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永新 《科学通报》1978,23(8):502-502
对陨石熔壳的物质成分及微结构构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陨石表面与大气层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而且可以为重返大气层宇宙飞船外表材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于吉林陨石的外表特征如气印(烧失坑)、龟裂纹、疣状凸起、细沟纹等,以及熔壳的厚度和颜色在巳发表的两篇科研报告中均有所描述。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成基、葛玉茹、郑国宪和清华大学王运辉等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对吉林陨石雨中的Ⅰ、Ⅳ、Ⅴ、Ⅵ、Ⅹ号陨石的12块原状熔壳样品,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结构和徽构造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小霞 《科学通报》1984,29(11):674-674
吉林陨石降落后,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并把样品分赠给12个国家40多个实验室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提出的~(21)Ne—~(60)Co分类方案,为吉林陨石各个样品恢复相对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进一步为吉林陨石母体的形成、大小和被烧蚀的程度以及其热历史、冲击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讲叙了著称"世界之最"的吉林陨石的形成及陨落、内部结构及科学价值,以及吉林陨石的鉴别及珍藏.  相似文献   

4.
中国3块普通球粒陨石的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秦协  史仁灯  洪吉安 《科学通报》2007,52(16):1930-1934
吉林陨石(H5)、亳县陨石(LL3.8)和庐江陨石(LL6)全岩及其磁性组分、非磁性组分和团块等分别测量了Re和Os元素丰度及Os同位素组成. 结果表明3块陨石全岩的Re和Os元素丰度分别在对应的H群和LL群普通球粒陨石范围内. 亳县陨石和庐江陨石磁性组分的Re和Os元素丰度在高Os含量的ⅡAB+ⅢAB铁陨石范围内. 非磁组分的Re和Os元素丰度低于全岩. 吉林陨石团块的Re和Os元素丰度在LL群范围里. 3块陨石全岩的Re-Os同位素比值分布在ⅡAB+ⅢAB岩浆型铁陨石等时线附近的普通球粒陨石范围内. 亳县陨石磁性和非磁性组分的Re-Os同位素比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庐江陨石非磁性组分有近期Re的加入, 使其187Re/188Os比值明显偏离铁陨石等时线. 吉林陨石团块的Re和Os元素丰度较全岩的低, 但187Os/188Os比值较全岩的高.  相似文献   

5.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82,27(18):1133-1133
为了恢复吉林陨石在通过地球大气层前的形状、大小、重量和估算其烧蚀量,并探讨吉林陨石的辐照历史,我们对吉林一号陨石的各顶角部位选取了9个样品以及3个其他碎块样品,用低本底Ge(Li)谱仪和二维γ-γ符合谱仪,对样品中的~(26)A1(T_(1/2=7.16×10~5年)、~(60)Co  相似文献   

6.
施泽恩 《科学通报》1978,23(3):170-170
本文主要报道吉林球粒陨石(H群)的铷-锶年龄及锶同位素研究的初步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文献[2,3],探讨了H群陨石母体由太阳星云中分异出来的时间及其在太阳系早期历史中锶同位素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原位液体室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使用范围,使之能够以纳米尺度的成像分辨率对液体环境中的样品进行实时动态分析.本文基于本课题组近年来参与和开展的研究,综述了原位液体室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进展,包括原位液体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电化学反应过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原位液体室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华梅 《科学通报》1978,23(3):172-172
研究陨石的天然剩磁,测定早期太阳系的磁场强度,对于人们了解地球和行星的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通过对吉林陨石的磁性分析,提出42亿年前行星际空间磁场强度比现在高上万倍的初步认识。本文就是这一研究结果的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9.
张峰 《科学通报》1990,35(20):1579-1579
用固体核径迹技术研究由随州陨石中分选的辉石单矿物的古径迹密度和反应堆中子诱发裂变径迹密度,测定辉石的平均古径迹密度为(7.6±1.1)×10~3/cm~2,与吉林陨石中心辉石样品的古径迹密度(8.4×10~3/cm~2)相当,这表明随州陨石古径迹绝大部分由自裂变元素自发  相似文献   

10.
侯渭 《科学通报》1990,35(23):1808-1808
根据球粒陨石全岩样品的高压熔融实验,我们已对地球早期核幔壳的分异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原始物质熔融过程中金属-硫化物相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核的形成机制,我们进行了吉林陨石富金属Fe-Ni相的高压熔融实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形成于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清镇和Yamato691(EH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了研究。这两个陨石均存在富FeO硅酸盐和少量富Ca,Al包体。绝大部分富FeO硅酸盐为低Ca辉石,并主要以晶悄状产于细粒基质,仅有少量产于球粒。在清镇陨石中,富FeO硅酸盐晶屑常包裹大量尘状贫Ni富Cr的金属,它们形成于FeO组分的 还原作用;作为对比,在Yamato691陨石中,仅有少数晶屑包裹尘状金属,这种差异与清镇陨石较Yamato961更还原的形成条件一致。富Ca,Al包体具有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类似组分相同的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研究认为:(1)富FeO硅酸盐晶屑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氧化区域,然后迁移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形成区域;(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的类似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源区。  相似文献   

12.
吉林陨石的矿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生 《科学通报》1982,27(17):1066-1066
对于吉林陨石五个不同部位的样品(1-2,1-4,4-032,5-033和Ⅵ-21-057)进行了较详细的光学、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研究。模式分析表明该陨石具有以下矿物组成:硅酸盐(和磷酸盐),89.9%;金属,7.2%;陨硫铁,2.7%;铬铁矿,0.29%。此外,还含有极少量钛铁矿、自然铜和白磷钙右。对于不同部位的样品,在矿物组成上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周小霞 《科学通报》1982,27(18):1136-1136
新近我们利用低本底环反符合屏蔽NaI(T1)探测系统和FH-450型4096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装置,对山东广饶陨石、宁夏吉兰太陨石和吴忠落冰等样品,进行了非破坏性γ谱分析。另外,又在吉林陨石Na~(22),A1~(26)、K~(40)、Sc~(46)、Mn~(54)、Co~(57),Co~(60)等核素的测定基础上,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结构的高精度可控加工是制约器件小型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而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辐照有望在加工精度上推动纳米加工的进程.透射电子显微镜中高能电子束不仅能用于原子结构成像,还可用于原位辐照加工.因此,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辐照效应研究既有利于从原子尺度上探索材料在电子辐照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及结构演变规律,又有利于加深对电子辐照过程的理解,为纳米结构的高精度可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子辐照效应,并综述近年来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石墨烯、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二维层状材料原位辐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二维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精准、可控加工低维纳米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77,22(11):507-507
中国科学院于8月20—29日在北京举行了吉林陨石雨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天文、地学、化学、核物理、力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代表,交流了研究成果、实验技术与工作方法,商讨了深入开展我国陨石研究工作的设想.一年多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院内外各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统一规划,相互协作,发挥各个学科的专长,采用国內较先进的测试技术,对吉林陨石雨标本进行了综合研  相似文献   

16.
王道德 《自然杂志》1995,17(1):13-17
陨石是各种不同的地外物质,其成分从类似太阳的原始球粒陨石到来自破裂小行星核的岩浆Fe-Ni物质,因此,陨石类型和作为陨石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陨石分类学的研究,受到陨石学家和天体化学家的关注,特别对独特的和新的陨石类型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在陨石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裴静娴 《科学通报》1980,25(1):32-32
1976年3月8日,吉林陨石雨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坠入大气层吋,与稠密的空气摩擦,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使周围空气温度剧增,使陨石表面温度高达2000—3000℃,造成表面氧化,熔蚀和烧失。这次陨石雨,在19公里的高空爆裂后,分离成上千块碎片,撒落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陨石雨。本文扼要报道吉林陨石雨的热发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热释光法测定吉林陨石的温度梯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京发 《科学通报》1981,26(17):1057-1057
本文介绍了用热释光法测定吉林陨石陨落时由于大气加热所产生的温度梯度。实验测定在距熔壳表面5毫米范围内的温度梯度约为31℃/mm,比以前所发表的其它陨石的温度梯度都大,同稳态连续烧蚀模型的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但距离超过2厘米以后,所测得的归一化热释光几乎是一个常数值,这就表明大气加热过程未能达到比2厘米更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18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化石微生物可能存在于至少两块火星陨石中的新证据。D·S·麦基展示了 Nakhla和 Shergotty 陨石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在两块陨石中,他发现了在细微的饱含泥土的裂缝中,有一群群圆形和椭圆形结构。麦基注意到,Nakhla 中的球粒在铁氧化物中含量丰富,在地球上这是一个普遍发生的过程(微生物死亡并矿化)。另外,这些可疑的结构大致有半微米宽,大小同许多地球上的细菌相当。而他的小组以前在另一块火星陨石 ALH84001中发现的许多有争议的化石生物则小得多——微生物学家们认为它们太小,不足以成为可存活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0.
侯瑛 《科学通报》1964,9(8):727-727
陨石是降落到地球上来的唯一的星际物质标本,因此它是研究宇宙地质的宝贵材料。陨石化学组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陨石在各个运动阶段内所发生的许多演化,而且通过陨石内宇宙成因核还可能研究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强度、能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等。按地球上各地区发现的陨石统计数字判断,每年降落在我国领土上的陨石约有2—9块。但目前实际收集到的陨石标本却还不够多。对铁陨石化学组成的研究也还比较少。在我国的铁陨石中只有新疆准葛尔和内蒙乌珠穆沁铁陨石发表过化学成分的数据。另外,也曾经有过广东梅县、河南巩县、“铁陨石”的报导。我们最近研究了河北商都、广西南丹、新疆准葛尔、内蒙丰镇、内蒙凉城岱海、内蒙乌珠穆沁铁陨石的化学组成。同时也对这些铁陨石的比重及其锥纹石宽度进行了测量。所得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