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N—芳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乙酸酐、三乙胺、硫酸镍的作用下,以马来酸酐和芳胺为原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了N芳基马来酰亚胺.同时,对所合成的两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端酰氯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端羟基的聚芳酯(PAr)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Ar和HTH-6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POM、DSC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这些嵌段共聚物都属于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在低温下无宏观相分离,而在280℃以上出现相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ET和HTH-6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POM、DSC、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DSC和POM结果证明这些嵌段共聚物都属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在240~280℃无宏观相分离,而在较高温度(>280℃)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ET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随共聚物中HTH-6含量增加,PET的结晶速度明显增加,而共聚物中PET含量增加,HTH-6的结晶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Mo-O/EN的无机/有机杂化晶体,并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8.086(2),b=14.467(1),c=8.920(1),β=98.152(14)°,V=1032.9(2)3,z=8. 相似文献
6.
PA—66/HTH—6热致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端羟基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瑞基为酰氯的尼龙-66(PA-66)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A-66与HTH-6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POM和DSC证实,嵌段共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热致性向列型液晶,在较低温度为无微观相分离,在较高温度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A-66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乙酰比啶缩氨基脲与CuX2(X=Cl,NO3,OAC,1/2SO4,NCS)形成的5个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学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以大分子引发剂PEO-Br引发,CuBr/Sparteine体系催化,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基对苯二甲酸二(对甲氧基苯酚)酯(PEO-b-PMPCS)两嵌段聚合物,然后在丙酮和水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嵌段共聚物与α-环糊精的组装,形成了α-CD-PEO-PMPCS的准聚轮烷.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质子核磁共振、碳13交叉极化/魔角自旋对准聚轮烷进行了表征,证明PEO链段处于环糊精分子内腔中. 相似文献
9.
以SDS为乳化剂 ,配制了SDS/NBMI/H2 O三组分O/W微乳液 .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聚合 ,记录聚合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 ,研究了聚合动力学 ,并探讨了微乳液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0.
对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N-(11-羧基十一烷基)马来酰亚胺(CUMI)自由基共聚合体系进行研究,考察了共聚单体组成对共聚合反应转化率、共聚合初始反应速率、共聚物组成及分子量的影响.发现HPMA和CUMI共聚合体系可以在较宽的单体组成范围内得到交替共聚物;且当单体组成(HPMA/CUMI)的摩尔比为5/5时,共聚合初始反应速率最大.共聚单体对HPMA(M1)/CUMI(M2)在甲苯中的竞聚率分别为r1=0.01,r2=0.10.此外,采用1H NM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氘代氯仿中N-丁基马来酰亚胺(NBMI和苯乙烯(St)的络合性能,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正戊醇为复合乳化剂,配制了含有NBMI和St的O/W微乳液。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微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配比对共聚合的影响,并对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丁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微乳液共聚合是按照自由-络合机理进行的,在共聚合过程中,既有自由单体参与,又有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参与。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丁酯,确定了酯化反应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冰乙酸用量为0.1mol,丁醇用量为0.2mol,氯化亚锡用量为1.0g,回流时间为1.5h,酯化率可达92.7%。 相似文献
13.
14.
在紫外光辐照下,采用溶液聚合获得了4-丙烯酰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APMP)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用^1H—NMR测定了单体摩尔比分别为10/90,30/70,50/50,70/30,90/10时的聚合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PMP投料比的增加,体系达到较高转化率(50%)所需要的时间越短,并且当体系的转化率高于40%时,共聚物的组成变化较小,基本趋向于稳定.根据^1H—NMR的结果利用扩展的Kelen—Tüdos方法得到了APMP和MMA的竞聚率分别为0.353(APMP)和0.168(MMA).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水溶性共聚物ST—PAM—PAA通过扩链交联,制奋生物降解膜的可行性。实验系列研究了起始线性接技共聚物的组成、粘度、酯化反应程度,以及成膜工艺对膜性能及生物降解行为的影响。另对ST—PAM—PAA中ST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由顺丁烯二酸酐和谷氨酸制得顺丁烯二酸酰谷氨酸亚胺(BIG),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两种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亲性梳状无规三元共聚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投料配比等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了微包囊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EVOH/蒙脱土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有机化蒙脱土(MMT)为无机相,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为基体树脂,通过熔融插层制备出了EVOH/蒙脱土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分析了不同的MMT配比制备的EVOH/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EVOH/蒙脱土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片层间距的大小与MMT的含量有关,MMT的含量小于8%时,其含量越少,片层间距越大,此时形成的是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MMT的含量在8%~15%时形成的是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而MMT的含量超过15%时,片层间距无明显变化。MMT的加入还会影响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温度(Tc)、晶型和熔融温度(T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