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心理学继承和发扬了精神分析的动力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的整体论思想,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戈尔德斯坦机体论心理学进行了评析,其主要贡献是奠定人本主义心理学整体论的理论基础;提供机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理论来源;扩展神经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内涵和建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其局限是具有机体决定论的生物主义倾向;缺乏自我实现的丰富内涵和有些论述缺乏根据、比较偏颇.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依据下述资料来介绍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 )的生平和哲学思想:(甲)维纳在1948年发表又在1961年增订的《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译本第二版,郝季仁译,科学出版社,1963年,以下简称甲,页数从中译本)。(乙)维纳在1950年发表又在1954年大加修订过的《人作为人的用 相似文献
4.
控制论是雏纳团队精神的结晶。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巨人,维纳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在相距甚远的领域中进行的。维纳以他的远见卓识、博学多才和热情倡导,联合众多科技专家,通过学科交叉、才识互补、智力激发.创立了控制论。维纳善于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在他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开发无人区的科学思想深处,正是他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5.
怀特海机体哲学的环境思想可展开为本体论、知觉论、价值论和教育论的维度。这些维度各自呈现了一些不同于现代思想的新观念:环境根据机体世界观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处于环境中的人直接知觉到环境的因果效应,环境参与机体构成而有内在价值,等等。从环境本体论到环境知觉论再到环境价值论,无论是就客观实在还是从主观感受或者按价值导向来说,环境的基础地位、原始作用和根本意义都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种凸显对当代人类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形之下,现代思想缺乏环境意识的抽象发展在诸多方面都暴露了局限性并产生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控制论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可分成3个阶段:维纳与中国学者李郁荣的合作(1929-1949年);控制论概念的传入(1949-1955年);<十二年规划>制定后,控制论在国内的研讨和发展(1956-1966年).在统计、对比和分析历史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论思想在新中国的传播过程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科学传播模式--哲学先行,平行推动.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传播并不是始于吸纳具体的科学理论知识,而是始于辨明其背后的整体哲学涵义和应用意义.国内科学哲学界的学者从译介苏联的相关论文开始,后来发展到自主地进行大规模的研讨;工程理论界在钱学森及其创立的工程控制论的指引下培养了自己的研究队伍,理论上紧跟国际前沿并有自己的发展,应用上偏重自动化、航空和计算机的研究.这一传播历程为"文革"后迅速兴起的"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讨论热潮奠定了基础.最后,就控制论引发的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维纳创造的Cybernetics一词在中国被译为“控制论”,这种译法虽然很好地传递出维纳希望在生物体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的目的,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遮蔽了维纳企望实现人体与机器融合,进而造福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二是与数学分支control theory使用同一中文译名,引起了不必要的混淆。在考察维纳创造Cybernetics造词意图、当时译者选择“控制论”这种译法的历史原因,以及分析维纳的Cybernetics理论对现今技性科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将Cybernetics一词意译为“人机合成学”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10.
11.
12.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三种新的技术理念:第一,和谐的技术价值负荷,倡导多元价值的对话与协商;第二,和谐的技术伦理观,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第三,技术批判与建构和谐,实时意识到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异化,积极建构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术语定名的原则,分析了cyberspace的由来与发展,建议将其命名为“信息控制域”,俗称“赛博空间”,并阐述术语定名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表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料,也能成为建设现代中国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本文从(1)天道与人道一致的生态伦理信念(2)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念(3)仁爱好生的生态伦理情怀(4)资源爱护立法传统几个方面讨论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论"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及两种价值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辨析鲍德里亚休闲及自由时间理论出发,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包括“从事较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与“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性的自由时间”,后者是“消费性的自由时间”。消费主义价值趋向片面强调“消费性自由时间(闲暇时间)”,而马克思“生产主义”价值观则还强调“生产性自由时间”及“自由生产”的重大人文价值。辨清“自由时间”的双重内涵。有利于新兴的休闲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背逆传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塑造;张扬人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格价值意蕴;持续发展全球战略与人格价值实现三方面的论述,指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实现人格价值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