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7):34-35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符号Au的金,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9号元素是地球上最广受欢迎的贵金属。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美丽金属的起源可能是一种罕见而剧烈的爆炸事件。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元素周期表上的重元素,如金,铂、铅和铀等,都起源于宇宙中超新星的爆发。地球  相似文献   

2.
小文 《科学大观园》2009,(24):70-70
科学家在“维尔特2号”彗星尘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所有生命形式关键的组成成分一氨基甘胺酸。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证实了形成生命的一些必需成分起源于太空,并且被彗星或小行星携带到地球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陨石撞击导致猛犸象灭绝的假说认为,一颗来自太空的陨石在末次冰河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一段气候急剧变化的时期.但近日的一项研究称,真猛犸象以及其他一些冰河期巨兽的灭绝,可能并非由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所引起.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在对该假说的关键证据进行了分析后提出质疑.这些考古学家们发现,那些原本被认为是撞击爆炸形成的岩石和土壤熔滴,实际上是人类的生火活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对2012年坠落在斯里兰卡的一颗陨石碎片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存在藻类化石。这一发现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生命。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陨石碎片的电子显微照片揭示了已经变成化石的来自于外太空的微小生命形态。此前,科学家就曾发表一篇针对斯里兰卡陨石碎片的论文。研究论文作者深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有生源说提供了坚实证据。科学家曾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这就是自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生源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重元素体系往往表现出优异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质,其特殊的活性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因而是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的宝库,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大多数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是重元素;铀、钚等锕系元素是核能源、核武器的核心成分;稀土元素更是新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3年以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米尔顿·韦恩莱特教授就试图说服科学界,相信他在地球同温层发现外星生命。而今这位引发争议的科学家又声称发现新证据,证明地外生命就飘浮在距地球40千米的太空。他指出这些生物在DNA检测中呈"阳性",体积是从地面升入这一高度的颗粒体积极限的6倍。或发现生命播种器韦恩莱特表示在近地太空发现的生物,包裹在外星人设计的微小金属球内,用于在地球上"播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5,(6):4-6
<正>站在遥远的外太空,宇航员眼中的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脆弱绿洲,她再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宇宙中最大的东西。所有站在太空看过地球的人都说:"地球在茫茫无垠的宇宙中就像个‘蓝色小点',让人觉得急需保护。"本杰明·格兰特想让从未在太空旅行的人也对地球产生相同的感觉。他通过搜索谷歌地图,挑选出了既和人类、自然相关,又引人注意的最形象化的卫星图片,包括拥塞的大城市,极好的空旷荒野,巨大的采矿作业场景等。希望这些图片既可以帮  相似文献   

8.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外太空,为此,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搜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38亿-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科学家们此前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12):67-67
正恒星在"死亡阵痛"期间向外抛出的尘埃一直是科学家们未解之谜。但是要分析这些星际物质的行为就必须要进入深空,而且直到目前为止,了解这种物质的努力始终受到阻碍。不过,如今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他们设计的一种机器可在地球上制造出星际尘埃。这种名叫Cosmic的装置有助于天文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在恒星周围形成的这些微粒的类型。在垂死恒星周围形成的这些尘粒被抛入浩瀚无垠的宇宙后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酋‘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己。  相似文献   

12.
那些神秘讯号来自这颗行星 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不再适合人类生存,电影《星际穿越》中的末日变成现实,那么哪里才是人类的宜居地?或许现在不用担心了,因为英国的科学家们在不久前确认超级地球“格利泽581d”的存在,它也许能成为人类潜在的太空移民基地.据报道,天文学家几年前发现一颗距离地球约20光年、环境如地球一样符合孕育生命条件的行星“格利泽581d”,为科学界搜索“宇宙生命”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一直以来"蟹状星云"的辐射都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1054年,人类首次对这个6500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炸残留进行了观测记载.但不久前科学家们通过两架太空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正在猛烈爆发伽马射线,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震惊不已.意大利航天局伽屿射线轻型探测器望远镜观测到"蟹状星云"的伽马射线强度自2010年9月19日起突然提高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古老的类太阳恒星系统,它在宇宙产生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整个恒星系统包括了5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认为它孕育着远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古老的星球生命。这个类太阳系统中的恒星名为开普勒-444,距离地球17光年,112亿岁。当这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由原始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宇宙的年龄只是目前的五分之一。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学院博士Tiago Campante领导的星震学科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行星来源于岩石小行星,但有研究者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来源于"巨大的流体泥球"。研究认为早期太阳系中的含冰宇宙尘埃可能在受到辐射加热之后融化,形成由水和尘埃组成的泥团,进而变成更大的类行星天体的前体,该研究或许将动摇我们对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如何形成的认知。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美  相似文献   

16.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4,(19):35-35
<正>看着夜色中皎洁的月亮,我们很难想象它是一个环绕地球运转的贫瘠而荒凉的世界。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发现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并非一颗毫无生气的大石球,其地核周围可能存在一个至今仍非常活跃炙热的液态层。如果情况属实,对了解地球的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太空中的任何两颗天体彼此间都会产生引力拖拽效应。由于没有一条轨道是完美圆形,引力会随着两颗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发生改变。这种效应在一些卫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员近期表示,发胶物质可能有朝一日会成为我们搜寻地外文明的线索.现在,科学家们正试图寻求来自公众的资金支持,以便将他们的这一科学设想变成真正研究项目. 科幻小说家们早已幻想人类将一些原本不适宜居住的星球进行改造,使之转变为宜居环境的案例,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地球化改造".比如说对火星的改造:科学家们设想过让这颗红色行星的大气层加厚,以便使其变得适宜人类居住而不需要穿宇航服.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们曾在早些时间预言的地球灭绝种种可能里,地球两极翻转也赫然在列。而近日,科学家在研究地层深处构造时意外发现,在地球深处的一个活动剧烈的熔岩核,能产生具有让地球抵御毁灭性太阳风能力的磁场。这个保护性区域延伸数千英里,直入太空的磁性能影响从全球通信、动物迁徙到天气模式等各个方面。但这个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的磁场在过去200年中减弱了15%。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地球两极将要翻转  相似文献   

19.
刘凌 《科学大观园》2009,(10):55-55
大约2.4万年前,现代人类的近亲穴居人就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科学家们一直对穴居人的消失原因争论不休。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通过分析穴居人遗留下来的化石基因,他们发现身体产生过多的热量很可能是穴居人灭绝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1,(9):16-17
话说45亿年前的太古年代,如今被"锁定"在太阳系各行星中的原子,包括构成你我生命的原子,只是游弋于一大团圆盘状的宇宙尘埃、气体之中.这种被称为"星云"的星际云绕着我们幼年的太阳缓缓而行,犹如一个巨大的唱盘徐徐旋转,直到混沌初开的那一刻:星云开始聚集,继而"石化"成团,直到几百万的前,引力使星云形成了一个个行星,包括孕育了我们人类的地球.但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逐渐进化而成的人类智慧仍无法解释宇宙尘埃"石化"的成因,而"混沌初开"这一刻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科学意义上的开辟鸿蒙,也是我们人类"创世纪"故事的开始.可我们能够利用的证据偏偏又是支离破碎的:我们仅有若干珍稀的陨石,即那些不小心闯入地球运行轨道、从天而降的一些远古时代小行星的残骸;而在无意间入侵地球之前,这些小行星自太阻系"石化"之初便一直漂浮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