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2只大熊猫幼仔(雌,雄各1只)8-42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怀的大,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同样,雌性幼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研究结果表明,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幼仔所处的环境以及幼仔的活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3.
科学搜搜     
黑猩猩当保姆 这只名叫“安迦娜”的黑猩猩,是美国一家动物园里最出色的动物保姆。她已经帮助工作人员照顾过两只白虎幼仔、一只美洲豹幼仔和四只狮子幼仔了。这次,她的小宝贝是一只小美洲狮。你瞧,她多么温柔体贴啊!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以雌体哺乳和雄性有限的 贡献共同哺育。雌体是整个繁殖过程的中心事件,也是最耗能量的过程。哺乳动物哺乳的行为表现可影响母体民仔未来的繁殖。哺乳期越长对后代越有利,但另一方面,母体的繁殖代价可影响其存活和繁殖力;后代质量与胎仔数间存在着权衡,作为胎仔数的函数,后代质量以种群新生个体补充概率潜在地影响亲本的适合度;与出生时不明确的格局相比较,育幼结束时的权衡通常非常明显;后代体重与生长速率的差异可影响新生个体的补充数;如果幼仔体重差异保持到成体,这些差异将超越简单的后代补充数而持续影响母体的广义适合度。雌性成体体重与胎仔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胎后发育的体温调节和产热能力,对其出生后1~42日龄幼仔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RMR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点的RMR,28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RMR在高温(35℃)条件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5日龄和42日龄时,能判断高山姬鼠幼仔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TNZ)在22.5~30℃之间,接近成体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幼仔在胎后发育过程中,为维持恒定的体温,不同发育时期产热机制和能量分配方式不同,发育早期,生理性产热较弱,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离开母体后,其恒温能力及产热调节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测德国牧羊犬三只母犬与其24只幼仔之间的行为变化规律。记录分析母犬纸饰幼仔、清理巢区、哺乳、对幼仔求乞的拒绝、诱导与训练幼仔的物品嬉戏、格斗嬉戏、挖掘嬉戏以及标记等行为。着重指出母性行为的时间分配、舐饰及清理巢区的生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养兔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有较 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广大农户养兔积极性比较高 涨,而兔大肠杆菌病是影响农户养兔成活率的主要 疾病之一。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 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 腹泻成胶冻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 1、发病情况,杨某饲养的150只兔子(兔子品 种比较杂)其中大母兔20只,大公兔5只,125只仔 兔、幼兔和青年免。4月18号发病仔兔出现死亡,每 天死亡3-5只,随后青年兔也陆续发生死亡,5天 共死亡27只,死亡率为21.60%。  相似文献   

9.
1993年,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共产6胎7仔,到12月15日存活5仔。如果5只幼仔在今后的哺乳期不遇意外,有望顺利成长。据此,1993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繁殖成活率为71.4%,产仔数及成活率都低于1992年(产13仔,育成11仔)。本年存活的5仔均出生在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据悉,侨居海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1993年没有配种、孕育和产仔的报告。成都动物园的“庆庆”产双胎育成两仔1984年9月出生在成都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庆庆”,1989年产第一胎后,又于1990年和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1.
动物教仔     
在大自然中,残酷的生存斗争教导了动物,为了求生、避敌、觅食,它们使用了不少独特的计策,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绝不容许因“宠爱”而害了幼仔,否则幼仔将难以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争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2.
将水温分别控制在 2 0 ,2 5,30℃ ,研究水底净对斑节对虾仔、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水底净对仔虾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1.131,1.0 6 6 ,0 .86 6mg/L ,对幼虾则分别为 1.2 4 0 ,1.0 97,0 .975mg/L ,并且随着温度升高 ,水底净对斑节对虾的安全质量浓度减小 ,在相同温度下 ,水底净对仔虾的安全质量浓度小于对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 .  相似文献   

13.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云斑天牛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6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云斑天牛成虫和子代卵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天幼脲1号,卡死克,灭幼脲3号,抑太保对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有明显抑制效果。其中灭幼1号和卡死克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87.0%和81.7%,灭幼脲3号和抑太保活性也较高,综合抑制率分别为75.7%和65.3%,虫死净和优乐得活性较低,综合抑制率为31.5%和22.5%。  相似文献   

14.
动物几乎都是由雌性产仔,海马却与众不同,它的幼仔则是由雄性来分娩。在雄海马的腹部皮肤褶连,形成一个孵卵囊,就像袋鼠的“育儿袋”。雌海马把卵产在这个“育儿袋”中,雄海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幼仔便会从此分娩出来。  相似文献   

15.
小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野外考察,结合饲养,对小熊猫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标志繁殖行为、繁殖期、孕期平均为131天,每胎产仔1.7只和雌雄性比1:1.2,约18个月性成熟,以及幼仔的生长发育和死亡率等。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小熊猫饲养繁殖的生态模拟。  相似文献   

16.
<正>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幼仔在体型较小时行动不利索,有时候还会不听母亲的话乱跑,这就有被其他动物猎杀和迷路等风险。此时,母亲就会叼住它们的后颈来运移。在运移的过程中,幼仔们就像被定住了一样一动不动。当我们捏住小猫的后颈时,它们也会做出和被母亲叼住时相同的反应。那为什么幼仔们在被咬住后颈后会被定住呢?对此,日本理研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黑田公美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出生不久的幼鼠移出窝中一段时间,再让它们的母亲前往拯救。结果发  相似文献   

17.
圈养环境下,大熊猫幼兽的死亡率高达71.3%,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胎产二仔者往往有一仔被母兽遗弃不能存活.因此,将母兽无力哺育或遗弃的那些初生幼兽人工育活,可以大幅度提高圈养环境中大熊猫幼兽的存活率,对于圈养种群的衍繁乃至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人工哺育初生大熊猫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华盛顿动物园与墨西哥动物园合作先后于1985年和1987年人工哺  相似文献   

18.
福州动物园育成一仔福州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青青",是久经驯养并已掌握多种技艺的表演能手,国内外驰名,曾远渡重洋出国表演,为我国野生动物驯养业争得很高的荣誉."青青"今年早春发情求偶期间,该园工作人员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使其受孕,于6月15日顺利产生一仔.这只幼仔在150日龄时体重已达十公斤以上.它是福州动物园繁殖育成的第二只大熊猫幼仔,也是"青青"生产的第三胎.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动物雄性、雌性的称谓,或源于性器,或源于身体形态,或源于鸣否,或源于生殖功能。对动物幼仔的称谓则缺乏统一性,根据动物的类别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称谓。汉语对动物雄性、雌性、幼仔的称谓丰富多彩,颇具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动物雄性、雌性的称谓,或源于性器,或源于身体形态,或源于鸣否,或源于生殖功能。对动物幼仔的称谓则缺乏统一性,根据动物的类别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称谓。汉语对动物雄性、雌性、幼仔的称谓丰富多彩,颇具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