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钯合金膜氢传感器、恒电势仪、电脑等构成腐蚀监测系统.钯合金膜氢传感器的信号稳定、可靠,由氢传感器检测氢渗透的稳态电流密度,通过16MnR钢的腐蚀速率随稳态氢渗透电流密度变化的方程,计算设备内部湿硫化氢腐蚀速率.现场试验证明该监测系统可用于监测丙烷储罐的硫化氢腐蚀速率和评估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制的腐蚀实验高压釜模拟深海低温高压化学环境,研究静水压力对304不锈钢腐蚀行为影响机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腐蚀过程进行原位检测和加速实验,得到交流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和Tafel外推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腐蚀发生的热力学倾向和动力学过程,讨论了钝化膜状态对腐蚀的影响.常压环境下,自腐蚀电位高,容抗弧半径较小.氧气等气体分子容易在304不锈钢表面吸附,增大腐蚀发生的热力学倾向.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变化不大,压力变化不会导致钝化膜性质的改变.但腐蚀电流密度从3.838×10-8 A/cm2增加到1.197×10-7 A/cm2,容抗弧半径减小,金属/钝化膜/溶液之间电位差降低,钝化膜溶解速率大于生长速率,导致钝化膜厚度减小,使304不锈钢腐蚀加剧.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择腐蚀技术,提取了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中Fe-Cr纤维,并测定了其电极电位。通过间歇式盐水喷雾实验和极化曲线测定,研究了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在HSO3-和/或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对腐蚀产物和腐蚀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11Fe-4Cr原位复合材料中,E(Cu)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方法制备银量子线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行设计控制电路,采用2种电化学方法制备了溶液中稳定的原子尺度银量子线,并进行了电学表征.第1种方法是直接电化学腐蚀/沉积法,通过仔细控制电化学腐蚀/沉积过程,观察到了台阶式的电导变化过程.第2种方法是电化学定向沉积法,与前一种方法比较,更加简单,干扰少,更适合对量子线原位进行研究.所制得的Ag量子线的I-U曲线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法原位制备了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光度分析仪对复合球进行了形貌分析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嵌镶在Cu2O球内部;比较了Cu2O和氧化亚铜内嵌碳纳米管(Cu2O/MWNTs)复合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效果,Cu2O...  相似文献   

6.
将N36锆合金样品分别进行1 020 ℃/20 min WQ+C.R.+580 ℃/50 h AC、820 ℃/2 h AC+580 ℃/50 h AC、820 ℃/2 h AC+C.R.+580 ℃/50 h AC、700 ℃/4 h AC+C.R.+580 ℃/50 h AC 4种不同的热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它们的显微组织,用高压釜腐蚀试验研究了它们在400 ℃/10.3 MPa过热水蒸气中的腐蚀与吸氢行为.结果表明:经1 020 ℃/20 min WQ+C.R.+580 ℃/50 h AC处理后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其原因在于合金中第二相细小弥散分布在晶界及晶内;而经820 ℃/2 h AC+580 ℃/50 h AC处理后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差,第二相主要集中在晶界上,且比较粗大.经820 ℃/2 h AC+C.R.+580 ℃/50 h AC、700 ℃/4 h AC+C.R.+580 ℃/50 h AC处理的样品的腐蚀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热处理对N36锆合金腐蚀时的吸氢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对Zr 4合金的影响大,这可能是因为N36锆合金中的第二相吸氢能力不如Zr 4合金中的Zr(Fe,Cr)2第二相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现场腐蚀检测装置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储层流体中高含CO2和H2S 腐蚀性气体的油气田,为了优化防腐选材,使用现场腐蚀检测装置开展实验。指出了现有腐蚀检测装置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以辅助评价材质现场腐蚀为目的腐蚀检测装置应具备的结构特点,并设计加工了油气田现场腐蚀检测装置。在设计阶段对现场腐蚀检测装置进行了强度校核,设计了聚四氟乙烯材质的腐蚀挂片悬挂件及与之匹配的梯形横截面腐蚀挂片;在加工完成后进行了试压,确保能够满足现场的最高工作压力。针对该现场腐蚀检测装置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在米桑油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井,在井口缓释剂投注点之前安装该腐蚀检测装置,进行现场腐蚀实验。设备能够满足现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预定数量和不同材质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0.2 MPa CO2储层中,油套管应选用马氏体不锈钢13Cr 不锈钢材质,在含有1.3 MPa CO2及0.8 MPa H2S 的储层中,超级13Cr 不锈钢未发现局部腐蚀且腐蚀速率极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对涂层失效过程的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检测平台进行设计搭建,在不破坏涂层前提下,观察到浸泡失效过程中涂层的原位、实时和动态干涉条纹,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将原位、实时观察到的条纹与零时刻条纹图像相减后进行计算机二值化处理,得到反映涂层失效信息的原位、实时及动态图像.针对环氧色漆/碳钢涂装体系,证实了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并根据其检测图像的变化,将环氧涂层的浸泡过程分为三阶段:初期没有斑点,涂层完好;中期出现模糊的斑点,涂层防护作用下降;后期出现清晰的黑色大斑点,涂层丧失防护能力.实现了涂层/金属界面失黏、膜下金属腐蚀微观发展过程原位、实时和动态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碱性水溶液体系下铝水反应的制氢成本,减少设备腐蚀及解决氢气的贮存和运输等问题,利用原位自生技术成功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为第二相的铝复合材料粉末,研究其与水在常温常压下的反应制氢过程.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粉末中纳米陶瓷颗粒的直径约为10~50nm,且在铝基体上呈均匀分布.物相分析结果显示,铝水反应产物由Al(OH)3、TiB2和Al2O3组成,表明该复合材料粉末可与水持续、充分地发生反应,反应产率可达100%.分析认为,氢气的产生原因在于陶瓷颗粒与铝电极电位的较大差异,使陶瓷颗粒作为电化学腐蚀的阴极,从而产生了大量析氢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的粒子流在穿越不同厚度的屏蔽材料时,粒子输运过程和能量衰减程度不同的特性,提出通过检测管中β放射源产生的β粒子在管道外部形成的能量沉积,对架空金属油气管道的腐蚀状态进行在线无损检测的方法.分析了β粒子在穿越不同厚度的钢铁屏蔽材料后光子和电子流量与其能量分布的差异与特性,模拟试验β放射源投入管道后衰变产生的β粒子从内部穿透出不同腐蚀程度的金属管壁进入外部NaI粒子探测器的粒子输运结果,最后通过方差分析研究腐蚀厚度和面积对射线探测法的灵敏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线探测法对腐蚀厚度的检测灵敏性强,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厚度超过管道壁厚40%以上的腐蚀破损.  相似文献   

11.
The total energy of the cubic-octahedral structure of H 13 + cluster i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modified arrangement channel quantum mechanics (MACQM). The present result shows that the face-centered cubic(FCC) structure of nanometallic hydrogen manifests Kubo effect.  相似文献   

12.
利用间歇实验对产氢菌XY-18和产氢菌XY-72进行了产氢性能相关实验,比较了两者的产气量、产氢量、细胞干重、pH值和葡萄糖利用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产氢菌XY-18累计产气量为4333 mL?L-1,累计产氢量为3946 mL?L-1,细胞干重为1.53 g?L-1,最佳产氢pH值范围为4....  相似文献   

13.
ZrCr0.6Fe1.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贮氢条件,以其为母合金,通过对不同取代M制备的ZrCr0.6Fe1.4贮氢合金氢平台压力,平台斜率及其贮氢过程热力学的研究,比较了不同取代元素对母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标准氢电极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选择标准氢电极的电子导体问题,建议采用氢电极为电极电势的参考电极,这种氢电极是由浸在H~+离子溶液中的镀铂黑的铂片构成,H~+离子的浓度是每千克水中有1摩尔氢离子,氢气泡的压力为1大气压  相似文献   

15.
High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rates are two significant index parameter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gen storage tanks.The analysis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using the isothermal kinetic models is an efficient way to investigate the kinetic mechanism.Multitudinous kinetic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cess.However,these kinetic models were de-duced based on some assumptions and only appropriate for specific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ate-controlling steps(RCSs),which sometimes lead to confusion during application.The kinetic analysis procedures using these kinetic models,as well as the key kinetic parameters,are unclear for many researchers who are unfamiliar with this field.These problems will prevent the kinetic models and their analysis methods from revealing the kinetic mechanism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Thus,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s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kinetic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kinet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CSs for the chemisorption,surface penetration,diffusion of hydrogen,nucleation and growth,and chemical reaction processes.The analysis procedures of kinetic experimental data are expounded,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hydrogen pressure,and particle radius.The applications of the kinetic models for different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6.
使用B3LYP/6-31G^*方法,优化得到了丙氨酸二肽分子的6个稳定构象,从特殊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形成氢键环和五元环的结构特点,探讨了影响二肽构象稳定性的因素,并估算了相关弱相互作用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对燃料制氢技术的各种制氢方法和典型设备进行综述,明确随车燃料重整制氢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各种燃料重整方法的局限性.对蒸汽重整、部分氧化、自热重整、裂解、等离子裂解等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针对随车燃料重整提出基于尾气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氢桥键、氢键、氢配位键的共同特征,指出了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都是氢键,氢桥是氢键作用过程的基本形式,氢键、氢桥键、氢配位键是桥氢受两端基团作用力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的氢键作用结果.并用氢桥键理论解释了一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液氢加氢站系统和各个关键装备的发展现状,助力我国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给出了液氢加氢站不同发展时期的工艺流程,对氢尤其是液氢的压缩、气化、储存、运输、加注过程与加氢站风险研究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未来我国液氢加氢站及其关键装备的发展,为液氢加氢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氧漂稳定剂的稳定性理论及其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讨论了双氧水漂白原理、氧漂稳定剂稳定机理及制备方法,指出了研究高效氧漂稳定剂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