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0%的工业双氧水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丁二烯为单体,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考察了引发剂,溶剂等因素对产品产率及性能的影响,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粘度,羟值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产品的后自理方面,考察了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产品中残存的双氧水含量及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处理采用热水洗涤法。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端羟基聚丁二烯与四氢呋喃、甲苯、乙醚和乙醇四种溶剂的相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溶度参数、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以及模拟构象三个方面分析了HTPB与上述四种溶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HTPB与四氢呋喃、甲苯的溶度参数差值均小于(1.3~2.1)J1/2·cm-3/2,与乙醚、乙醇溶度参数差值大于(1.3~2.1)J1/2·cm-3/2;HTPB与四氢呋喃和甲苯的混合体系的χAB(χAB)critical,而与乙醚、乙醇的χAB(χAB)critical;由模拟后的构象发现,HTPB与四氢呋喃和甲苯混合现象明显,与乙醚、乙醇无混合现象;三种模拟结果均表明HTPB与四氢呋喃、甲苯相容性较好,与乙醚、乙醇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5.
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醚的合成过程中齐聚物的生成及除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阳离子聚合环氧氯丙的反应过程中,副反应的存在、产生机理及影响齐物含量的因素。用化学滴定法、凝胶渗透色谱和质量证实了齐聚物的存在,同事也提出了减少齐聚物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枝到聚丁二烯链的马来酸酐为反应活性点,与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接枝反应的规律,采用IR、1H NMR、TGA、ATR-FTIR等方法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大分子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择优外迁特性,在共混物表面层中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是PP的优良共混添加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7.
在恒定剪切速率下,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遥爪型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有机黏土纳米复合凝胶的流变行为,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其微观结构.通过对此类纳米复合凝胶流变行为的测试,实现黏土片层在遥爪型聚丁二烯液体橡胶中分散过程的原位观测,并总结出影响遥爪型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有机黏土纳米复合凝胶流变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合成具有确定端基的液晶性和非液晶性齐聚物对进一步合成液晶嵌段共聚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两种端基为羟基的齐聚物:非液晶性的聚碳酸酯和液晶性的共聚酯酰胺。采用双酚A过量和控制酯交换聚合过程,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碳酸酯齐聚物;通过在熔融酯交换反应中加入乙酰化的对苯二酚,可以提高反应体系中的羟基的浓度,以控制最终得到端羟基的共聚酯酰胺。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证明所得到的聚合物端基的羟基结构。通过1H核磁共振谱验证了所得到的齐聚物结构,并通过偏光显微镜证明所得到的共聚酯酰胺具有向列型液晶织构。 相似文献
9.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0.
11.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低聚物为原料通过阴离子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乳液粒子粒径和聚合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子粒径随乳化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平衡状态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乳化次数对乳液粒子粒径没有多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乳液粒子粒径还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减小;聚合速度却随乳化剂,羟基封端PDMS低聚物的质量比和乳化剂,水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丙烯酸正丁酯在两种链转移剂巯基乙酸(TGA)和巯基乙醇(TEG)存在下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端羧基或端羟基的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物,并用IR,NMR,GPC,酸碱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1/Pn对[S]/[M]作图求出了两种链转移剂在聚合条件下的链转移常数,讨论了端基官能团化的比率,滴定法和GPC法得到的TGA的链转移常数分别为0.64,0.67,滴定法得出TEG的链转移常数为0.67,保持单体和引发剂的摩尔比(100:1)不变,当单体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大于0.02时,端基官能团化的比例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阴离子溶液聚合法,以多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二乙二醇二甲醚、2-(β-二甲基氨基-乙基)醚等为微观结构调节剂,合成了星型高乙烯基聚丁二烯(S-HVBR)。研究表明,用此种多官能团有机锂引发剂合成的S-HVBR,其1,2-结构含量在70%~80%(质量分数),具有可控、分子量分布较宽的特点。微观结构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聚合反应温度是影响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液体聚丁二烯原位涂层研究:I.LPB在碳钢表面的成膜层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乳化或接枝共聚合引进-COOH,-OH亲水基团后的液体聚丁二烯,溶于模拟碳钢酸洗液中,在过氧化物与碳钢腐蚀产物所组成的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作用下,于“金/溶”界面聚合成膜,失重试验结果表明膜层的缓蚀性能取决于乳液体系的成份,浓度和温度等,文中探讨了这一聚合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酚钾盐为助引发剂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对甲基苯酚钾为助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兼作链转移剂、2G为极性调节剂的丁二烯阴离子调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n(K)/n(Li)
、n(2G)/n(Li)和温度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一次方关系,n(K)/n(Li)、n(2G)/n(Li)增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表观增长速率增大,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制得的液体聚丁二烯调聚物可用作绿色涂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109-113
以蓖麻油、聚乙二醇-1000(PEG-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反应原料,得到了PDMS改性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WPU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粒径分布测试等对改性前后WPU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改性前后WPUS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浊点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WPUS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28.05mN·m-1,浊点为94.0℃,临界胶束浓度为27.5g·L-1;中位粒径为193.48nm,数均分子量为2986,重均分子量为9677,分散系数为3.24.PDMS改性非离子型WPUS的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溶液二步法合成了4种硬段含量不同的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应力—应变(σ—ε)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讨论了以n—BuLi为引发剂、环已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1,2结构调节剂合成单端羟基聚丁二烯时,n—BuLi的浓度对聚丁二烯1,2结构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羧基对单羧基聚丁二烯K和α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