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张爱玲小说的悲凉无奈为指导 ,从生命悲剧意识的渗入 ,都市软弱人的浮生之叹 ,爱情神话的消解 ,尖刻、无奈的幽默等几方面对其作品《封锁》作一解读 ,昭示张爱玲的写作态度 :人间无彻底的爱  相似文献   

2.
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她由被封锁到自我封锁的心理历程,结合《传奇》中写于不同时段的小说文本,发掘其中有关“封锁”的独特书写,解读普通人身上由各式各样的欲望所构成的枷锁,看到其中的无奈和苍凉,并从一贯的荒凉氛围中读出些许的温暖和亮色。  相似文献   

3.
从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她由被封锁到自我封锁的心理历程,结合《传奇》中写于不同时段的小说文本,发掘其中有关“封锁”的独特书写,解读普通人身上由各式各样的欲望所构成的枷锁,看到其中的无奈和苍凉,并从一贯的荒凉氛围中读出些许的温暖和亮色。  相似文献   

4.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所描绘的意象、场景,处处弥漫着压抑的阴气,悲凄的结局平添了丝丝的感伤。行文中,让人窒息的阴气与各种各样的“封锁”很自然地连接在了一起,处处体现着张爱玲的“封锁.情结和荒凉美学。本文即从“封锁”出发,探究《半生缘》中的“封锁”情结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传奇》小说主人公的非正常欲望出发,分析了张爱玲对此合理化书写的复杂过程,并由此来看她在两种文化间所展示的都市小人物因身处乱世而历经不幸的命运,从而理解其苍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一部作品阐释的空间越广,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阐释的过程也是从简单的认识论上升到本体论的过程。古往今来,人们对《离骚》的阐释已超出它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以现代阐释学的观点来梳理《离骚》的解读情况,我们会发现《离骚》的题名、结构层次、主要意象和文本内涵的能动性理解等几个方面都有继续阐释的空间,里面有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启蒙和“三个代表”并行不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要通过塑造新人形象确立体现和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学的性质和功能应当有利于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学要通过新人形象表达对人的关怀,探求现实的本真,进而产生变革现实世界的实践理性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自1998年公映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少批评家和影迷津津乐道的是导演运用了一种新颖的拍摄手法,大胆的创新了影片的制作。然而一直以来,因为批评界始终受限于社会政治视觉,并没有真正重视这部影片所蕴含的人生意蕴。《罗拉快跑》的新颖之处,不仅仅是它拍摄技巧的独特。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折射出对命运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引发观众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本文重点对影片中的人生意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无的、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本文从作者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所受的文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其作品中反映的主题等方面剖析了《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以“喜爱《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九大理由”为背景,从形象、情感、意旨三方面解读《激》剧,并力图对其审美和化意义进行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社科部主任黄荣坤副教授主编的(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生修养)一书于1999年6月由华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校党委张达辉书记为该书题词,校长何思安研究员为该书作序,副校长彭志芳副教授参与了该书部分章节的写作并且审阅了全部书稿。全书22万字,分修身、德教、为学、力行、礼仪、居家、临事、处世、处已、明智、高节。为官、公忠、爱国等十四章,每章有四节。该书是为了适应高校“两课”教学改革而编写的辅助教材,作者都是我校“两课”教师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该书的编写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实践经验的总结。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伟大的悲剧作家,奥尼尔的独特性在于:他用“高级的乐观主义”来对待现实中的悲剧性。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们责备我过于阴郁。这就是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有的乐观主义是肤浅的,有的乐观主义则是比较高级的。人们往往把后一种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混为一谈。对我来说,唯有悲剧性才具有那种意味深长的美,而美就是真理。悲剧性使生活和希望具有意义。”这种悲剧性以“知其不可为”的清醒和仍要“为之”的执著共同构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和崇高。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洛斯特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民族诗人,他的诗意境优美,田园诗歌更是谱写了一首新英格兰和劳动者之歌.总是能让人们喧嚣之后感觉温馨,在弗洛斯特的描写劳动者的诗歌中,《摘罢苹果》是名作之一,但过往对其评论却只停留在劳动者,劳动或睡梦等表层上,笔者认为该诗在描写劳动的同时,借助劳动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创作的态度;对生活,弗洛斯特充满了无奈,创作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书怀,一种慰藉,同时也是一种获得感知,哲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付静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47-49,59
张爱玲在他的创作中,总是把对人物衣饰的描写放在重要的地位来展示。在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服饰意象在展示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变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钰愉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82-182,122
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运用其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以荒诞离奇的形式创作出这离奇荒诞的<等待戈多>.然而,他并不是为荒诞而荒诞,在荒诞背后隐藏着可以确定的深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7.
在《裸奔的年代》里,墨白运用了黑、白、红、墨、绿等不同的色彩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成功地将色彩融入了叙事之中,达到了色彩与文本、色彩与主题的和谐统一。叙事语言的颜色感,是墨白小说叙事文本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文坛的才女作家。《流言》是她著名的散文集。没落家族走向崩溃的命运和影子似的下沉的时代,加之置身于中西文化强烈犯冲的环境,这些便形成《流言》艺术世界的特别风采:鲜明的乱世情结、独特的“私语”模式、新旧杂陈的意境。因此,张爱玲《流言》堪称现代散文百花园中一颗耀眼夺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张爱玲洋场才女张爱玲出生于1921年,原名张瑛,祖父张佩伦与李鸿章的女公子缔姻,父亲为纨绔子弟,母亲是西洋化的南京黄军门的小姐,他们因感情不和而离异,所以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从小就读懂了什么是孤独与凄凉。因此她的作品,无论题材怎样变化,生活怎样变化,主题永远是荒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的"荒凉",她的作品再是风花雪月,也不会去称颂爱情,而是充满了对爱情的嘲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