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携带宿主基因片段转座子的转座对基因组扩增、新基因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参与玉米维生素E合成的基因HGGT为例,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寻找携带宿主基因片段转座子, 并分析其特性. 通过BLAST搜索和基因注释, 发现了3个携带HGGT基因不同部位片段的ENSPM2_ZM转座子. 利用公共数据库, 在玉米自交系B73基因组中发现了另外66个能携带宿主基因片段的转座子. 这69个转座子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 平均长度为3689 bp. 其中, 有9个转座子携带了2个来源的宿主基因片段. 通过比对玉米EST数据库, 发现至少13个转座子可以转录, 且2个携带不同来源宿主基因片段的转座子具有融合转录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洪孟民 《科学通报》1983,28(5):304-304
痢疾杆菌质粒DR233中存在有编码链霉素、磺胺与汞盐抗性的转座子Tn233(CH)。为了研究它的分子特性,Tn233(CH)被转座到质粒pBR322上,组建成质粒pBR322::Tn233(CH)。图1为pBR322::Tn233(CH)与pBR322 DNA的电镜照片。Tn233(CH)的限制性内切酶 EcoRI、BamHI、HindⅢ、PstⅠ、PvuⅡ、SalI与BglⅡ的物理图按下法建成.1.EcoRI与BamHI切点的制图 质粒pBR322::Tn233(CH)DNA分别经EcoRI、BamHI单酶消化或BamHI-EcoRI双酶消化。经消化后的DNA在1.0%的琼脂糖凝胶与5%  相似文献   

3.
玉米遗传突变体群体创制和干旱反应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主性Mutator转座子玉米材料115F,330I,715D与玉米自交系材料B73,Mo17,97108,H9-21杂交,获得F1插入诱变群体,F1自交得F2群体.在田间观察F2单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农艺学性状的表型变异,得到不同表型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干旱胁迫下,利用远红外热成像仪对室内小钵种植的F2群体三叶期幼苗进行叶片温度的大规模扫描检测,选取叶温有明显差异的植株作为潜在突变株,共检测了38000余株,成功筛选到108株抗旱单株,121株旱敏感单株.通过重复红外温度检测、叶绿素荧光分析、叶片失水、光合特性分析和可溶性糖类、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测定对突变体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分析.利用MuTAIL-PCR对获得的突变体进行基因克隆.该研究为深入开展玉米抗旱育种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评价水稻品种及单植株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多水稻品种及单植株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的材料,是选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种及单植株通过产生和释放特定次生物质到环境中而显示化感效应.这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这些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可以评价水稻材料的化感潜力.用这一评价方法仅1年就评价了3000个水稻品种和部分杂交子系的F3和F4植株的化感潜力,而用传统的田间评价方法则需要10余年.而且这一评价方法还能指导和监控水稻化感品种选育过程.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分离和结构鉴定,证明水稻的化感物质是糖甙间烃基苯二酚、黄酮和羟基肟酸,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酚酸和脂肪酸,但这些糖甙分子释放到环境中在微生物和酸性媒介的作用下迅速降解成糖、酚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  相似文献   

5.
以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评价水稻品种及单植株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从众多水稻品种及单植株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的材料,是选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种及单植株通过产生和释放特定次生物质到环境中而显示化感效应,这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这些特征次生物质为标记可以评价水稻材料的化感潜力。用这一评价方法仅1年就评价了3000个水稻品种和部分杂交子系的F3和F4植株的化感潜力,而用传统的田间评价方法则需要10余年。而且这一评价方法还能指导和监控水稻化感品种选育过程。经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分离和结构鉴定,证明水稻 的化感物质是糖甙间烃基苯二酚、黄酮和羟基肟酸,而下是普遍认为的酚酸和脂肪酸,但这些糖甙分子释放到环境中在微生物和酸性媒介的作用下迅速降解成糖、酚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  相似文献   

6.
抗CD20嵌合Fab′片段对B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方法从抗CD20ScFv表达载体上扩增重链可变区(VH)、轻链可变区(VL)基因,然后将VH,VL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中,构建成抗CD20嵌合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pYZFcd20。用pYZFcd20转化大肠杆菌16C9,在16C9菌中分泌表达可溶性抗CD20Fab′片段,经分离纯化获得具有CD20抗原特异结合活性的嵌合抗CD20抗体Fab′片段。竞争性免疫荧光抑制实验表明,抗CD20Fab′片段能竞争性抑制亲本鼠源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HI47和Daudi细胞CD20结合。MTT法测定结果显示,抗CD20Fab′对Daudi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方法从抗CD20ScFv表达载体上扩增重链可变区(VH)、轻链可变区(VL)基因,然后将VH,VL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中,构建成抗CD20嵌合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pYZFcd20.用pYZFcd20转化大肠杆菌16C9,在16C9菌中分泌表达可溶性抗CD20Fab′片段,经分离纯化获得具有CD20抗原特异结合活性的嵌合抗CD20抗体Fab′片段.竞争性免疫荧光抑制实验表明,抗CD20Fab′片段能竞争性抑制亲本鼠源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HI47和Daudi细胞CD20结合.MTT法测定结果显示,抗CD20Fab′对Daudi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宝国 《科学通报》1993,38(5):436-436
4′-硫代核苷类似物已有一些报道,主要是对其化学合成和药物活性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但对于它们影响DNA合成的作用机制还一无所知,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它们的生物活性并开发新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在4′-硫代-2′-脱氧核苷的基础上,合成了4′-硫代-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5′-三磷酸(TsTP)并考察了它对DNA合成的影响,发现:1)TsTP能有效地抑制DNA的合成,2)TsTP对DNA合成的抑制只发生在DNA模板腺嘌呤位置上,即抑制是高度专一的。上述二个性质使TsTP既成为潜在的抗肿瘤,抗病毒的药物,又成为潜在的DNA顺序测定终止剂。  相似文献   

9.
水稻温敏显性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温敏核不育材料 8987,在 2 4℃以下完成雄性不育 ,2 7℃以上恢复可育 .利用该材料与 3个可育品种杂交 ,并对F1和F2 群体进行花粉育性观察和遗传分析 ,确认 8987的不育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以F2 群体 ( 8987×地谷 )为基础 ,应用RFLP和微卫星标记结合群分法 ,发现第 6染色体的RFLP标记C2 35和微卫星标记RM5 0与显性核不育基因连锁 ;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第 6染色体具体位置 .由于该基因是首次定位 ,暂定名为TMS .  相似文献   

10.
<正>在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进化军备竞赛中,被称为转座子的遗传因素常常发挥着细胞防御的攻击性武器之功效。研究人员现在意识到,遗传物质一旦简化为整齐的有机体包,就不仅限于个体,甚至物种——当包内的遗传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感染性病毒微粒后,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基因导入宿主基因组,即使病毒本身已经离开,但残留物依然存在。在较小范围内,裸露的遗传因子如转座子(transposon)、细菌质粒或跳跃基因,经常穿梭般地往返于基因组之间,似乎  相似文献   

11.
从1965年里查逊发现T_4多核苷酸激酶可以把[γ—~(32)P]—ATP的γ-磷酸基引入核酸的5′端后,用~(32)P标记核酸的5′端被广泛应用。由于pNp可以作为RNA连接酶的供体,近两年来英格兰和乌伦贝克,李其樑等利用这  相似文献   

12.
曹晨忠 《科学通报》1993,38(23):2147-2147
分子中原子电荷的确定,对研究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为此,相继提出了一些计算公式,并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然而,直接测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定量原子电荷的方法,至今尚未建立。作者曾用屏蔽-钻穿常数(ΣS′_R)定量有机物取代基效应,合理解释了含N,O分子的气相酸碱性。本文进一步将化合物中C,N,O,F,S等原子的电子结合能与之所带电荷定量联系起来,为原子电荷的直接测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片表面茸毛是水稻形态学特征上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对水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叶片具有茸毛特征的水稻品种75-1-127,无茸毛水稻品种明恢63,光身稻品种Lemont,9311分别杂交产生F1及F1自交产生的F2群体对水稻茸毛基因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茸毛性状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应用75-1-127/明恢63的F2隐性分离群体,结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和隐性群体分析法(RCA),并通过Mapmaker3.0/MapDraw软件分析,将水稻茸毛基因G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RM20491和RM20547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7.2和2.2cM.进一步构建大的F2分离群体并同时挖掘新的SSR标记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用于茸毛基因GL6的精细定位,将茸毛基因GL6精细定位在插入缺失标记InDel-106和InDel-115之间,且两标记与该茸毛基因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3和0.1cM,结合GeneBank数据库分析,在该精细定位区域内,对应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的物理距离分别为79和116.82kb,分别注释有7个和8个预测基因,为进一步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混合分离分析法和Mapmaker/Exp软件定位互作基因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为人  黄碧光 《科学通报》2006,51(18):2134-2138
质量性状通常受单个基因控制, 但有时也受两个甚至更多基因的控制, 这种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用混合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快速寻找连锁分子标记, 然后用Mapmaker/Exp软件构建局域连锁图, 已成为定位单个主基因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基因互作的遗传模式与单基因差异很大, 因此针对单基因定位的方法和软件不能简单地应用于互作基因的定位. 目前还没有提出快速筛选与互作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实验方法以及同时分析多个分子标记与互作基因间连锁关系的统计方法和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为解决这个问题, 本研究提出利用BSA和Mapmaker/Exp定位互作基因的策略. 结果表明, 除个别情况需要用到F3代之外, 绝大多数互作基因都可以直接在F2代用“BSA + Mapmaker/Exp”的策略进行定位. 由于BSA和Mapmaker/Exp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研究, 为许多学者所熟悉, 因此, 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由标准强毒F114株全长cDNA克隆恢复猪瘟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玉春  陈建国  丁明孝 《科学通报》2003,48(10):1059-1063
通过RT-PCR获得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强毒株cF114株(中国标准强毒F114株经PK-15细胞增殖)全长基因组cDNA并测序. 与已知其他几株CSFV代表毒株F114, Brescia, Alfort和C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41%, 96.80%, 86.03%和95.70%;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8%, 98.54%, 93.33%和97.41%. 将获得的各基因片段按病毒基因组顺序连接成全长cDNA, 插入pMC18质粒SalⅠ/ XbaⅠ之间, 得到含病毒全长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MC12297. 用T7 RNA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 转录出的RNA转染PK-15细胞, 细胞上清液经扩增后, 测定上清液中病毒滴度. 质粒来源的CSFV(vM12297)在抗原反应性和复制能力方面与父代病毒相似. 将疫苗毒C株囊膜蛋白基因E01和E2分别替换到pMC12297相应位置, 获得嵌合体基因组质粒pM/CE01和pM/CE2, 体外恢复获得嵌合体病毒vM/CE01和vM/CE2. 两种嵌合体病毒均能感染PK-15, SK-6和原代猪睾丸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较vM12297弱, 在PK-15细胞上滴度达到8×10 F-PFU/mL. 这一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CSFV增殖与致弱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6.
稀土复相Sialon中的相组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科学通报》1994,39(6):521-521
稀土氧化物已被认为是Si,N_4基陶瓷极其有效的烧结助剂,稀土Sialon也成了目前结构陶瓷研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材料.在α′-β′复相Sialon中,稀土离子能固溶进入α-Si_3N_4结构,同时起着稳定α′-Sialon的作用.不同离子半径的稀土固溶于α′相的能力有所差异,进而也影响材料的相组成.本文对复相α′-β′-Sialon提出了用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像,辅助图象处理的方法,测定陶瓷材料的相组成.能同时对α′相,β′相,特别是晶界玻璃相含量进行定量确定.通过分析Sm-Sialon,Gα-Sialon,Dy-Sialon,Y-Sialon和Yb-Sialon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水稻突变体呈现叶片无中脉、内稃比外稃长、内外稃不闭合和雌芯同源异型转化为雄蕊或雄蕊/雌蕊中间器官等突变表型。用该突变体作父本,02428,N625,中丹2号和CDR22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性状遗传分析,根据F2代植侏的表型及χ^2测验结果证明突变性状是由单陷性基因控制的。选用突变体为父本,N625为母本杂交的F2群体作定位群体,利用SSLP标记和RFLP标记将与突变性状相关的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上2个相近的分子标记之间,暂称为dl(t)。  相似文献   

18.
吴南屏 《科学通报》1990,35(7):549-549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许多重要生物功能,所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其中,干扰素引起生物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诱导一种特异的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继而合成pppA2′p5′A2′p5′A(简称2′—5′P_3A_3)及其同  相似文献   

19.
La~(3 )在LDH体系中作用的电化学和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和拉曼光谱方法研究了La3 在乳酸脱氢酶 (LDH)体系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La3 主要与辅酶NAD/NADH分子中的磷酸基团和与烟酰胺相联的核糖 ( 3′_OH)发生络合作用 ,使LDH与辅酶的络合物不稳定 ,在LDH体系中起抑制酶活性的作用 .  相似文献   

20.
一种检测鸡基因组甲基化的新方法: F-MSA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青  孙东晓  张沅 《科学通报》2005,50(17):1874-1878
以2个品种鸡亲本及其F1代基因组为实验材料, 使用荧光标记替代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方法中的同位素标记, 优化了实验条件, 建立了荧光标记的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方法(fluorescent 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F-MSAP). 结果显示, 鸡个体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分为3种, 甲基化片段约占40%; F1代与亲本比较, F1代甲基化多态模式约有95%来自亲本, 变异的甲基化位点约5%, 虽然变异的甲基化位点数量少但种类多, 共发现14种甲基化程度减弱型, 12种甲基化程度增强型. 结果表明, F-MSAP是一种有效地检测鸡基因组甲基化的方法, 可以用于其他真核生物尤其是基因组复杂、甲基化多态性丰富的高等动植物基因组甲基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