CR),低体重儿,胎死宫内等围生儿不良结局.应尽早确诊,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收集数据得出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来看,常规药物治疗加无创通气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外加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各个医院实施采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并发症病历21例,其中并发消化道症状5例,皮疹及胸膜炎各4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心血管损害、关节伴肌肉损害各2例,血液系统损害1例。本病肺部体征多不典型,可伴有肺外各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化,若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提检胸部X线及支原体PCR等有关实验室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肠外营养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后续转归治疗注意事项及药学监护要点。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肠外营养致胆汁淤积型肝损害患者的不良反应鉴别及药物治疗,分析总结整个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后续治疗注意事项,并提供药学监护。长期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可能较大,用药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临床药师参肠外营养致胆汁淤积型肝损害患者的不良反应鉴别分析,药物治疗及提供药学监护,可为有效预防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引起药物型肝损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