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一种应用于802.11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快速切换方案。对所有邻接点提前进行相互身份认证,当存在多个可选的邻近AP时,结合信号强度和负荷选择目标AP。切换时既可以保证切换安全,又可以减少无线终端的重新认证时间并有利于AP的负荷平衡。 相似文献
2.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它通过对邻接接入点的提前认证,可以减少切换时无线用户的重新认证时间;同时,漫游密钥和对主密钥的频繁更新可以保证切换安全.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很低的切换时延,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无线局域网中信道切换时延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快速信道切换方案FCH-USRP(fast channel handoff with USRP)。通过使用USRP(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设备对所处无线环境进行信道扫描,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无线信道信息,从而减少用户的信道切换时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信道切换时延,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中断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4.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已得到了广泛的部署.在无线局域网中,终端移动时经常发生切换,需要进行安全认证,这导致较长的处理时延,降低了服务质量.目前的认证方法,如AAA和IEEE 802.1x,不能支持低时延切换.本文提出了一种两级认证方法,移动终端在快速切换协议中可以执行认证.在漫游到新域之前从目标接入点获取一个临时身份,通过使用该临时身份继续认证快速接入.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必须执行再认证,以便完成正常的认证过程,否则,认证接入将被终止.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级认证方法在切换过程中显著地减少了切换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切换过程包括扫描、认证和重关联3个阶段,其中扫描阶段占切换时延的90%以上,因此解决切换时延问题主要是降低扫描阶段的时延。文章对传统邻居图切换机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基于改进邻居图的WLAN快速切换机制。该机制综合考虑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信号强度、负载以及移动站点(station,STA)的运动方向,计算出每个AP的权值,确定候选AP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STA依次选择候选AP进行认证重关联,直至成功,从而减少扫描信道数量,达到降低扫描时延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切换机制有效降低了切换时延,减少了乒乓切换的发生,满足实时性应用的需求,实现了快速切换。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IEEE802.1x的无线局域网中,所有站点只能和接入点直接通信,从而导致无线局域网的吞吐率较低,接入点运算负荷过大。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将改进的消息可恢复Rabin-PSS概率签名算法和El-Gamal签名算法相结合,采用非对称认证的方式进行无线局域网接入认证,减轻接入点的运算负荷。同时,Rabin-PSS概率签名算法具有消息可恢复功能,可节省通信的带宽。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移动终端切换的过程和现有的改进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切换方案——基于分片Cache更新的WLAN快速切换方案.该改进方案由基于动态域值的Cache更新策略、AP负载均衡策略和分片信道扫描的Cache更新策略组成.实验表明:该方案有效的避免了移动终端在静止和AP信号较好的条件下的Cache更新;在保证Cache及时更新的同时降低每次更新Cache的开销且又能有效减小切换时延,同时在AP选择时很好的考虑了AP的负载均衡.因此该方案能够显著得提高移动终端在AP间切换得性能.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快速AP间切换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无线模块的切换方法有望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但是缺乏具体的实验论证,特别是切换过程中该方法对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为此,建立快速AP间切换实验床,并对该方法的切换延迟和切换过程中的网络吞吐量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执行AP间切换时的网络延迟不超过10 ms,并且对端到端吞吐量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从实验上论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的AP间切换.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存在丢包现象,通过研究WLAN的链路层协议切换步骤,提出了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策略来解决无线通信高速切换时的数据丢包现象,并通过构建高速无线通信切换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减少扫描信道数量和选择扫描信道的异步无线通信切换机制可以将切换链路中断的时间由6s左右缩短至不到2s。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基于平滑选择扫描与动态缓存的快速切换机制,典型的切换过程包括扫描、认证、重关联3个阶段,该快速切换机制主要减少扫描阶段时延,通过平滑选择扫描算法减少了扫描信道的数量并将扫描阶段划分为更小的扫描周期,同时通过动态缓存算法在缓存表命中的情况下省去了扫描阶段。仿真结果表明该切换机制将通信时延降低到50 ms以下,满足了无线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自适应的垂直切换算法.在切换发起阶段,移动终端会根据接收信号的强度不断调整接口的激活间隔时间,扫描可能存在的无线信号.在切换判决阶段,采用多属性判决法对每种网络的综合性能进行判断.仿真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案中以固定周期扫描无线信号,提出的方案在节省终端功率的基础上能够更及时地发现新的无线网络,并能更快地接入综合性能最好的网络. 相似文献
13.
基于QoS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切换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率,又较好地保证了业务在新路径上的QoS。 相似文献
14.
针对智能传感节点采集的隐私生理信息在人体局域网(body area network, BAN)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结合BAN的IEEE 802.15.6标准,提出一种将挑战/应答(challenge/response)的身份认证机制应用到BAN的认证中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使用HMAC-SHA256算法。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和流水线(pipeline)设计思想对该算法进行硬件实现。在Quartus II集成开发环境下,以Altera公司的Cyclone IV系列ED2-115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完成了设计综合,并使用Modelsim软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实测结果显示,该方案满足BAN系统功耗和资源消耗的设计要求,可应用于BAN的身份认证设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制定的无线局域网安全国家标准(WAPI)系统结构复杂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应用于无线局域网,实现密钥协商与双向鉴别。该方案简化了系统结构,为中小型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可行的安全方案,同时克服了WAPI的安全缺陷。通过性能分析、安全性分析以及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方案比WAPI更适用于中小型无线局域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线局域网接收信号强度分析的混合室内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室内位置服务,需要在结构复杂且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精确定位.根据对无线局域网接收信号强度的分析,可以利用三角定位算法和指纹定位算法进行混合室内定位.首先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离线构造参考点接收信号强度数据库,并采用三角定位算法估算所有无线接入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定位精度需求设定混合定位方法的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在线定位时,根据用户终端实际接收到的无线接入点个数和信号强度选择三角定位算法或指纹定位算法进行位置计算.实验表明,该室内定位方法有效且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